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质量稳中向好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37526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运行质量稳中向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运行质量稳中向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运行质量稳中向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运行质量稳中向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运行质量稳中向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运行质量稳中向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运行质量稳中向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经济运行质量稳中向好都安县2017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7年,都安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县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呈现平稳运行、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一、经济运行情况特点(一)经济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好于预期。初步核算,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万元,比上年增长8.6%,增速全市排名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增长3.7%,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6505万元,增长11.2%,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36590万元,增长16.2%);第三产

2、业增加值万元,增长10.7%,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7.6%、17.7%和54.6%。(二)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稳中有进。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82300万元,下降0.22%;林业产值16344万元,增长58.6%;牧业产值万元,增长1.9%;渔业产值3676万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958万元,增长12.5%。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吨,比上年下降。水果产量29002吨,增长8.4%;水产品产量3262吨,增长6.7%;生猪出栏38.67万头,下降3.8%;牛出栏2.49万头,增

3、长9.2%;山羊出栏31.36万只,增长9.3%;家禽234.63万只,增长2.2%;肉类总产量39904吨,下降0.77%;禽蛋产量3262吨,增长6.7%。(三)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增速在全市前列。2017年,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成为全县经济最大亮点。初步统计,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比上年增长24.72%,增速全市排名第2位,为全县经济增长贡献1.1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万元,增长28.6%。按行业分,制糖业产值11966万元,比上年下降30.3%;葡萄酒制造业894万元,比上年下降58.0%;纺织业(蚕丝)产值5907万元,比上年下降4.9%;竹藤编织业产值973万元,比上年

4、下降5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61637万元,比上年增长近144.0%(其中水泥制造业产值48029万元,占77.9%);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9441万元,比上年下降25.7%;电力生产及供应业产值26737万元,比上年增长11.4%。(三)固定资产投资高开低走,全年增速持续回落。全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房地产投资59658万元,增长55.7%;地方投资万元,比上年增长6.7%;国有经济控股投资万元,增长0.7%;住宅投资39205万元,下降19.5%。按建设性质分,新建项目投资万元,占比74.4%,比上年增长15.1%;改建项目投资11434万元,下降

5、41.4%;改建和技术改造31368万元,下降52.3%。一、二、三、四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依次为:11.5%、19.3%、6.0%、4.3%,回落趋势明显。(四)市场消费增长强劲,全年呈加速发展态势。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市场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强劲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比上年增长13.2%。按地域分:城镇零售总额万元,增长13.4%;乡村零售总额万元,增长13.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4580万元,增长15.4%;商品零售万元,增长13.0%。一、二、三、四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依次为11.1%、12.2%、13.0%、13.2

6、,全年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明显。(五)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据国家调查队数据显示,2017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7元,同比增长18.5%,增速全市排名第1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33元,增长9.4%,增速全市排名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7元,增长10.3%,增速全市排名第4位。(六)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平稳运行。全年财政收入48899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公共财政收入25867万元,增长5.9%;税收收入40160万元,增长15.6%;非税收入8739万元,下降4.3%。公共财政支出万元,增长23.36%。其中:财政八项支出合计万元,增长15.

7、3%。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万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个人存款余额万元,增长14.0%;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万元,增长19.2%。(七)能源消费强劲增长。随着工业产能的快速扩张,全年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全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29.7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1.11%。其中,第一产业能耗消费2.78万吨标准煤,下降1.8%;第二产业能耗消费23.14万吨标准煤,增长176.5%,其中工业能源消费22.96万吨标准煤,增长211.1%;第三产业能耗消费1.59万吨标准煤,增长6.0%。单位GDP能耗0.6294吨标准煤,增长48.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8.55吨标

8、准煤,增长90.0%。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一是耕地经营权过于分散,土地利用和产出率低,农业生产的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二是农林果产业发展缓慢,个别产业项目投资大、周期太长,市场前景难以预期,投资回收风险高;三是粮食、甘蔗等主要农作物市场价格波动大,产量下降,制约全县牧畜业的发展。(二)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稳定。一是工业经济规模小,发展不平衡。首先是单个工业企业规模小,全县1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达亿元以上的仅3家,产值正增长的仅6家;其次是工业经济整体规模小,全县工业增加值仅3.66亿元,占GDP的比重仅7.5%左右。二是规上工业

9、发展不稳定,企业退库多。全年有3家规上工业企业因产值不达标而退出“四上”企业名录库。(三)缺乏项目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12月末,全县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在库个数29家,比上年少1家;计划总投资万元,比上年下降57.0%。由于投资的减少,抑制了对建材、劳动力的需求,制约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消费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所下降。(四)市场消费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地域消费不平衡,城乡消费差距大。二是消费结构不合理,商品性消费比重大,服务性消费比重小。三是商品消售渠道单一,实体店占压倒性优势,电商发展滞后,网络销售有待拓展。(五)能源消耗增长过

10、快,能耗管控期待加强。都安县是自治区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县,2017年全县单位GDP能耗增长率接近50%,这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角色定位不附,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也不利于全县描准政策红利实现跨越发展的需要。三、对策及措施(一)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一产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快耕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耕地流转整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农地产率;二是重点抓好全县精准脱贫“八大扶贫产业”的发展,特别要下大力气推动贷牛(羊)还牛(羊)产业的发展,把全县畜牧业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阶段。二是继续加快毛葡萄、核桃、桑蚕产业的发展,依靠科技强化示范区带动示范作用,以成效说话,力争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县特色种养业的全面

11、发展。三是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平稳健康发展。(二)继续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不断壮大工业实体经济。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水平。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我国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对口帮扶企业落户园区兴业,创建扶贫产业工业园。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创优发展环境,通过内引外联,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跨跃式发展。三是巩固提升传统工业。重点推进野生山葡萄酒、蔗糖、书画纸、竹藤草芒编织等产业升级改造,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拓展市场、提高效益。(三)积极谋划投资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加快新建项目的开工进度,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资金、用地

12、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二是重点抓好重特大项目的优质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施工,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三是积极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力争引进更多优质项目落户都安,要树立超前意识,积极做好项目储备,确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平稳发展。四是适应国家投资统计方法改革,科学规划项目资金投放工作,确保投资增速平稳增长。(四)创新商业模式,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一是加强服务工作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发展电商业务,使线上线下同步发展,促进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二是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住餐业,在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升级和创新,使之符合大众化消费趋势,吸引更多的顾客进行消费,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三是推动乡村

13、城镇化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消费水平。四是推动旅游悠闲健身产业发展,带动服务性行业繁荣,实现消费的多元发展。(五)强化能耗管控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坚持绿色发展。立足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角色定位,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管理制度,用好用足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和民族政策,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主,控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严控高能耗工业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业,全力打造绿色、优质、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鼓励发展农家乐聚集村;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区景点打造,树立独特的旅游品牌。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