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评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395294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评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评价第一章 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1. 评价的含义: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判断(1)教育评价是在寻找证据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2)当评价一个教育现象时,首先 需要通过测量的手段,获得这一现象的各种数量属性,或者是通过访谈,观察等非量化手段, 获得这一现象的各种属性,并在分析,处理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3)也有 学者认为,这一公式里的“量的记述”或“质的记述”实际上也是一种判断,属于“事实判 断”,即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 (4)根据这种理解,评价就是“事实评 价+价值判断”,是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2测量(measureme

2、nt),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广义的教育测量指的是对于教育领域 内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作缜密的考核,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 以数量的描述.(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测量) 狭义的 测量是指对 学生某些学科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又称成就测量,学业成绩测 量或者学科测量。3。评价(evaluation)o大陆翻译为“评价或者“评估”而台湾更加倾向于“评鉴。“评 价”可以解析为“评定价值”,是一个动宾短语;“评估”可以解析为“评价和估量”,如资 产评估,是一个并列短语;而“评鉴”可以解析为“评价和鉴定”也是一个并列短语。 评定 ( as

3、sessment) 指向的是学生认证( accreditation) 指向教育机构4。评价(评定-对学生的评价;考评-对教育工作者的评价;评估对教育机构或教育 方案的评价5。教育评价的主体:(1)教师 (2)教育管理人员 (3)儿童 (4)家长6。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三类:(1)对人的评价(如学生评价,教师评 价 ) (2)对物的评价(如对环境的评价,对设施设备的评价) (3)对活动的评价(如对项目 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等)7在我国教育实践中,教育评价主要是两大类型:一类是儿童发展评价,另一类是教育活动 评价。8. 所谓教育评价的标准,对一切教育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一般

4、包含评价的指标体系 和评价标准。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具体教育活动时根据评价目标,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要 考虑的全部因素的集合.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内容的规定,规定从哪些方面去评价某一个具体 的教育现象。 评定标准是根据指标体系,判断被评价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才可获得相应的 分数,等级或评估.9。要搜集评价信息,首先,要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到哪些地方才能得到这些信息;其 次,要确定信息源的数量,这个数量确定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最后,要选择搜 集信息的具体方法10教育评价的信息有多种类型,根据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方式,可分为量化取向的信息和质 化取向的信息。量化取向的信息是指:用数量描述事物或现象

5、的属性,如平均数,百分比等; 质化取向的信息是指:用非数量化的方式,如用文字,图片,事物等,以“讲故事”的方式 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属性11。教育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改进功能(3)鉴定功能(4)激励功能(5)导向功 能12。(1)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对象的基础情况, 并有效地发现问题,为制定教育计划或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做准备 (诊断,改进功能)(2)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 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改进,导向功 能)(3)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

6、的判断。(鉴定,激励功能)13. 教育评价的类型(1)整体评价,局部评价和微观评价.整体评价可能涉及两方面的“整体,一是评价事物, 现象的地域范围和评价所涉及的范围较大,二是评价所涉及的教育领域非常广泛,所涉及的 教育话题具有全局性,全面性; 局部评价指的是对教育的某一个方面,或对教育机构内部 的一个部分进行评价;微观评价,也有人称之为单纯评价,指的是评价对象涉及的范围比较 小,或是评价的教育话题是一个比较具体的领域。(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指在某一类评价对象中选取一个或若 干个作为基准,将该类对象逐一与基准相比较,判断其是否达到基准所具备的特征和达到的 具体程度,相

7、对评价也可称为常模参照评价; 绝对评价是以某种既定的的目标为参照,将 被评者与目标一一对比,判断其是否达到目标的程度; 自身差异评价是指将某一个体的现 在和过去相比较,以判断个体的发展,变化的一种评价方法。(3)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指评价者对自己进行的评价,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 统一;他人评价指的是除自身以外的任何人或组织对该对象所进行的评价(4)分析评价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是把评价的内容分解成几个项目分别进行评价,然后 将各个部分的评价结果相“加,以对评价对象做出判断;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内容的整体评 价,而不是去做分解的工作(5)硬评价和软评价。“硬”评价通常包括:涉及能够辨别因果关

8、系的评价设计,搜集客观 的,可靠的,有效的资料,运用缜密的统计技术对资料进行分析; “软”评价通常包括: 一项至多能表明相关关系的评价设计,主观的和判断性的资料,对资料缺乏缜密的统计分析。 有人将“软”评价叫做现象学评价,这种评价要搜集个人的观点,反应以及参与者的经验, 描述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14. 教育评价的模式:(1)目标达成模式.1)提出:目标达成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课程之父,“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泰勒。2)基本含义: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经验目标 的程度的过程,也就是说,评价就是要判断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标及实现的程度如何; 评价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9、:第一,评价必须评估学生的行为;第二评价在任何时候都必须 包括一个以上的评估目标达成模式的四个基本问题:a为何而教b教什么c怎么教d教得如何3)目标模式的具体过程:a确定教育方案的目标b根据行为和内容对每个目标加以定义c 确定应用目标的情景d设计给出应用目标情景的途径e设计取得记录的途径f决定评价方 式 g 决定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方法4)应用:a确定目标b将标准分解到具有可操作的程度,并进行权重赋值c围绕这些分解 了的目标(标准,指标)搜集d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判断是否达到目标,达到 目标的程度5)评价:优:a目标达成模式有“八年研究”为基础,与泰勒的课程理论相互配合,针对当时评价限

