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督查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400006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督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督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督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督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督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督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督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督查报告根据国教督办函XX22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 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和XX教办督XX62号XX省教育 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的精神,xx县人民政 府督导室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通过此次专项治理,进 一步严肃了校规校纪,加强了学生的行为标准养成教育,促进了学 生的身心健康,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根底。现 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治理顺利开展1. 及时出台文件。收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和省教育厅的 文件后,我们及时学习领会文件的精神,并在此根底上,出台了关于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

2、展校园欺凌专项治 理的通知的通知(XX政督XX2号)。要求各学校一要高度重 视此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二要做好全面排查工作;三要积极 开展专题教育;四要努力形成长效机制。2. 成立督查组织。一是县政府督导室和县教育局成立了 xx县教育局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督查领导小组,由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督导科长 任副组长。二是各学校成立自查治理小组。具体开展校内的自查工 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成立五个督查小组,分别由五位局领 导带班,开展对学校专项治理情况的督查。3. 形成治理气氛。一是召开由各校校长参加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 作发动会。二是各学校召开由全校教师参加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 作发动会。三是各学

3、校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播送(电视台)、宣 传栏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有关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方面的内容。(二)落实工作措施,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1. 加强宣传教育。各学校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 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平安教育,将相关教育融入国家 课程、校本课程;设置宣传专栏;邀请法制校长、律师志愿者到校 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 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有的学校还利用活动开展“防震”“防 恐”“反暴力”的宣传演练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还有 的学校专门组织召开了杜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2. 完善。根据此次专项治理的要求,全县各学校不断完善制度

4、建 设,出台了一系列的,如、值周值日教师平安落实制度、校 园欺凌治理制度、校园欺凌事件的疏导制度、“校园欺 凌”应急处置预案等等。特别是XX县实验中学制定了实验中学 “校园反欺凌”十准那么,很值得大家借鉴。 实验中学“校园反欺凌”十准那么一、不恐吓、威胁他人;不敲诈、勒索他人;二、不嘲弄、辱骂、诋毁他人;三、不歧视、排挤、孤立他人;四、不使用暴力攻击伤害他人;五、不在网上、qq 上、微信上造谣污蔑、恶意攻击他人;六、不隐瞒或庇护校园欺凌现象,不参加不组织帮派团队;七、不带管制刀具、腐蚀用品等任何危险物品进入校园;八、遭受或发现欺凌及时报告,第一时间求助班主任、值日老师;九、发生冲突要冷静,自我

5、保护并保护他人; 十、遭受欺凌不私了、不报复、不走极端,依法维权。3. 进行校内自查。各学校均成立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自查小组,开 展全面而细致的自查工作。综合我县各学校的自查工作总体有以下 一些做法:一是开展全面的排摸,各班级每天进行一次摸底,各年 级每周进行一次信息汇总。二是设立防校园欺凌信箱和防校园欺凌 求助 。三是排查建档。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困 难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女童等的关爱和保护,摸清内幕,建档造 册。四是加强学校行政值日、值日教师的早、中、晚的巡查力度, 及时发现情况,处理并上报。五是对个别品行有偏差的学生摸清情 况并落实专人进行监控。4. 开展县级督查。一是6

6、月份县教育局成立了五个督查小组,分别 由五位局领导带班对全县所有中小学进行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督 查。督查组通过听取校长汇报、查阅台账资料、召开教师座谈会、 开展学生调查问卷、查看校园监控录像、观察学生课间休息和上放 学时段校门口秩序等途径进行检查与指导。通过此次督查,我们认 为我县的防校园欺凌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二是开展回头看工作。 为了进一步稳固上半年工作取得的成果,9 月份我们再次组织全体 责任督学对责任区内的学校进行一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专项督 导。重点对开展好“六个一”专项治理活动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 解:进行一次法制教育,开展一次家访活动,进行一次校园矛盾排 查,进行一次问题学生心理集

7、中摸排和疏导,开好一次“我们是一 家人”专题班队课,完善一批“校园欺凌”防治制度。(三)落实预防措施,专项治理形成长效机制 此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我县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因此广阔学 校在进行排摸的同时将工作侧重点放在了预防教育上,力争通过一 系列的预防教育措施,使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杜 绝学校发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1. 加强学生行为标准养成教育。严格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标 准,结合中小学生日常平安教育内容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抓 好日常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中小学生。对学生进 行行为标准方面的专题教育,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文化引领,突出重 点地组织学生开展好德育活动。2.

8、 加强法制教育。依靠法制校长、法律志愿效劳者扎实开展禁毒、 法制、平安、反邪教等专题教育,切实提高广阔师生的法制意识及 平安意识。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 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通过制作法制教育电子 小报,请法制校长到校作法制教育专题报告等形式,使学生在潜移 默化中感受法律意识,从小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新居民子女、留守儿童等情况的学生进行 调查,对家庭不和睦、性格孤僻等可能引发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学生身心开展情况。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 和心理咨询教师、德育导师、班主任作用,努力解决特殊学生心理 障碍问题,培

9、养学生健全人格。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 中,借助学科教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建并完善校心 理健康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并以此作为学校德育教育 重要形成机制,长期坚持。4. 切实做好家校联系工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委会、校讯 通等途径,发挥家校合力,共同做好防校园欺凌的教育工作。通过 家校合作,提升家长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促使他们与学 校共同去管理和培养孩子,杜绝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 的出现。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在节假日的行为表现得到了进一步的 标准,很好的防范了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5. 加强校园及周边平安的管理。各学校都建立了校园暴力恐怖应急 预案

10、,加强了校园安保力量。重视学校门卫管理及校园巡逻,严格 控制外来无故车辆进出校园,确保学生在校平安。在校门值班室配 齐所有的安保装备器材。在学校大门口专门安装了车辆阻拦器,确 保各项反恐平安措施落实到位。各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校园及周边平 安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在加强校内校外平安隐患排查的同时, 学校会同公安机关、综治部门等,对校园周边治安、交通、食品卫 生、矛盾纠纷等各类平安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和排 除平安隐患,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1. 整治工作认识重视不够。个别学校对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及其造成 的恶劣影响认识缺乏;有的学校把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等同于一般性 德育工作、平安工作

11、,等同于一般性学生矛盾,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并从综合性工作角度进行部署。2. 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不够完善。尽管全县各校在整治工作中做了 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个别学校校园欺凌整治工作的 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3. 整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个别学校整治教育方法呆板,形 式单调,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没有充分发挥团队 组织、心理咨询室、法制校长等作用。1.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及其造成的恶劣影 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教育部门要明确牵头部门,突出部门 协作,不断提升对校园欺凌的防治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 家庭、社区和公检法司及综治部门、妇联、团队

12、组织、关工委等部 门的职能作用,形成防控工作合力。2开展专题教育。各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和情绪管理的能力;会同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 加强学生法制和平安防范教育,特别要加强防范校园欺凌专题教 育,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 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通过学校微 信公众号、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科学育儿知识普及,引导家长关 注孩子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3完善工作制度。各校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平安管理制度,落实人 防、技防、物防措施和岗位平安职责,提升校园平安防范水平;充 分依托班主任队伍,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的工作 机制,尽可能降低校园欺凌事件对涉事学生的不良影响;建立、完 善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校园欺凌事件处置流程和措施,加强 教职员工学习和培训,增强预防和处置能力。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