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403178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答案A解析“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过度消费,是导致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2(2018天津高考)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

2、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A B C D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中时间信息可得出“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通过的,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和关税战,导致国际贸易萎缩,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影响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3、,贸易战也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故A、B、D三项排除。31931年,斯沃普向胡佛建议将全国工商业强制动员进入联邦控制下的贸易协会,以管制物价和生产,指导贸易经营活动。胡佛指责该计划是“法西斯主义”。这表明胡佛()A已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B赞同由政府来管制生产C维护企业经营的自主性D反对政府进行任何干预答案C解析1931年,美国政府还没有受到法西斯的威胁,故A项错误;胡佛指责该计划是“法西斯主义”,而“法西斯主义”的特点是极权专制,这表明胡佛不赞同政府管制生产,主张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C项正确;胡佛总统在当时也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来应对经济大危机,故D项错误。4胡佛反危机

4、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资源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面。这表明胡佛()A拒绝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经济危机B依然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把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起来D对国家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胡佛批准的计划和法令可知,在经济大危机时胡佛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故选D项。根据材料信息,A项“拒绝”,B项“依然”的表述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5下图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

5、思想在当时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B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答案D解析题干时间“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是在二战后,故A项错误;B项出现于抗战胜利后,C项开展于19351937年,均与民国二十二年时间不符,排除;经济危机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统制经济”的措施即是要稳定国内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冲击,故选D项。61933年,罗斯福明确指示:“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

6、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于是国会决定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此时美国()A实行金本位制,改革货币制度B放弃金本位制,消除关税壁垒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D推行通货紧缩,削减财政开支答案C解析在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只有这样才能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才能最终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7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

7、施的目的是()A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B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C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D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答案D解析据所学及材料信息可知,“蓝鹰”运动反映的是工业措施,与商业竞争无关,故A项排除;仅以工业方面的措施不能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故B项排除;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为了调节,“消灭”过于绝对,故C项排除;材料中对劳动时间和最低工资的规定,可以保证工人的收入,使工人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故D项正确。81933年,美国开始修建当时最大的公共工程田纳西水利工程。当时美国政府拿出大量资金开展这一建设的最主要的动机在于()A通过发展能源工业控制国民经济命脉B以此来增加就

8、业,从而刺激消费以缓解危机C美国政府想借此达到发展国营经济的目的D为可能发生的世界大战做物资方面的准备答案B解析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美国政府为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打击而实行的以工代赈的一项重大工程,它通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来进行社会救济,以缓解经济危机,故选B项。9阿瑟小施莱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指出:“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材料内涵的实质是()A调节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利益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C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

9、产关系D推行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材料“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生产关系调整的具体体现,而非实质,故排除。10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A关注民生问题 B遏制两极分化C削减政府开支 D控制生产规模答案A解析罗斯福认为国家进步的标志是“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对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等措施,如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10、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这些都关注了民生问题,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中的信息。11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A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答案A解析最高法院对联邦政府通过的法律先否定后肯定,反映出随着罗斯福新政的不断深入,美国政治经济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193

11、5年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无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但这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无法解释1937年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C、D两项。12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答

12、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新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13下图是马克思与罗斯福穿越时空的对话。其反映的核心观点是()马:小罗,你最近的忙碌让天国这里有点乱啊!罗:噢,为啥?马:因为你,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但亚当斯密最近却不再来我这串门了。罗:哈哈,承蒙夸奖。马:你先别高兴,看了你的改革,起先我倒真动心过,后来就开始忧心了,最后还有些灰心起来A认为罗斯福的某些改革措施是建立社会主义B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与自由主义经济相冲突C罗斯福的改革措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致性D罗斯福改革实质上是旧民主秩序

13、的新运用答案D解析从对话中马克思对罗斯福新政由最初的“动心”到最后的“灰心”,反映出罗斯福改革实际上是在保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加强国家的干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与马克思主义大相径庭,故D项正确。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其积极影响是()A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B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C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D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A项正确;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过于绝对,B项排除;福利国家不可能克服资

14、本主义制度的弊端,C项排除;福利国家与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没有直接联系,D项排除。15学者郑秉文说:“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二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A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B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看齐”C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D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

15、则、均一性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的建设要针对本国实际情况,不能搞统一标准、普享、均一,过于平均会使生产者的积极性下降,助长懒汉群体,故选C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向西方国家看齐”,由膨胀到瘦身的“必经阶段”材料未体现,排除B、D两项。16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D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答案A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直到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滞胀”现象出现。80年代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