10、于 背诵式测验的现状,对于教育评价,尤其是课程评价,方案评价,教学评价产生;额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 b 该模式强调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强调目标应该具体,量化,可操作化,评价 目的清晰,评价过程明确,模式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c 目标达成模式比较适合对有着明确 目标的教育现象进行评价,如对项目,方案,课程,活动等的评价缺:a有些目标是不容易,甚至是可能进行分解,操作,量化的b如果某个教育机构的目标 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目标达成模式所做的一切工作,其现实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越是 达成了其所谓的“目标”,越是远离了教育的质量(2) CIPP 模式1) 提出: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评价主要以目标达成

11、,测验和实验设计为定向的评价.CIPP 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现状,评价模式,评价观点,并针对这些评价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可供 大家选择的评价模式.2) 基本含义a背景评价:为计划决策提供信息的评价b输入评价:为组织决策提供信息的 决策c过程评价:为实施决策提供信息的评价d结果评价:为再循环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3) 过程:CIPP评价是一个不断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可以作为改进系统的策略CIPP 模式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a 评价是机构常规方案必要的组成部分,它 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活动,而是融合于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系统之中的b评价在激发和变革中 具有重要作用 c 使用 CIPP 中的某一种评

12、价,不是因为这种评价具有内在的价值,而是因为人 们需要现有信息以外的信息 d 在制定方啊不,计划过程中,应明确会在何时使用评价,采用 什么样的评价 e 评价的信息不仅为教育机构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如果把信息记录下来,并 为公众评论所用,信息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4) 评价: a 针对目标达成模式缺乏对目标,方案本身评价的现实,强调评价应为决策提供信 息,为改进提高支持,因而能够更加宽泛,深入地对教育现象进行评价b该模式既强调对结果 的评价,又强调对评价过程的评价,还强调对目标,方案本身的评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cCIPP不仅要做出某一方庙的评价,还为方案的改进,决策提供信息,用途广泛( 3)应答评

13、价模式1) 提出:应答评价模式是由斯塔克提出的。-评价应该考虑到被评者的需要,现状,应采 用自然的方式(即观察和反应)来进行评价2) 过程: a 评价者与一切跟评价对象有关的人接触,获取他们对评价对象的看法,需要 b 制定观察与商谈的计划c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法,并对搜集来的资 料进行加工处理d将所获得的信息按需要回答的问题分类,把分类评价结果写成正式报告 并发给有关人员3) 评价信息的搜集4) 评价:a该模式由于强调搜集全面,详尽,适宜的资料,强调了被评者的需要,其评价思想具 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评价者们似乎更多的是运用应答的思想,而非具体方法b对“信息 搜集示意图”加以调

14、整,用于评价信息的搜集是非常有效的。第二章 学前教育评价信息的搜集1. 面对儿童的四大原则:无歧视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原则;参与原 则2. 儿童具有四大权利:(1)生存权 (2)发展权(3)受保护权(4)参与权P43-48 掌握3. 平可行性的类型,根据评价信息所呈现的数据类型划分:(1)非数据型(2)数值型(3)非数 值型4. 根据记录信息的载体划分:(1)文字型信息:是以文字形式被记载的 (2)图片型信息: 是以图片的形式被记载的能够非常生动的展现某些已经发生的事实,如果配以文字型信 息,将非常有助于开展学前教育评价工作 (3)声音型信息:是以声音的形式被记载的-如 果

15、能够有意识的搜集此类信息,尤其在评价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时非常有说服力 (4)录 像型信息更能展示活动当时的情景 (5)实物型信息5. 观察的类型:(1)质化取向的观察与量化取向的观察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 (3) 隐蔽型观察和公开型观察6. 观察前的准备:(1)明确观察的目的 (2)选择观察的类型(3)观察工具的准备(4)辅助 观察设备的准备 (5)拟定观察提纲7. 定量取向的观察中的问题:(1)形成观察维度(2)制定观察工具 (3)操作性定义:教师主动 发起;儿童主动发起;肯定性接触;否定性接触;混合接触(4)观察的具体说明8. 定性取向的观察:(1)叙事性记录:日记式记录;逸事

16、记录;样本描述;田野笔记(实地 笔记;个人笔记;方法笔记,理论笔记) (2)指定行记录(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 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3)图式记录 (4)多媒体式记录9. 访谈的类型:(1)根据访谈的结构化程度高低分结构式访谈(标准化访谈)和无结构 式访谈(自由式访谈)(2)根据访谈对象的年龄分-成人的访谈和儿童的访谈(3)根据访 谈对象人数的多少分个别访谈,小组访谈,集体访谈 (4)根据访谈者与受访者是否直 接见面分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5)根据对同一访谈者访谈的次数分一次性访谈和多 次访谈10. 访谈前的准备:(1)明确访谈的目的(2)选择与联系访谈的对象(3)选择访谈类型(4)编 制访谈提纲(5)其他一些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如是否需要录音,遇到不配合的受访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