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39159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变废为宝”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劳动教育。可以说劳动教育过程既是说理、 训练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学生在

2、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 劳动技术课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 同时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美化了他们的生活。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 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到更多的美学知识, 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与美术老师合

3、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同步教授相关美术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 方面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变废为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随手可得。难的就是如何使学生的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 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的美术课。 上好这节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一些简练又出效果的变废为宝的好方法, 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 只有做到这一点后, 才能谈及更高的教学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那样, “当教育的目的被学生发现了,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

4、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刻骨铭心, 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直观美感”这一特色进行美丑对比,采用新奇又简单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艺术品打动学生的心灵的同时, 又让学生感到自主能力可以驾驭,从而调动学生踊跃参与,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环保教育的目标,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课堂。变废为宝的方式方法很多, 40 分钟的课堂不可能包罗万象, 所以我觉得第一课时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的深度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思考,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 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课时主要从材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达

5、到精彩纷呈。从大处说:变废为宝的艺术手段很多,比较突出的有根雕艺术、贝克粘贴、种子粘贴和一些装饰品(如椰子工艺品、旧挂历窗帘、碎布装潢下脚料工艺品等等),这些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随手把玩,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社会产业,回收废旧物品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换取一定的经济来源。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体现教育的社会性, 可能一节课影响学生的一生, 说不定, 将来的这些学生中就会有人从事这项变废为宝的事业中。从小处说:就可以用一些简单,轻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盖、牙签,旧丝袜等等做一些装饰品美化教室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从而热爱自己的班级,爱上学,爱学习。劳动技术课不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给学生创造了实践学习的机会, 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 劳动技术教学中不但渗透了各课知识, 还包含了许多新的思想,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劳动技术课要力争开阔学生视野, 增长学生见识,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