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丹八年级下册第4课导学案学生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399563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丹八年级下册第4课导学案学生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柴丹八年级下册第4课导学案学生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柴丹八年级下册第4课导学案学生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丹八年级下册第4课导学案学生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4 列夫托尔斯泰姓名 班级 小组 编号 评价学习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新词,了解作者和列夫托尔斯泰、作品。2、品读课文,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3、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学法指导】: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常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相信同学们阅读托尔斯泰,能从中获得精神激励【资料链接】:一、了解作者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

2、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强调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二、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晚年的他一直致力于“平民化”: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

3、的,他说:“我爱真理。”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其中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教师通过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树导入新课。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指导一:请你默读课文,注意勾画出拿不准的字音。过程:默读圈画-学生质疑-重点强调自学指导二:一、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外貌特征(找准那几

4、段?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阅读,养成勾画、旁注的习惯)1、概括其外貌特征(可用摘选词句的方法概括)2、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刻画出来的?评点在相应的句子。(自读练习三,了解夸张的定义和作用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能把人或事物表现得生动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二、精读后四段,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精读文中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的句子,进而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示例:托尔斯泰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中,突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我感受到托尔斯泰是:三、品析语言,体味

5、感情自学指导三:1、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2、探讨全文写法,进而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矛盾统一体)对比:衬托:四、拓展提高 感悟启发 五.当堂达标,查漏补缺给下列加黑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黝黑 炽热 甲胄 颔首低眉 胡髭 鬈发 广袤 黯然失色长rn 愚dn 禁g 昂xun x 利酒s cn 然 ng 然 ganga解释下列词语。器宇: 轩昂: 粗制滥造: 藏污

6、纳垢: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3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4、结合前面的内容,再看本段,作者对他眼睛的描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5、文段中不少描写眼睛的句子很传神,试选一句加以赏析。答:六.课堂小结,单元回归一次,当托尔斯泰行走在莫斯科的广场时,一个乞丐向他乞讨。托尔斯泰立刻就要掏钱,旁边一个朋友告诉他,这个乞丐不值得施舍,因为其品行之恶劣,全莫斯科都闻名。托尔斯泰回答:“我不是施舍给他那个人,我是施舍给人道。”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的爱已经不是洒向某个特定的阶级,某些不幸的个人或人群,甚至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宇宙间的一切生灵的关爱与怜悯,而是已经升华为一种境界,如同一面柔软却又锋利的剑,直面人类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