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390269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一)一、三皇乃氏族名,象征华族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司马迁著史记,以五帝为首而不及 三皇。后有小司马补三皇本纪置之卷首,亦只杂钞诸书,并无特见。三皇到底是什 么人?史记为什么不记载三皇之事迹?三皇的说法很多,我认同尚书大传以燧人氏、 伏羲氏、神农氏为三皇,此皇能构为人类史上连续的三个时代。燧人氏,意谓野居并取 火之氏族也。伏羲氏,一作庖羲,意谓穴居并熟食之氏族。以上皆为山居之氏族,其生 活时代或在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神农氏,指村居农耕之氏族也。其时代或与仰韶文 化相近。穴居避风,故以风为姓,此为山居民族之征。神农氏为姜姓,黄帝为姬姓,姜、 姬皆水名,依水而居,此村居农耕民族

2、之征也。三皇皆以氏为名,概括人类发展史上的 三个时代,且其事渺茫无征,故司马迁不以之入本纪,宜也。有以炎帝即神农氏者。其 实炎帝是神农时代最后一位君王。故炎帝是人名,神农是氏族,以炎帝属神农氏则可, 以炎帝即神农氏则不可。二、五帝均是黄帝宗系:三皇所属宗系是否一脉相承未可知。但五帝皆是黄帝子孙则无疑,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此史记所谓五帝,皆属黄帝血统。兹排其宗系如下: 鲧 禹(四世孙) 启黄帝 (一)昌意 颛顼(二世孙) 穷蝉 敬康 句望 桥牛 瞽叟 重华(八世孙);(二) 玄嚣 蟜极 高辛(帝喾,三世孙) 放勋(尧)(四世孙)。自黄帝而下,昌意与玄嚣皆 未称帝,盖黄帝在位时间长而未及之

3、也。颛顼为黄帝之孙,帝喾为曾孙,尧为四世孙, 舜为八世孙,禹为四世孙。五帝皆黄帝一系无可疑。三、禅让的实质是宗族内部的权力制衡: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所谓得姓, 即得国之谓也。黄帝的子孙皆开疆拓土,成为新的部落的首领,这些新部落以黄帝血统 为核心,形成大的部落联盟。在部落联盟内、宗族内部推选联盟首领,可能是在黄帝时 代就立下的规矩。黄帝以下之四帝,皆为昌意、玄嚣之子孙。可见这两系是黄帝子孙中 实力最强的宗系。其中颛顼、舜、禹皆是昌意一系,高辛、放勋是玄嚣一系。颛顼而后, 不传子穷蝉而传高辛,可见在两系维持实力均衡之意图。高辛传挚,但挚不善,故尧立, 尧在位久,如再传子丹朱,昌意一

4、系必有离心。尧之后,必传位给昌意一系,否则这个 黄帝部落集团面临分裂之危险。如何从昌意系中选择合适的接班人,这是尧所考虑的问 题。无论选谁,都必须是昌意系的,这是以维护部落联盟之团结为宗旨。所以,我以为, 尧传舜,与颛琐传高辛无异,这中间最核心的不是选贤与能的问题,而宗族内部的团结 问题。禅让制没有孟子所赞的那么高尚,也并不像韩非子们蠡测的那么血腥,只是顺应 时势的一种作为。四、尧为什么选择舜:舜的身份,是黄帝八世孙,而尧和禹都是黄帝的四世孙,辈分差异如 此之大,让人怀疑。更让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份是庶人,既不是部落的首领,也不是尧 身边的辅佐之臣。尧起舜以草野之间,是禅让制的经典佳话。但它背后

5、也许包含着不为 人知的故事。我以为,舜可能是昌意系实力较弱的一支。尧选择舜,而不选择昌意系中 的强权者,一方面继任者更容易感恩于己,一方面也不至于对自己这一系产生威胁。尧 对舜之笼络无以复加,以子友之,以女妻之,更使得这两系水乳交融,彼此不分。(细 想起来,同姓通婚,辈分悬殊,倒不合现在的伦理)。尧的这些作为,也应是着眼于宗 族内部的和睦。五、禹为何结束了禅让:尧用鲧治水,不成被杀。舜用禹,禹继其事有功于天下。舜传位给 禹时,禹曾虚情假意地要主位于契、后稷和皋陶,但他终于当仁不让地即了帝位,并在 百年之后传给了不肖子启,由此结束了禅让的历史。禹为何结束禅让?很容易想到的是 禹的私心强于尧和舜。

