《战国策》读后感七年级范文五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40541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策》读后感七年级范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战国策》读后感七年级范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战国策》读后感七年级范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战国策》读后感七年级范文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战国策》读后感七年级范文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国策》读后感七年级范文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策》读后感七年级范文五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阅读战国策七年级范文五篇战国策七年级范文五篇篇一:战国策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细,哲理使人深入,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学生时代,教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比方有:论语、左传、国语等。这些书籍大多描绘了各诸侯国及其士人之间的精彩纷呈的斗争。而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时期刘向根据战国史料编订而成的。其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十二策,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篇。全书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开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

2、体之先河,是继国语之后又一国别体史书。提及战国策,就不得不提及其书中所述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比方在楚国的张仪为秦破从连横文章中,张仪为了破坏合众,说服楚王与秦结盟;他首先是向楚王讲述不结盟的严重后果,然后又向楚王讲述了结盟的好处。结果在一番威胁利诱之下到达了出使的目的。放在今日,不正是左手一个萝卜,右手一根大棒,逼弱国就范的把戏吗?总而言之,战国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见识战国时期的风土人情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还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读好战国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让我们为国事出谋划策。篇二:战国策相信略有古文根底的都能读懂这那

3、么故事,它讲述的是楚王宠幸魏王送来的美女(新人),这引起楚王夫人郑氏的不满。但郑氏并没有立即发作,而是先假装出一副很和蔼的样子,和新人成为好姐妹。这样既使新人放下戒心,也使楚王对其充满好感。然后,郑氏使出她的杀手锏,好心劝告美女记得在楚王面前遮住鼻子,因为楚王不喜欢她的鼻子。新人当然对这位好心大姐言听计从,然而这引起楚王的误会,最终引来杀身之祸。假如有朋友读过红楼梦的话,大概会立即联想到凤姐和尤二姐的故事,两者的故事逻辑几乎如出一辙,假意示好,然后煽风点火借刀杀人。不知曹公当年是否借鉴过这个故事?曹公连篇累牍,用了将近一章讲完的故事,放在战国策不过二三百字而已。而放眼当今荧屏之所谓大型古装宫斗

4、戏,用了五十来集来勾心斗角,倒不如这一段来的干净直接。先秦文字洗练如此,令人叹服。篇三:战国策以前注意好久了但总也买不到战国策的全本,所以感觉读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总感觉这本书要读一读,毕竟是点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瑰宝。没方法就打印了整版的战国策每天读一节。“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那么周公旦也;无功,那么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

5、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那么无加焉矣;不胜那么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易爆不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这是战国策中东周策,第二节。里面的计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战国时期,秦国之强大,假如美国如今在世界的地位。那么尽管宜阳兵强马壮,但是与强秦居全国之力来攻占宜阳,想比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无论怎么正面的防御,宜阳必失。在这种情况之下避秦之锋芒才是上策。所以在秦攻占一样以后,秦王嬴得了面子,周天子再去威胁利诱景翠,使景翠出兵,失去宜

6、阳得到煮枣,景翠得珠宝,还感恩与周。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这种策略,虽与战略想比未必是上上策,但是也可以作为战略的极其有用的补充。篇四:战国策战国策是如今保存下来的不多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历史文献之一。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依次分国家编写的。比拟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西汉末年刘向将其编订为三十三篇,正式定名为战国策。我近日闲来无事,便将其潜心“攻读”了一番,觉得有所斩获。全书读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诡”,真的很“诡”。由于战国策的根本内容是战国时代各国谋臣和策士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辞令,故而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所谓纵横家,也是战国时代独有的一派。当

7、时的政客分合纵与连横。连横及与秦交好,而合纵那么是各国合力抗秦。于是乎,抱有不同政见而又渴望权利以一展宏图的策士们,比方苏秦、张仪等等便开场了一番波澜壮阔的对决。举个例子吧,战国策秦策三齐助楚攻秦中,张仪就完美演绎了一个说客足以改变乾坤的才能。话说齐国援助楚国打秦国,占领了曲沃。秦王想要讨伐齐国,可是齐楚邦交友善,无从下手。于是张仪自告奋勇前去楚国游说。他对楚王说:我们秦王最亲爱的是您,我们的臣子都想做您的手下,我们最恨的的君王就是齐王,我们的臣子最不想侍奉的就是齐王。可是您怎么能和他这样的人为伍呢?因为齐国太丑恶了,所以我们秦国想要讨伐他,可是贵国却和齐国相交甚欢。所以秦王无法好好听从于您,

8、我们也不能好好侍奉您。假如您能和齐国断交,我会恳请秦王把方圆六百里的土地献给您。这样您不但削弱了齐国,交好了秦国,还增强了自身实力,岂不是一举三得?张仪看似出了个高招,将楚王说得是心花怒放。可是当楚国与齐国绝交后,张仪却“耍赖”再也没有出现。楚国没得到土地,齐楚两国最终被秦国各各击破了。其实,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一般地看出战国策中的那些策士的说辞,大多都是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或者是暗喻、譬喻等等,他们大多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通过一个又一个看似常理而又非常诡异的小观点,让你不断对其进展认同,小观点聚沙成塔,使得你最终不知不觉的对他的观点表示赞成。这就是我读完全本书最大的感觉。“诡”!各

9、色人士诡异的性格不说,最令人称道的就是说客们的狡辩了。一那么又一那么充满逻辑思想而又争锋相对的说辞,一篇又一篇向君王们阐述自我见地的高谈阔论,处处彰显着策士们的睿智以及语势磅礴。不得不成认,古人的智慧完全不亚于现代人。他们的思想、智慧使我彻底折服,这是战国策给我带来的宏大震撼。篇五:战国策今天读了战国策里面的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能遇上像孟尝君这样的主公,是冯谖八辈子修来的福气。面对冯谖这样要才能没才能要爱好么爱好的人,孟尝君不仅毫不犹豫地收他做家臣,还满足了他种种无理的要求。事实证明,冯谖并不是吃白饭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冯谖在关键时刻不负众望,为孟尝君赢得信誉,从而保住了丞相的地位。这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鲜活真实的冯谖。面对别人的恩惠不要故作矜持,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既为己,又为人,做个聪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