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四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395233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系统化设计电子版第四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确定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评价需求确定目标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环境编写绩效目标修改教学开发评测量表开发教学策略设计并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设计并实施总结性评价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目标l 能够说明几种从属技能分析方法,如层次法、簇分析法,以及其它综合方法l 能够说明从属技能分析得到的从属技能(包括入门技能)之间的关系l 能够对目标分析得到的步骤运用从属技能分析技术,确定恰当的入门技能背景这一章是有关教学分析过程的第二章。在前面一章里,介绍了目的分析过程。在确定了目的中各步骤之后,还必须审核每一步,以确定学习者在学习这一步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已经会做什么。这是教学分析过程的这第二步,即就叫做从

2、属技能分析。从属技能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每一步的从属技能集。如果所需要的技能教学中没有教,许多学习者也不会,教学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教学中包含了太多的技能,教学就要超时,太多不必要的技能也会干扰所要求技能的学习。所以说,教学中教得技能太多或太少都可能会造成问题。确定从属技能有几种方法,本章我们要介绍这些技术,说明如何将它们运用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的分析。下面我们将从“纯”目的开始,即该目的的每一步骤要么都是智慧技能,要么都是心智运动技能,而一个复杂的教学目的则往往会包含多种学习类型,本章也会介绍一种分析复杂目的的综合方法。概念层次方法层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目标分析中确定为智慧技能或心智运

3、动技能的单个步骤。为了理解层次方法,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教学目标:要学习者判断某个房产在特定的时间内是不是值得买。这是一个智慧技能目标,学习者需要学会一些关于判断房产价值、物价对财产价值的影响、购买者的经济状况、购买者短期或长期投资目标有关的规则和概念,这些领域中的每个技能又都需要财务和房地产业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这个例子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先确定并教一些关键的规则和概念,然后再教分析特定情境、给出建议的步骤。那么设计者如何知道为了让学习者达到高级智慧技能必须学习哪些从属技能呢?加涅所提出的层次分析技术就是要问:“学习者必须已经具备什么知识,只要再有少量的教学,就能学会这个任务?”通过问这个问题,

4、设计者能够确定一到多个关键的从属技能,这些技能是学习者在进入教学步骤之前就必须掌握的。在确定了这些从属技能后,设计者就要还要对这些从属技能问同样的问题,“学习者必须要知道如何做什么,才能学会这个从属技能?”,这将确定从属技能的从属技能,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找出越来越低层次的从属技能,很快就会达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很基本的层次,如会数数或能认识字母等。为了得到对设计师如何建立层次分析的可视化理解,请看图4.1的一般层次结构。在此,为了学会某个问题求解技能,需要以学会某个“规则”为从属技能,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方框2表示的是完成目标的一个步骤,在确定了要学的规则之后(方框2.4),设计师就要问:“学习者要

5、学会这条规则,必须要知道如何做什么?”,回答是:学习者必须要学会两个概念,如方框2.2和2.3所示,对于“要学会方框2.2的概念,学习者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这个问题,答案是:不用知道什么,所以没有再列出其它技能,对于方框2.3,类似的问题导致学习者要会某个相关的辨识,如方框2.1所示,图4.1给出了用流图表示的分析过程。图4.1与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一致,加涅注意到为了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学习者必须要先学会运用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规则,因此,该教学目标的直接子技能就是要学会必须运用到问题环境的规则。进而,加涅又注意到,规则的学习基于对组成规则的元素或概念的认识,换句话来说,为了学会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

6、,就必须能够将它们分类,因此任何规则的从属技能就是要能够对规则所用到的概念进行分类是所有规则的从属技能,最后,学习者要能够区分某个实例是否与某个概念相关。这个技能层次结构图对设计师很有帮助,因为它可以用于确定教学目的中具体步骤所需要的各个从属技能的类型。如果这一步是问题求解技能(如需要选择和使用一系列规则),那么从属技能就要包括相关规则、概念和辨识。另一方面,;如果只是教单个规则的应用,那么只要教从属概念和辨识。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目的分析,就是要对目的中的每一步运用层次方法,。要问:“为了学会执行目的的第一步,学习者需要知道什么?”。然后还要对第一步的从属技能和该目的的剩余步骤问类似的问题。将

7、这个方法运用于图4.1所示的假想的问题求解目的,所产生的结果如图4.2所示。请看图4.2,使用加涅所提出的方法也可以得到类似的从属技能。第一、三和四步没有从属技能这一事实就表明,设计师已经确定在教这些步骤时学习者没有要掌握的相关技能。这经常是很完美合理的解释。图4.1 对一个问题求解目的中的某一步所进行的假想的层次分析问题求解目的中的一步231 根据“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需要知道什么?” 确定要学的规则2.4根据“为了学会该规则,学生必须知道什么?”确定第二个概念 2.3根据“为了学会该规则,学生必须知道什么?”确定第一个概念 2.2要做的辨识是:“为了学会第二个概念,学生需要知道什么?”2.1

8、图4.2对一个问题求解目的各步所进行的假想的层次分析问题求解目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规则1概念1概念1辨识1规则2概念3图4.3 是使用层次教学分析技术的另一个例子。从流图上可以看出教学目的分析的第8步,:要求估计一个量尺上某一点所表示的量值,。这个量尺的精度只到十分位,而要求估计量值必须精确到百分位。这就需要在十分之一刻度内确定最近的百分位点,即将量度刻度均划分为子单位,再确定指定点的量值,。所有这些技能就是所确定的从属技能。对此目的的层次分析见图4.4,经过目的分析之后,确定学习者要完成这个认知任务需要做四个相继的子步骤,即步骤1,2,3和4。在这个特例中,从属技能与图4.3确定