6、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历史的发展,往往不以个别主观的性情而改 变,而是顺应事理之当然。我们可以想象,在黄帝集团初创的百年间,集团内可能只有 十几二十个独立部落,推选联盟首领具有可操作性,但在这个集团扩张的过程中,可能 有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独立部落,这样一来,禅让制不易操作,无论怎样也无法在宗族内 部实现平衡。而且,很可能非黄帝系的部落也加入了联盟,如要以贤德为标准继续禅让 制的话,联盟首领也有可能帝落到非黄帝一系。故禹就当仁不让地传位给启,并以世袭 替代了禅让,这是因为,禅让已失去了维持宗族团结的意义,继续实行禅让,可能威胁 到皇权血统的纯正。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二)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世

7、系非常清楚:黄帝崩,传子昌意之子颛顼;颛顼崩, 传伯父玄嚣之孙喾;喾崩,传第四妃之子挚,后及第三妃之子尧;尧崩,下传族玄孙舜;舜 崩,传于禹。但是,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如上图所示,黄帝传及颛顼经过两代,颛顼传帝喾, 帝喾传尧,从时间上来说还算合理。但是,从尧到舜的就开始出问题了: 问题一:玄嚣之后多长寿,昌意之后多早育? 首先我们把目光移回到黄帝与嫘祖的俩儿子玄嚣与昌意身上,考虑到妇女的最大生 育年龄和那年月盛行早婚,玄嚣与昌意的年龄相隔应该不会太大。玄嚣-蛟极-帝喾-帝尧,中 间间隔两代;再看看昌意这边,昌意-颛顼-穷蝉(瞧这名字取的)-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中间间隔六代。如果论辈分的

8、话,舜应该管尧叫高族祖父。如果昌意同志泉下有知,一定会 仰天长叹,同一个爹生的,为啥差别这么大捏?如果五帝本纪“尧立七十年得舜”,“(舜) 年三十而尧举之”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好好表扬一下玄嚣、蛟极,帝喾三位同志,这三 位同志都很好地贯彻落实了早婚(这个是当时的惯例)晚育政策;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昌意、 颛顼等七位同志提出批评,他们不光早婚,还早育,与我国宣传的“晚婚晚育”唱反调,严重 阻碍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给子孙后代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问题二:舜、娥皇、女英,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不能说的秘密。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舜和他的俩老婆娥皇、女英。众所周知,这两位出身高贵尧之女, 身负异能眼

9、泪腐蚀性极强(舜南巡而死,此二女眼泪滴在竹子上,腐蚀出纹路,后人称 湘妃竹),是妇女届的杰出人士“甚有妇道”,但同时,这两位有着和舜不能说的秘密, 那就是论辈分的话,舜是她们的族曾孙 !呃,这个,不知道娥皇、女英二位有何感想! 不过杨过一定很有想法:为啥自己不能早生几千年! 问题三:后稷之后尽强人,子孙皆是纯爷们。接下来,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大禹。哦,大禹跟尧是一辈的,勉强说得通。哦,大禹,没你事 了。接下来我们看商汤、夏桀和周文王昌,论辈分的话,这三位正好相当。不过,如果考虑 到商朝(前1600年?1066 年)中间大约五百年时间的话,你就会发现,诡异的事情再次 出现了,本应该和夏桀、商汤同一辈

10、分的周文王昌,居然较这二位晚出生五百年。接下来我 们再计算一下,夏朝(前2070 年前 1600 年)大约经历470 年,也就是说,从后稷到周文 王昌一共15 代人,一共经历了千余年。换算一下,平均每一代人要间隔60余年!从操作性 上来看,这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后稷当年被母亲姜原抛弃时保持了纯爷 们的能力,能够在60 岁时生儿育女。而且这种能力代代相传,直至周文王昌。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把五帝当作纯粹的个体,将五帝谱系视为家族谱系,是极为 不靠谱的。司马迁作 五帝本纪主要取材于世本五帝德和尚书,虽然也进行过实地考察, 记录的也是他认为较为可信的版本。但是,经过后代诸多

11、史家分析,其内容传说性大于历史 性。以五帝的谱系为例,北宋欧阳修在其帝王世次图序中指出,若史记所载帝王谱系属 实,那么武王同学肯定是异能人士,以十四世祖的身份,穿越时光,去讨伐自己的十四孙(论 辈分,武王是纣的十四世祖)。清人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也指责,若史记所载属实,那么 舜同学更是niubility,娶了自己的曾族祖母,还是两个! 有人提出,不能简单地以尧、舜、禹、汤等为具体的人,而应该把他们当作单个的氏族的广 告代言人那年月比较混乱,英雄的名字往往也成为氏族的名字。也有人提出,作为历史, 五帝本纪的史学价值可能有限,但是对于研究民俗,这些资料弥足珍贵。综合以上观点, 也确实勉强可以解释欧阳修

