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坝姜北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40436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4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坝姜北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坝姜北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坝姜北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坝姜北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坝姜北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坝姜北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坝姜北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组织设计目录1 施工总体规划1.1工程说明1.2合同项目及工作范围1.3工程难点与技术关键点1.4工程施工规划目标1.5施工组织2 施工总布置2.1施工总布置规划2.2施工交通2.3施工工厂设施2.4 供电与供水2.5通讯2.6取土区及弃土区规划3 施工总进度计划3.1施工进度计划3.2资源需用量计划3.3进度保证措施4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4.1概述4.2土方物料平衡4.3坝基及坝体开挖清理4.4土方开挖4.5坝体填筑施工5 砌体工程施工方案5.1概述5.2施工程序5.3材料控制5.4施工方法5.5施工要点6 砼及钢筋砼施工方案6.1概述6.2砼施工工艺流程6.3混凝土施工7 粘土灌浆工程施

2、工方案7.1工程内容7.2粘土灌浆工艺流程7.3材料控制7.4设备7.5灌浆施工7.6灌浆综合控制 7.7灌浆结束标准及封孔 7.8灌浆质量检查和验收 8 原型观测工程施工方案8.1工程概况8.2主要仪器设备选购8.3主要仪器设备的安装方法8.4施工期观测8.5资料编制及观测设备移交9 土工合成材料工程施工方案 9.1工程范围及主要工程量9.2 材料控制 9.3土工布施工9.4排水管施工9.5 回填覆盖 10 安全度汛保障措施10.1施工期度汛安排10.2坝段接头防护10.3施工期坝顶防护10.4度汛措施11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1.1质量方针、原则及目标11.2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11.3质量管

3、理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11.4质量保证体系及框图11.5质量保证的资源配备11.6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11.7质量管理措施的方法11.8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12 安全保证措施12.1安全管理目标12.2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2.3安全保证体系12.4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12.5安全技术措施13 环境保护措施14 对工程建设的建议15 创建文明工地措施 15.1文明施工的目标 15.2文明施工实施措施1 施工总体规划1.1 工程说明1.1.1 工程概况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的安徽省霍邱、颍上两县交界处。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现有水库、河道堤防和行

4、蓄洪区,调蓄洪峰、控泄洪水,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原临淮岗工程主坝于1958年开工,1962年因经济困难停建。停工时淮河主槽以南4.7km主坝已基本完成。现状坝顶高程约27.0031.00m(85国家高程基准)左右,由于停工后无任何维护管理,除现有深孔闸与浅孔闸间的坝段以外,其余坝段坝体破坏严重,坝顶遍布民房、水井,因此必须对其加固改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主坝为1级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坝上设计洪水位28.41m,坝下设计洪水位为26.75m,相应滞蓄库容85.6亿m3。建成后的主坝总长8545m,净长7019m,分连接段、姜南段、姜

5、北段、淮河主槽段、淮北段五个坝段,其中加固部分净长3895m,新建部分净长3124m。坝顶高程31.60m,坝顶宽度10.0m,上设1.2m浆砌石防浪墙及沥青表面处置三级公路。本合同工作内容为主坝姜北段工程(不包括混凝土防渗墙、坝顶防浪墙、坝顶路面及草皮护坡工程),坝段长1745m,桩号3+120.0004+865.000,为加固坝段。坝体断面采用骑跨式加高培厚,坝体采用混凝土防渗墙结合粘土灌浆的加固方式。加固后,该段坝高12.0m13.0m左右,坡比1:2.51:3.0,坝坡采用混凝土、干砌石及草皮防护,坝体下游采用褥垫式排水,坝基结合坝体加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措施。姜北段施工总工期27

6、个月,跨3个年度,安排在非汛期施工。1.1.2水文气象条件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坝址以上淮河长约490km,集水面积42160km2。坝址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16.6。该地区夏秋季盛行东南风或东风,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或东北风。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3.07m/s(W-SW),基本风压0.30KN/m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075%。多年平均降水量936.8m。年内分配以夏季最大,为448.1m,占全年的47.8%;春季次之,为226.5m,占全年的24.2%;冬季最小,为85.4m,占全年的9.1%。1.1.3工

7、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本工程地处淮北平原南侧,淮河中游上段,库区周围为淮河的二级阶地。主坝沿线经过淮河的二级阶地、一级阶地、河漫滩、河床等地貌单元。自南端临淮岗船闸至淮河河床为己筑土坝,坝顶高程在27.0031.00m左右,淮河以北至陈巷子段己筑土坝低矮平缓,且被道路及沟渠切成数段,地面高程在20.3626.50m,主坝两端的二级阶地地面高程为24.0027.00m,淮河河床宽约200m,河底高程13.0014.00m。工程区位于华北地震区南部,淮南地震带边缘。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按7度设防。1.1.3.1工程地质条件主坝姜北段处于工程地质区,自北向南分别为12区,由淮河右岸滩地和一级阶地组

8、成。本区在勘探深度内地层从上到下大致可分为8个土层:第(0)层为人工填土(Q4r);第(2-1)层为轻及中粉质壤土夹轻粉质壤土(Q4al);第(3)层为重粉质壤土和粉质粘土(Q3al);第(4)层为中及轻粉质壤土夹砂壤土(Q3al);第(5)层为细砂(Q3al);第(7-2)层为轻及中粉质壤土(Q3al);第(8)层为粉质粘土(Q2al);第(9)层为中粉质粘土(Q2al)。本段坝基持力层为(2-1)层中粉质壤土和(3)层为重粉质壤土,地质条件良好。1.1.3.2水文地质条件坝址区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主要为浅层潜水和浅层承压水,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淮河水补给。第一含

9、水层:坝区主要由第(2)层中轻粉质壤土、粉细砂及(3)层重粉质壤土表面裂隙发育的1.5m部分组成,为潜水含水层。勘探期(一月)静止水位约在高程18.118.6m,雨后明显升高,本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枯水期地下水自上游向下游排泄,自滩地向河流排泄;汛期河水位高时,则河水补给地下水。第二含水层:为承压水,主坝区普遍分布。含水层主要为第(5)层细砂层,该层顶高程7.014.0m,埋深在自然地面以下5.09.0m,底高程5.010.5m,厚度4.08.0m,水位18.018.5m,水头4.57.0m。勘察期间对主坝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取样化验分析。地下水分别按潜水和砂层承压水提取,地表水按丰水期、枯水期提取,试验成果表明,除6月份河水样对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