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外阅读分层组织与指导的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38004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外阅读分层组织与指导的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外阅读分层组织与指导的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外阅读分层组织与指导的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外阅读分层组织与指导的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外阅读分层组织与指导的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外阅读分层组织与指导的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外阅读分层组织与指导的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外阅读分层组织与指导的研究人教版新课标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课题的提出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

2、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科学”。让语文教育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

3、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讲,都必须重视语文课外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从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这在我国教学大纲中还是第一次,充分显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地位。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也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对母语的亲近、热爱之情,使他

4、们在儿童时代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为终身打下基础。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当前学术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阐述课外阅读的意义、加大学生的阅

5、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在实践与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阅读要求的划一性、阅读内容的单一性、阅读时间的不确定性与学生课外阅读的被动性上。这样就很难将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也容易使学生失去课外阅读的兴趣,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据此,我们提出“课外阅读的分层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分层操作,提倡自主阅读,旨在激发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彰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差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我国古代的读

6、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

7、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二、国内外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

8、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2019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五十万名孩子从201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2019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19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

9、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吉林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语言文字积累,民族文化熏陶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上这些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为我校的“分层组织与指导”的课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与帮助。鉴于当前国内课外阅读研究中

10、存在的一些误区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分层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三、课题的理论依据1、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倾向性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的明显差异,而人只有按照自身的适应方式,才能有效地获取、掌握知识技能。2、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人应该从自身的基础与需要出发,选

11、择性地学习,才能体现阅读的乐趣与阅读的个性化。3、儿童阅读心理从言语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的或无声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意思变成读者思想。而要完成或提升这个复杂的过渡,需要丰富的阅读实践。因而,大量的阅读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言语的发展。四、课题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对象及方法(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1、落实课标中关于阅读量的指标,四、五年级要完成40100万字的阅读量。2、推进个人藏书乐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尽可能挖掘阅读教育资源,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

12、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读书愿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开展针对性的阅读调查,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制定阅读计划。2、试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推荐阅读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3、开设课外阅读课,分层指导,逐步实施,掌握读书方法。4、分层开展读书活动,在实践与体验中加深阅读。(三)研究对象与方法以本校四、五年级五个班的学生为研究样本。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五、课题的实施(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分层组织 包括学生的分层分组与课外阅读活动的分层组织。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基础、能力等的差

13、异,将学生分为A层、B层、C层三个层次,以利于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课外阅读活动分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三个维度,其中课外阅读小组以异质分组为主,穿插同质分组,据阅读内容的不同适当调整课外阅读小组。2、分层指导 虽说课外阅读“取法于课内”,但由于阅读时间、空间、要求等的不同,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也应采取相应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指导策略主要包括阅读方法的分层指导、读书笔记的分层辅导、读书活动的分层开展。(二)具体落实1、开展针对性的前期调查,剖析原因,探寻方法。开展针对性的前期调查,是进行课外阅读研究的一个首要环节,是有效指导课外阅读的关键一环。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现状,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兴

14、趣,剖析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寻找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案,改进课外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藏书、阅读内容来源、每月阅读量、读书习惯四个方面。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们发现了学生的藏书有三大特点:一是适合学生阅读的藏书量不容乐观,阅读资源缺乏;二是书籍类别“偏食”现象严重,文学作品、卡通连环画、作文辅导类书籍居多;三是自然科普、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藏书极少,书的类型单一。学生的阅读内容来源主要是家庭藏书、向他人借阅、图书室借阅、书店中阅读、网络影视中阅读等。其中家庭藏书的阅读利用率最高,体现了阅读来源的单一,资源利用严重不足。学生的每月阅读量更是令人担忧,平

15、时除老师布置作业外,几乎不看课外书的占到39.5%,而每月能看完一本约五万字课外书的学生只有7人,占全班人数的12%,大部分学生只是凭兴趣看了一些课外书,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态度与阅读习惯也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学生看书是为了浏览故事情节,满足好奇心的需要,或按老师要求查阅一些资料,很少主动地做些批注,或有目的作摘记写读书笔记等,阅读质量不高。根据以上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现有的阅读量与阅读内容根本无法达到课标的要求,这不利于学生文学底蕴的积淀和常识性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高。因而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廹在眉睫。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强烈地感觉到

16、学生是爱读书的,但是很多因素制约了孩子的读书行为。一是缺乏正确地导向,不知读什么书好,有哪些书可读;二是家庭藏书层次不高,父母购书行为不理想,可读的书少。三是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阅读方法单一,主动阅读,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不足。要满足学生的读书愿望,提高阅读能力,急需解决的是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制定购书与阅读计划;丰富个人藏书,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开设课外阅读课,开展有效的读书活动。2、分层推荐阅读书目,制定读书计划。“问泉哪得清如许”,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应该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分层推荐阅读书目,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让精致的文化“点心”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的选择要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与知识需求,适应孩子的时尚需求,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即要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