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 (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385756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穷人》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穷人》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穷人》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穷人》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穷人》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穷人》教学设计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穷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教学方法:读悟结合,自学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教学课时:两课时课

2、前准备: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借助工具书查阅生词意思。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自己有哪些疑问,在书上做出批注。3、搜集作者的资料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激疑1.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是穷人,一种是富人,而那些穷苦的人,往往心地善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讲述了穷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穷人”。2.读题。3.质疑:(如“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课文是否只写了穷人的穷?”)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读课文。二、读通课文1.检查生字词。小黑板 “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熬过去”(

3、指名读。理解画横线的词。)2.听写生字。3.自读课文,难读的段落作出标记。4.集体解决难读的段落。(第九自然段)(达成目标1的第一、二个层次。通过重点字词、段落的检查,既了解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又节省了时间,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三、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说,理清课文思路。(落实目标2的第一个层次。课文篇幅较长,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不容易一下子说清楚,允许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逐步说清楚,同时又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四、学习心描写1、默读课文第9-11自然段,快速找出最能体现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后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2、再读这三个自然段,在课

4、文中找出: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3、交流:(预设)“丈夫回来会说什么呢?她担心丈夫不会同意收养两个孤儿。”“丈夫回来可能会责备她,骂她多事,给家庭带来困难。”“她觉得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新的压力,有点对不起丈夫。”“丈夫会因为收养孤儿而揍自己一顿。她觉得揍自己一顿也好,让丈夫出出气,这样就可以收养孤儿了。”“桑娜在想丈夫回来后,自己怎么把收养孤儿的事情告诉丈夫她觉得不好说。”4、在不长的时间里,桑娜围绕收养孤儿的事想了很多很多。怎么读好表现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5、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学生注意省略号的作用,读好省略号的停顿。)6、小结:这些心理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桑娜矛盾

5、的心理状态,真实地反映出一个穷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她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长大的朴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所以说,她虽然生活贫穷,但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下节课我们去体悟他们的“穷困”和“富有”。(落实目标2、3。学生多种反复有重点地读课文,在读书、交流中感受到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文章的心理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一、体悟“穷困”1.质疑激趣: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却发现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但文章中确实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人物的“穷”。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穷”?2.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观

6、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3.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的“穷”。4.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1)从环境看“穷”(2)从吃、穿看“穷”:“孩子们没有鞋穿菜只有鱼。”(3)从忙碌看“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心惊肉跳。”“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糟糕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反复朗读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品读夫妻的对话。)(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朗读指导中,继续落实目标2、3。)二、体悟四处流溢的“富有”1.这些穷人,真得很穷吗?老师一遍遍地读着文章,分明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们是那么富有。请大家再次读课文: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2.学生自由读全文,寻找穷人精神上的“富有”。3.交流:(预设)(1)家的整洁和温馨。(2)关心生病的女邻居。(3)夫妻不顾生活的艰难收养孤儿。(达成目标2、3,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四、回归课题,拓展升华1.作者用“穷人”作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2.如果不用“穷人”作题目,还可以用什么做题目?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对课文题目的理解中,深化对人物品质的理解。)板书设计:穷人室内陈设勤劳吃穿穷困富有淳朴忙碌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