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398785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2.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3. 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4.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5.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6. 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

2、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8. 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9. 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1) 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2) 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10. 土壤矿物质

3、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如何.(1) 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2) 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3) 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磷酸盐类矿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11. 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

4、哪些.特点如何.*(1) 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2) 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简单盐类: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次生铝硅酸盐类: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12. 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1) 物理风化:通过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风的作用、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2) 化

5、学风化:通过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和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3) 生物风化: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和有机质。13. 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1) 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2) 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3) 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

6、生黏土矿物堆积。(4) 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14. 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1) 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2) 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15. 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1) 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2) 来源:土壤有

7、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自然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残体,但因植被类型不同,植物残体的数量和成分差异很大,一般是森林草原荒漠。农业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是施肥和灌溉。(3) 主要组成分:非腐殖物质化合物(60%-70%),常见的化合物有糖类、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木质素及脂类。腐殖物质混合物(30%-40%)腐殖质。16. 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包括哪些内容.*(1) 矿化作用:有机质在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第一阶段为有机物质的降解阶段,也就是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为小分子有机物。第二阶段是微生物将第一阶段降解形成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化合物,同时

8、释放能量 。(2) 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17.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表现哪些方面.*(1) 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碳素营养:碳素循环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础。土壤每年释放的CO2达1.351011吨,相当于陆地植物的需要量。氮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氮素占全氮的90-98%。磷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磷素占全磷的20-50%。其他营养:K、Na、Ca、Mg、S、Fe、Si等营养元素。(2) 改善土壤肥力特性物理性质:促进良好结构体形成;降低土壤粘性,改善土壤耕性;降低土壤砂性,提高保蓄性;促进土壤升温。化学性质:影响土

9、壤的表面性质;影响土壤的电荷性质,影响土壤保肥性;影响土壤的络合性质;影响土壤缓冲性。生物性质:影响根系的生长;影响植物的抗旱性影响植物的物质合成与运输;药用作用。(3) 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重金属污染、对农药污染的影响、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4) 土壤有机质具有离子交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作用。(5)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18. 土壤水分有哪些类型.*(1) 固态水: (2) 气态水(3) 化合水和结晶水(4) 土壤吸湿水:(5) 膜状水(6) 毛管水:(7) 重力水: (8) 地下水19. 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含义是什么.凋萎系数概念.土壤有效水:能够被植物所吸收

10、利用的水分,与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有关。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凋萎系数。土壤有效水量 = 田间持水量 - 凋萎系数。20. 土壤空气组成和大气组成有何不同.为什么.(1) 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中高(2) 氧含量比大气中低(3) 水汽含量比大气中高(4) 还可以产生甲烷、碳化氢、氢等气体原因:土壤中不断进行的动植物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物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使得土壤空气中O2不断消耗和CO2逐渐累积,其结果是土壤空气中O2、CO2浓度与近地层大气中O2、CO2浓度之间差异的扩大,这样必然引起O2、CO2气体分子扩散的发生。21. 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是怎样交换

11、的. 土壤空气与大气整体交换部分气体互相扩散22. 土壤的通气性概念.影响通气性因素有哪些.土壤通气性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1) 土壤的通气性: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称为土壤通气性。(2) 影响通气性的因素:土壤孔隙状况、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含水量等。(3) 土壤通气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调节水、肥、气、热影响土壤肥力。23. 土壤粒级、质地的含义是什么.主要的质地类型有哪些.(1) 土壤粒级:土粒按大小可分为若干级别,其称为粒级。(2) 土壤质地:土壤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

12、称为土壤质地,也称土壤机械组成。(3) 主要的质地类型:砂土、壤土、粘土三级。24. 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有哪些影响.(1) 砂质土类: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汽易扩散,易干不易涝;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积累还原性物;热水少汽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植物播种;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耕性松散易耕,轻质土。(2) 粘质土类: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能力强,易涝不易旱;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积累还原性物质;热水多汽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为冷性土,对早春植

13、物播种不利;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能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重质土。(3) 壤质土类:土壤性质兼具砂质土、粘质土的优点,从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宜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理想的土壤类别。25. 土壤结构的概念.(1) 土壤结构:是土壤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2) 类型(按结构形态划分):片状、棱柱状、柱状、角块体、团块体、粒状、团粒状。26. 土壤团粒结构在肥力上有何意义.*(1) 水汽协调(2) 土温变化适度(3) 有机质分解适度(4) 利于耕作总之,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能够比较

14、好的协调睡,肥,热的关系。27. 土壤胶体的概念.土壤胶体包括哪些.(1) 土壤胶体:胶体是一种高分散体系,由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构成。在胶体化学中,一般指分散相物质的粒径在1100毫微米之间的为胶体物质,而土壤胶体微粒直径的上限一般取2000毫微米。(2) 土壤胶体包括:土壤矿质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28. 什么叫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有何特点.(1) 阳离子交换: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粒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称为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2) 特点:可逆反应并能迅速达到平衡、阳离子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等量交换、反应迅速。29.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概念,影响阳离子

15、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1) 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总量,称阳离子交换量CEC或称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也可简称交换量,以厘摩尔(+)/千克土表示。(2) 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胶体类型、土壤质地。30. 盐基饱和度是什么.它是怎样计算的.(1) 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称为盐基饱和度.(2) 计算: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cmol(+)kg阳离子交换量cmol(+)kg10031. 土壤溶液的概念,土壤溶液由哪些成分组成.(1) 概念:土壤溶液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气体、溶质的总称。(2) 组成:溶质部分无机盐类,简单有机物,溶解性气体 溶剂部分:土壤水分32. 土壤酸度分为哪些类型.各类型之间的关系如何.(1) 类型:活性酸度,潜在酸度(包括代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2) 关系:A同一平衡体系中中的两种酸度;B潜在酸度远大于活性酸度。33. 土壤缓冲性能的概念,它在土壤中的作用、意义如何.(1) 概念:当加酸或碱于土壤时,土壤具有缓和酸碱度改变的能力。(2) 作用意义:土壤的缓冲性可使土壤避免因施肥、微生物和根系的呼吸、有机质的分解等引起土壤酸碱度的剧烈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