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0111037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39019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011103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011103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011103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011103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011103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01110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011103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6题,每题1.5分,共54分)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 ( )A.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C.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 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18%,4% B.36%,64% C.57%,43% D.92%,8%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是 ( )A.自养型,需氧型 B.自养型

2、,厌氧型C.异养型,需氧型 D.异养型,厌氧型4.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B图中指基因型频率,是导致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图中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5.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可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6.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

3、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个体形态结构是否相同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基因频率是否相同7.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只能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

4、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9.神经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液10.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血红蛋白、H+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糖原C.血浆蛋白、Ca2 突触小泡 D.葡萄糖、氨基酸、HPO42-11.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A.使体内增加水分 B.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12.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

5、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14.在人体的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和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A.神经中枢 B.效应器 C.感受器 D.传入神经15.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

6、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16. 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1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

7、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8.完成呼吸、膝跳、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大脑、大脑皮层B.脑干、脊髓、大脑皮层C.大脑、脊髓、大脑皮层 D.脊髓、脊髓、脑干19.下列有关学习与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0.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的传递过程,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8、是( )A.若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B.若a表示抗原,b表示B细胞,则c表示T细胞C.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为翻译D.若a表示下丘脑,b表示垂体,则c可能是甲状腺21.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22.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有 ( )均为蛋白质 均由活细胞产生 均对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均由内分泌腺分泌 产生不正常时都可能会引起疾病 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 A.

9、 B. C. D. 23.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A. B. C. D.2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

10、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25.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26.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减少、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减少27.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

11、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28某人头部受伤导致下丘脑受损,此人不会表现出来的症状是()A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现象 B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C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对寒冷缺乏正常的调节机制 D感觉功能出现障碍,不会产生疼痛的感觉29.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m表示信息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A.下丘脑细胞,m抗利尿激素,垂体细胞B. 神经元细胞,m神经递质,神经元细胞C.胰岛A细胞,m胰岛素,肌细胞D.下丘脑细胞,m

1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细胞30.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3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32.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33.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

13、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34.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35.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

14、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3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二、非选择题( 共46分)37.下图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表示液体。据图回答:(14分) (1)图中、分别表示的液体是: ; ; 。(2)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 (3)中CO2浓度最高的是 。(4)正常人体内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的含量有关。(5)当细胞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