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38202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

2、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联想与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10、引用 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

3、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11、渲染与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4、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v 五种常用的表达方式:v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v 散文常用的是描写、记叙、议论;议论和抒情往往为点题服务。v 几种常考的修辞:v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引用、比拟v 长句:结构复杂,容量大,多用关联词语,逻辑性强,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多用于书面语;v 短句:结构简单,容量小,但生动活泼,富于变化,表意简洁、明快、灵活,常用于口语及文艺语体中.1、 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2、 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

5、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3、 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4、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5、 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6、 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7、 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8、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9、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

6、象。10、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

7、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11、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12、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13、 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14、 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15、 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16、 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

8、,更加鲜明。 17、 F、散文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18、 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19、 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20、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21、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

9、、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22、 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23、 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24、 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25、 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二 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第一节: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1、语句作用题2、段落结构作用题3、艺术技巧作用题4、人称作用题5、标题作用题6、景物描写的作用7、写作内容作用题(一)、语句作用题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

10、、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常见提问方式(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知识模式(储备)(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

11、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二)、段落作用题语句、段落命题特色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2、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

12、提。(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3、答题模式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内容上:是为了

13、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对全文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四)、标题作用【知识储备】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五)、景物描写作用题【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象征、暗示作用。(六)、写作内容作用题【知识储备】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贯穿全文的线索。5、照应(呼应)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