12、,梁玉绳等人的疑惑:既然尧舜禹汤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氏族, 那么所谓的论资排辈就不靠谱了。既然都是氏族,那么所谓的隔代就不是子孙传代之隔,而 是部落更迭之隔,于是武王的穿越就可以解释了。既然是氏族,那么舜娶的就不是曾祖祖母, 而是氏族外的通婚,所谓的乱伦就不存在鸟。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三)中华民族的历史应该是从黄帝说起,其实在黄帝之前还有很多位传说中的人物,伏羲、女娲、 神农、共工。这些人物几乎出自先秦古书山海经,山海经里描写的刀山火海、千 奇百怪的人文地理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让人无尽遐想的题材,据说写这本神之又神古书的, 只是古代众多部族里的其中一个部族的人们根据当时部族周围的环境而想象出来的,

13、就是这 么个想象出来的东西,在今天的我看来,成为第一本旷世奇书,即使里面全部都是些不科学 的东西。三皇者,伏羲、神农、黄帝也;五帝者,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也;这是比较常见 的说法。从中可以看出黄帝位置之重。五帝在古代是朝廷官方最高的祭祀等级仪式之一,也 正因为此,这些先人几乎被歌颂为神一样神秘的人物。其实按照流传下来的文字书籍,至少 就能证明五帝是确有其人,只是由于远古时期文字记录有所欠缺,只是靠着口耳相传,传到 汉代时才得以书本的形式流传下来,所以才出现黄帝乃“主雷雨之神”之类的传说。黄帝,生于公元前2700年,死于2600年,少典之子,(少典按辈分算是伏羲的N代子孙, 是神农的根号

14、 N 代子孙)和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长期活动在今天的河南省境 内黄河渭水流域,是个牛逼的角色。“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史记。五帝本纪。描写的就是黄帝如何治理军队,如何使百姓安居,如何管理部落中各 方诸侯的情形。炎帝和黄帝一样都是少典族的子孙,炎帝长期活动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范围内,感觉黄帝 和炎帝的矛盾来由并不是史记中说的“炎帝欲侵陵诸侯”那么简单,看看各自所处的地域 就大概可以想象得到,炎帝在黄河上游,黄帝在中游,如果一个人老是喝别人喝过的水,而 且这些水很有可能还是用来洗衣做饭之后的废水的话,是谁都不会舒服的,于是黄帝只能是 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地修德振

15、兵,为了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炎帝,特地找了几个和炎帝有隙 的诸侯,之后的事就是胜者王败者寇,赢了怎么说都行,怎么说都顺理成章地合乎历史情理 了。大败炎帝后,黄帝融合两个部族为华夏族。蚩尤被称为战神,长期活动在今天的黄河下游区域,因为部族盛产盐,而同时冶炼技术得到 相应的发展,进而发展成为很有战斗力的部队,被黄帝部落称为“野蛮、勇悍、善斗的强大 部落”相比较而言,蚩尤和炎帝更亲,自己的兄弟被黄帝收了,做兄弟的决不能袖手旁观! 于是举兵来犯,这就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空前部落大战逐鹿之战,不想被黄帝扼杀。蚩尤 的部落一部分融入了华夏族,一部分分散到了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被称为“三苗”,和今天 的苗族没什么

16、关系。和黄帝有关联的就是一本黄帝内经,又是一本奇书。黄帝内经的作者并不是黄帝本人, 只是古代医学家借黄帝之名写的,成书于春秋时期。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理论上建立 了“阴阳五行学说”,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等,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可以和同时 期的希波克拉底文集相提并论,希波克拉底是中世纪医学界的”医学之父“,只是黄帝 内经没有进入世界医学史,大概是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关系吧 。读史记五帝本纪札记(四)一、索隐述赞:帝出少典,居于轩丘。既代炎历,遂禽蚩尤。高阳嗣位,静深有谋。小大 远近,莫不怀柔。爰洎帝喾,列圣同休。帝挚之弟,其号放勋。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郁夷 东作,昧谷西曛。明魳庂陋,玄德升闻。能让天下,贤哉二君!二、记载远古的历史,以史记五帝本纪最具首尾。太史公综合尚书、 国语、左传以及保存在儒家文献大戴礼记中帝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