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政治生活》51个考点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39400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政治生活》51个考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政治生活》51个考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政治生活》51个考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政治生活》51个考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政治生活》51个考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政治生活》51个考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政治生活》51个考点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一、我国的国家性质考点11、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体指的是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点2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

2、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考点3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考点4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作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

3、的时代内容(4)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考点5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1)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而重要的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2)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考点6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选举

4、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考点7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

5、证。(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考点8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6、是相统一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了权利的实现。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考点9、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民主选举)(1)我国的选举制度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根据普遍、平等、直接、协商等原则确立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建国以来,我国的选举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2)我国民主选举的不同方式从选民的角度看,有直接选举和 间接选举;从被选举者的角度看,有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不同选举方式之间的比较)

7、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直接选举: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等。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3)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等(4)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

8、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增强自身的参与感与责任感;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处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考点102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内容: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方式: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

9、意见、提出建议依据: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作用或目的: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内容:专家咨询制度方式: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论证会、座谈会依据: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作用或目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内容:社会公示制度方式: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公示依据: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作用或目的: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内容:社会听证制度方式:对同公众毅力密切相关的

10、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依据: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作用或目的: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考点11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从决策者的角度看: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2)从公民的角度看: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考点124、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民主管理)(1)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

11、治,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2)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民主实践中有利于逐步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考点135、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施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民主监督)(1)民主监

12、督权的内容: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2)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其意义要特别注意)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考点146、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要求:(1)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依法行使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四、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

13、要求 1、有序与无序参与政治的区别(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要求: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有序政治参与的保证一是党的领导,二是遵循法律4、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考点15、我国政府的主要职

14、能(1)我国政府的法律地位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A原因: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破坏了经济建设的良好环境和秩序,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B表现: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A原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

15、展生产力,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B内容(表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C意义(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A原因: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政府职能也非常重要。B内容(表现):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全体人民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