9、的子技能一样,只是组织方式有些不同,这点需要注意。给定一个精度只到十分位的量尺,要求测量值精确到百分位8在精度只到十分位的量尺上估计指定点的刻度,要求取最近的百分位数值 5将十分位的量尺等分变成百分位6在精度到百分位的量尺上找到指定点的刻度(精确到0.01)7在精度到十分位的量尺上找到离指定点最近的刻度值(精确到0.1)2将一个测量单位之间的距离十等分4将两点之间的距离十等分3用在整数量尺上找到离指定点最近的整数刻度 1图4.3 读测量值实例的从属技能分析这些对过程的分析并不是只只对过程做一步分析,或者两、三步分析做一次,或者两、三次,而是要做一系列多次分析,要确定所有垂直的从属技能,以及它们

10、之间的关系,直到你认为所有相关技能都已确定,并且被适当地陈述了为止。通常不太可能知道对于何时才算适当或正确地完成了一个教学目的的层次分析,并无一定的说法。在你认为你已经确定了为完成你的教学目的学习者应该掌握的所有的从属技能之后,你可能需要用流图表示你所做的分析,下面是用流图表示层次分析的一些约定:1 在最上面给出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中的所有步骤用带序号的方框表示,放在层次结构的最上面。2 所有从属智慧技能也放在方框中,彼此用垂直线相连教学目的:给定一个精度只到十分位的量尺,要求测量值精确到百分位在量尺上找到指定点1将十分位的量尺等分变成百分位3.3用离它最近的百分位值报告指定点的刻度4在精度到十

11、分位的量尺上估计离指定点最近的百分位刻度(精确到0.01)3将一个测量单位之间的距离十等分3.2将两点之间的距离十等分3.1用整数量尺上找到离指定点最近的整数值的刻度 2.1确定所在的数值区间(精确到0.1)2在精度到十分位的量尺上找到离指定点最近的刻度(精确到0.1)2.2图4.4 目的分析中各步骤的层次分析3 言语信息和态度信息技能用水平线与智慧技能或心智运动技能相连,如后续章节所示4 箭头应指出技能流从下向上流向教学目的5 如果两直线相交,相交处用一弧线过渡,如图4.3中的方框2和方框7中的连线所示,这表示第2步中的技能是第5步和第7步所需要的,但不是第6步所需要的。 6 所有从属技能的

12、表达,包括判断,应该都有一个动词指出学习者必须能够做什么,不能只有名词7 在现实世界中,层次结构并不一定是对称的,可以是任何形状,因此对于层次结构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表示。8 如果目的分析中的某一步是一个问题判断,表示为一个菱形框,那么一定也要确定为了做这个决定,是否需要某些从属技能。为每个步骤做层次分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人们我们并不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教学的内容。一种工作方式是问:“学习者学习这个技能会出哪些错?”,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常常是确定所问技能的从属技能的关键。学习者可能会出现各种误解和错误,这也正表明了学习者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学习者不能区分钟乳石和石笋,则这一技能所需要的重

13、要从属技能就是学习者要先能够知道钟乳石和石笋的分类特点。很重要的是要对分析的结果多次复审,以便确定已经找出了学习者完成教学目的所需要的所有子技能。在此你可以再次使用自顶向下方法,从层次结构中要求学习者掌握的最高的、最复杂的技能开始分析直到最低的、最简单的技能。为了检查所做的分析是否恰当还可以从层次中最简单的技能开始,向上直到最复杂的技能。你还要自问以下的问题:1 是否包含了与基本概念定义,如对象或对象的性质有关的子技能?(例:如何识别一个四面体?)2 是否包含了要学习者通过定义的方式进行抽象的子技能?(例:学习者是否能解释什么叫城市?或说明什么是感光乳胶?)3 是否包含了要学习者运用规则的子技

14、能?(例:学习者写的句子主谓是否一致?是否会化简分数?)4 是否包含了有助于学习者学会解决问题的子技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表明掌握了教学目标在评估你所做的教学分析时,使用上述问题可以发现遗漏的子技能。另外一种做法是将教学目的先限定为要学习者学会区分和辨识概念。显然这些技能非常重要,然后再修改教学目的,限定为需要学习者运用规则,以及要学习者运用前面所说的概念和辨析来解决问题。你可能会发现你的分析会包含一些“最好知道”的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完成教学目的并不真的必须。许多设计师开始都持这样的态度,认为这些技能很重要,应该包括。结果过多的任务经常让学习者糊涂,也不必要地增加了教学时间。因为时间限制,造成较

15、重要内容的教学只得匆忙,甚至删剪。你并不需要将你对层次结构中某个内容所知道的都包括进去。运用层次方法的关键一点就是:要确定学习者成功必须要知道的-不要多,也不要少。尽管有时候并不一定非要这么做,但是笔者我们建议最好由分析过程帮助你确定技能,这绝对是最佳起点。在你进行教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地区分完成目的的步骤、子步骤与从属技能在概念上的不同。步骤和子步骤是专家或专业人士在叙述完成过程时所提及的活动,而从属技能在专业人士描述过程中并不一定会出现,它们是学习者在执行教学目的中的步骤前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你要教某人烧开水,其中一步是“煤气灶打火”,这步的从属技能之一是“辨识煤气灶”。在你实际烧开水的时候,你永远也不会说:“这是煤气灶”,你只是将装满水的壶直接放到煤气灶上。显然你必须认识煤气灶,但是言语辨识别并不是烧水过程的一个步骤。簇分析法前面我们已经展示了对言语信息类教学目的做目的分析没有多大意思,因为这类目的中不存在内在的逻辑过程,你只要直接确定并列出达到目的所需要的信息即可。那么,你如何确定要教的从属技能呢?回答是几乎所有的言语信息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