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38575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绿色旋风”刮进生物课堂 -浅议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环境状况的初步分析,从环保教育与环保意识的联系入手,在生物教学中,采用不同途径的教学方法,进行环保教育,力图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把生物教学理论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素质教育落实在实际教育教学之中。关键词:生物教学 渗透 环保教育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类对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保护自然环境的平衡。为此笔者针对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实际,加大环保教育的力度,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 一、当今环境状况

2、与环保教育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人口的大量增长、人类居住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枯竭,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烟雾事件、酸雨、有毒物质的污染。例如,昆明滇池从50年代至90年代,由于水体的污染导致富营养化,高等水生植物种类丧失了36%,鱼类种类丧失了25%,整个湖泊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单一,伴随富营养化的发展,湖滨地带的生物圈几乎全部丧失。加拿大北部针叶林在二氧化硫污染作用下,退化为草甸草原;北欧大面积针阔混交林在二氧化硫污染下,退化为灌木草丛,现代工业及核能利用等迅速改变着人类本身的生存环境,造成对人类未来生活的

3、威胁。如:2010年安庆怀宁儿童血铅中毒事件,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重大核污染事件。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人们对大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开始苏醒;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的瞬息万变,环保教育迫在眉睫,它不但可以使人类放开眼界,从各种不同途径吸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可以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在现今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中,引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体现环保意识的生物教学,才是好的、成功的生物教学。生物学是中学必修的基础课程,其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近30多年来,生物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特别是随着宏观研究

4、的日益深入,揭示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客观规律保护和改善环境。因而,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因此体现环保意识的生物教学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环保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好的、成功的教学方式。三、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需把握的几项原则生物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体力和能力,并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而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也是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认识过程,进而激发环境保护意识的过程。基于上述分析,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银、应把握以下几项原则:1、立足实际,立足身边的环境环保教

5、育的开展,应结合周围实际的环境,进行辅助教学。如:本校位于农村,自然资源丰富。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本校附近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把空泛的理论落实在实实在在的地方。2、注重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乱仍果皮,不随地吐痰等。同时,还应该积极参加一些环保公益活动。只有牢固树立环保意识,才能逐步改善环境,共同建设绿色家园。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相互统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他们在生物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当今的环境状

6、况,自发树立环保意识,积极投身到环保行列之中,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做到实际行动上的统一。4、实施方法为使环保教育真正融入教学中,使生物教学体现环保意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利用学生自小对花卉、鸟、鱼等生物就有天然的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着重揭示环保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提出要求,布置要完成的练习,及时表扬和批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兴趣。(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采集制作生物标本采集对象,可根据当地资源及教学需要而定。植物可采集根、茎、叶等植物类群,动物可采集鱼、蛙、蚯蚓等。通过标本的制作,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

7、中丰富的生物资源,同时,告诉同学们,人类正面对成千上万种生物的绝灭,如:青蛙以前在我们当地十分多,而现在以少见踪迹。由于人类这个贪婪的捕食者,正在逐渐毁掉自己的家园,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呼吁学生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资源。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进行野外教学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农田里,池塘边、河里等,观察一些常见的生物分布,了解生态环境,生物各类群之间关系,加强环保教育。参加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在校内外积极参加绿化工作,可要求每人每年种一定数量树木,并落实种好管好的责任制。有条件的还可建立自己的花木苗圃。保护有益动物,消灭害虫开展爱鸟周、爱鸟月活动,招引益

8、鸟,进行濒危鸟类的人工孵化、饲养及放出等活动。除害灭病,增进健康参加消灭老鼠,捕灭蚊、蝇等活动,协助学校搞好学生视力调查和健康普查,以及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卫生工作。2010年秋季开学我县发生的霍乱疫情,就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切断传染源,防止疫情扩大。参加生物园、生物角工作生物园或生物实验园地,是配合生物学教学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的场所,是露天的生物实验室和教室,也是生物学课外活动的重要基地。现在农村饲养家畜家禽的家庭少了,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开展生物与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开展班内,年级甚至校际之间的生物与环保知识竞赛。增强学生们关

9、于环保方面的知识。(3)试写调查报告组织学生对本校周围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调查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让学生提出保护环境的书面建议,最后。教授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4)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环保书籍、杂志、报刊首先,要使学生对一本好的环保书籍内容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如:19世纪中叶的美国作家亨利校罗的瓦尔登湖就是一本反映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深情,以及对人类和大自然的思考。类似的还有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难以忽视的真相等环保书籍,都可以倡导学生去阅读。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摘选有关环保书籍中的绿色召唤,保护生态平衡等。

10、(5)撰写科技小论文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对大自然的许多奥秘感到好奇,这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去探索研究。许多大科学家正是小时候从这些活动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探索的不一定要未知领域,教师亦可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重复前人的实验,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环境对鼠妇的影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验证这一点,将实验过程结论完整写出来,也是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本文以上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 都是为了进行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总之,只要我们有心,在生物教学,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的基础知识、环保意识,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活跃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心智,促进素质教育,还与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链接,为文明世纪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同学们行动起来,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参考文献1、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0 2702782、郑世荣,生物学通报,2002,02(5)24253、周美珍,郑鸿霖,张代芬。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5 243-2464、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论文将“绿色旋风”刮进生物课堂-浅议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2011年4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