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_冀教版(2018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38110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_冀教版(2018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_冀教版(2018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_冀教版(2018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_冀教版(2018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_冀教版(2018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_冀教版(2018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一要练说 ,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开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害怕:有的结巴重复 ,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 ,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 ,扯衣服 ,扭身子。总之 ,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 ,面向全体 ,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 ,我总是笑脸相迎 ,声音亲切 ,动作亲昵 ,消除幼儿畏惧心理 ,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 ,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 ,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 ,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 ,培养幼儿爱说话

2、敢说话的兴趣 ,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 ,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 ,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 ,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 ,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 ,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 ,口齿清楚 ,声音响亮 ,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 ,即使是某一方面 ,我都抓住教育 ,提出表扬 ,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 ,不断训练 ,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教学内容:课本12-13页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

3、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提示: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

4、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并且具备平均分的的阿活动经验的根底上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 ,在平均分物品时 ,常

5、常会出现剩余情况 ,并能用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格式。教学目标;来源:学&科&网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 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拟等活动中 ,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学生拿出12根小棒 ,平均分成4份 ,每份几根?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结果。学生将

6、12根小棒 ,每5根分成1份 ,学生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结果。 二、探究新知 1. 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红红说的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后说出分的结果。分铅笔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铅笔不能平均分配 ,怎么办? 继续出例如题的情境图:15个桃 ,每盘放6个 ,放了 盘 ,还剩 个。 教师:15个桃子 ,每盘放6个 ,想一想能放满几个盘子?2乘以6等于12.所以能放满两个盘子 ,但是12比15少了三个 ,还剩下三个桃子。列式:156=23请同学们根据刚刚学习的方法自己进行计算。 学生操作 ,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2.出示13页例

7、题图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试着用算式来表示展示学生作品对正确的算式进行肯定。 三、稳固新知 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的题目。 四、达标反应1.口算20 6= 21 5= 30 4= 24 9=35 8= 18 7= 45 6= 29 7=1. 计算209 265 317 409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来源:学#科#网Z#X#X#K1、32 ,41 ,72 ,26 ,43 ,24 ,73 ,41 ,2、22 ,51 ,44 ,55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可能答复:当我们分东西时不能平均分时 ,就会遇到有余数的除法。还可能答复:有余数的处除法中 ,余数都比除数小。教师总结

8、:让学生知道 ,在平均分物品时 ,常常会出现剩余情况 ,并能用算式表示。 布置作业:1.三月份有31天 ,这个月有几个星期 ,余几天? 2.每6个蛋糕装一盒 ,21个蛋糕装多少盒?还余几个?答案:1.317=442.216=33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154个1张 读作:21除以5商4余1。教学反思:教学活动中 ,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活动一 ,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接着让学生试着举出生活中有剩余的例子。活动二 ,首先让学生理解图中两个小朋友对话的意思 ,可以用图形代替画片 ,圈一圈 ,亲身体验“分给每个小朋友五张 ,还剩一张的结果。然后师生共同写出算式 ,教师重

9、点讲解商和余数的写法 ,并介绍余数的名称和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来源:ZXXK教学资料包:除号的来历四那么运算的种种符号是从15世纪才开始逐渐使用的。公元15世纪 ,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创加号“、减号“。他把一条横线与一条竖线合并在一起来表示合并增加的意思 ,而从加号“中去掉一竖 ,就表示拿去减少的意思。来源:学,科,网Z,X,X,K乘号“是在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 ,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欧德莱把加号斜过来写以表示乘。除号“是在17世纪由瑞士人拉恩创造的。他用一道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表示分解的意思。等号“是在16世纪由一位英国皇家法庭的医生罗伯特雷科达首创的。他认为最能表示相等的是一对平行线 ,即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如“。大于号“和“ ,是17世纪哈利阿创造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