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社会责任感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396408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文化与社会责任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儒家文化与社会责任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儒家文化与社会责任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儒家文化与社会责任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儒家文化与社会责任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与社会责任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文化与社会责任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 -.厘債K1i wL,J 一二 J孟子画像儒家思想简介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它把道德教育作 为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在儒家文 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仁也III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子尽心下)仁的观念在孔子以前就有了, 但孔子将“仁”提到了一个突出的地位, 使它位于“五常”之首,成为中华道德核 心内容。道”,孔子所讲的勇,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品格, 指道德自由意志及其表现形式。在孔子看来,德 性要通过意志表象出来。所谓“勇”,是自由意 志,道德行为是自由抉择的,不是因为环境限制 而被迫遵守的外在律令。其次,这种意志还必须 外显,贯穿与体

2、现人的行为。这种意志体现于生 活中的自觉道德修养与道德磨练;体现在关键时 刻与危机关头为道而舍弃一切,包括个人性命的 担当与作为;体现于君子勇于实践、面对困难百 折不挠的勇气,这就是儒家一再强调的“知其不 可而为之”的践道精神。青少年道德教育现状在新形势下,青少年的道德现状存在问题:现在的孩子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难以经受挫折,遇事稍有不顺就牢骚满腹、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其次,青少年行为举止不文明,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礼仪都不在乎。再次,现代青少年在父 母和家人的溺爱下,社会责任感淡漠。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势在必 行。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 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出耳育Q叨于石邪:人付

3、, 曾为左传作过注。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 著名的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父筆杜闲, 曾任衮州司马、奉天县令。对这一官宦世家、,屜说:“自 坠素业。”HU曲皿著名的学者兼大将榜样的力量书香门第,杜甫常常引以为自 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进雕赋表)这个“未坠素业”当然也包 括了读书做诗这一传统,因此,他又说“吾祖 诗冠古”从诗人生平的思想与经历来看,他确 Ste:奉儒”与“写诗”当成自己一生最重 婁的事业。杜甫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表现为儒家特 定的“忠君”“爱国”思想;另一方面则表现 为对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罪行的愤恨与指责。由 于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士大夫文人心中的爱国 思想往往和忠君思想交织在一

4、起。在杜甫的观念里,也理所当然地把君主视为国家的主宰和 代表,常常是君国二位一体。但必须指出,杜 甫并非不分是非黑白的“愚忠”,对于统治者 不恤民情的行为,如穷兵議武、荒淫奢侈等, 杜甫在兵车行斗鸡自京赴奉先县咏 怀等诗中均有大胆揭露,有人说,杜甫的批 判也是出自于对皇帝的忠诚,这固然不错,但 它无疑也体现了先秦儒家“民贵、君轻”的思 想。总结易乾象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对儒家理想人格的表述。以儒家为主要 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强调个人社 会责任感、提倡群体意识、弘扬自强不息 的奋进精神等方面,只要经过辩证的扬弃改造,是可以成为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组成部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