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39552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打上“”。弓缴(zhu jio)为是其智弗若与(y y)?2解释下列词句的意思。俱学:_ 非然:_ 为是其智弗若与?:_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郊

2、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u):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穷:尽,完,这里指学完。谓:认为,以为。之:代词,指代秦青高超的唱歌技巧。遂辞归:于是就(向秦青)告辞准备回家遂(su),于是。辞,告辞。弗(f)止:没有劝阻。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食送行。衢(q),大路。抚节:打着节拍。遏():阻止。谢:认错,道歉。反:通“返”,返回。1对“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A.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说自己什么都学会了,于是就告辞回家。B.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

3、就以为自己都学会了,于是就告辞回家。2秦青为薛谭饯行,高歌一曲之后,薛谭是怎么做的?用“”画出相关的句子。3秦青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说明理由。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人或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1)宋人或得玉(_)(2)子罕弗受(_)(3)尔以玉为宝(_)(4)故敢献之(_)2翻译句子。(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_(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_3作者在文中褒扬

4、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_4. 课外阅读。欲速则不达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注释:选自论语子路。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译文: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_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_5. 课外阅读。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5、:“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字的含义:以至于斯也。斯:_从而谢焉。谢: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_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钻木取火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钻火,号燧人氏。选自太平御览(注释)燧(su)明国:传说中燧人氏建立的古国。不识:不知道。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四季)和白天黑夜。屈盘万顷:曲折盘绕起来有一万顷。顷,面积单位。圣人:古代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至于:来到。鸮(xio):鸱(ch)。鸮,鸟

6、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灿然:明亮的样子。感焉:有感于此。焉:于此。因:于是。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识:_(2)息此树下 息:_(3)因取小枝钻火 因: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_(2)圣人感焉,因取小枝钻火。_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_”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用文中原句填空)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两例。_7. 文言文阅读。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

7、其杖,化为邓林。选自山海经(注释)夸父:神话传说中的人名,炎帝的后裔(y)。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走,奔跑。入日:意思是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想要。河渭:黄河和渭水的并称。大泽:大湖。传说在雁山山北,其大纵横千里。至;到。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其:代指夸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1)夸父与日逐走 走:_(2)北饮大泽 北:_(3)未至,道渴而死 至:_(4)弃其杖,化为邓林 弃: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_3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从积极意义考虑)_8. 文言文阅读。原文:曩有愚者,常于

8、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注释)曩:从前。履:鞋。志:标志。1翻译下列画线词语。及午_至薄暮_是汝家_何不入_2翻译句子。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_愚者审视之,乃悟。_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9. 根据课文夸父逐日内容作答。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补充文中空白处。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丈杖仗手_夫打_扶_而行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

9、(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_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_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_10.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汤汤乎若流水(_)巍巍乎若太山(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翻译下列

10、句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_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释)念终始典于学:自始至终想着学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不知道_ 建国君民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_其此之谓乎!_3概括选段论述的主要观点。_12.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是( )A.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2写出下面句子意思。汤汤乎若流水: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现在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_。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