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398539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最近我有幸拜读这本由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奉献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大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本以为又会是浮夸的侃侃而谈。但当我读完本书,却发现他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创造了一种可能,自由学习的可能。而且我深深地被李希贵老师深刻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实践精神所感动,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首先,我们不得不谈一下李希贵老师的“自由说”。完成一件事,需要的不只是能力和技术,更要有一种心境,那就是在心灵上的自由与愉悦。一个被囚禁起来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与快乐的人,只会

2、浑浑噩噩度日如年,更不可能去创造,去开拓新的领域。老师之教,学生之学,本应当如孔子、苏格拉底一样,相互间一起快乐地探索求知,而不是一种身心交瘁的苦役。既然如此,就要给老师和学生以一定的自由,让他们在审美中享受教育与学习的快感。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我们无法短期内找到比高考更合理的选拔方式,那么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该如何给学生和老师自由?李希贵老师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分层走班制。李希贵老师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的。学生无力改变什么,但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并努力付诸实现。而且李希贵老师提到,应该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当学校、班级各种一日常规考核,各种量化管理,每周

3、综合评价,按月兑现奖惩把班主任和学生折腾的“死去活来”,这样或能造就秩序井然的学校,但是会造成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把学校办的像监狱一样,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李希贵老师如是说。我们不应该在狭隘的小圈子里和学生们计较。如果要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建设良好校风,就应该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我们应该变得更宽容一些,但是不失威信,要思考的更加长远,不要急躁喜怒无常,要大度自信宽容。这样斤斤计较互相猜忌的师生关系才能的到改善。其次,书中楔子就提到爷爷以及他的父母对他的影响。是他们引领李希贵老师走上正确的道路,幸福的家庭生活没有给他留下任何阴影。“对一个人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愈好。”爷爷在不

4、经意间流露出的对阅读的兴趣使李希贵老师内心那热爱读书的种子开始发芽。母亲风风火火,父亲沉稳淡泊。就像李希贵老师说的:“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最适合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作为老师,虽然不能像父母一样从小与学生耳濡目染,但是在高中阶段,也是学生思想正在定型定性的重要发展阶段,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远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所以老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养成教育、激励教育、人格教育和自然教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纠正。李希贵

5、老师还说:“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精神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位长者可以是父母长辈,也可以是学生的师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切不可只说不做;应该平易近人而不是高高在上,对学生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该用一种宽容的心态,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老师的话语应是让人积极向上的,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的感到温暖。并且在16-18岁这个特殊的年龄,学生渴望被尊重的愿望尤其强烈,一味的

6、打压只会适得其反。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才能将学生教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再次,李希贵老师讲到,“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填鸭式教育是最不可取的教育模式。虽然语文教学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语文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阅历和人生积淀,数学更多的是对公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要让学生更多的去思考,一道题可能有许多种解法,就算学生想法不对也不应该去打击。而是应该鼓励这种发散思维。让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更清晰的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把握教材难点,重点;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编题目并进行自测,让学生人人参与各负其责。最后让老师来进行总结性的

7、检查考试。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井然有序进行的话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在“尊重选择与张扬个性”章节中,李希贵老师这样写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兴趣在哪里。并鼓励他们发扬光大。而不是靠管理扼杀爱好和兴趣的自由。可是,现在的教育管理往往是以牺牲教师与学生的自由为代价的,这种管理的学校,无异于一个产生做题机器的工厂

8、。学生何以感受教育的幸福?更遑论创造奇迹了!李希贵感叹道:“我们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从理念到管理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是,我们的管理思想与教育方法却依然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不做深刻的反醒,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真正地还自由幸福于教师与学生,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最后,我对书中几句话深有感触。“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9、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希贵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李希贵老师的思想让我钦佩。这充分的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去管理学生,以及何种管理才是成功的管理。“永不屈服”。永不屈服是什么?就是100次跌倒101次爬起来还能面带微笑,纵有天大的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把困难当成磨砺自己的磨刀石,是人生的试金石,也只有经历困难还不屈服,你才可以说是具有了坚韧的品性和无畏的精神。“为四十岁做准备”。当我们还是18岁的学生的时候,也会觉得十八岁到四十岁是很遥远的一段岁月。但是十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再回首发现青葱年华已不再。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这样的豪言壮语,要让他们知道,年轻时的努力和付出才可以造就无悔的人生。 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守望者。我们应该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带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去教导学生,为其师亦为其友,才能真正的让教育成为使自己和他人都幸福的事业。让我们从李希贵老师宝贵的经历中吸取经验,勇于创新,敢于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尝试自由的教育。希望我们可以怀着梦想,为了实现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努力!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