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更美好——公益海报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365761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世界更美好——公益海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世界更美好——公益海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世界更美好——公益海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世界更美好——公益海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世界更美好——公益海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世界更美好——公益海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世界更美好——公益海报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世界更美好公益海报设计 地球环境的变化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个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同愿望,但事实上总有一些情况跟这种愿望格格不入,如过度砍伐森林、浪费水电等现象。因为这些现象的发生,使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的来说,缺少环保意识、对现实的漠不关心造成了我们现在的环境困境。青少年作为世界的未来,更应该成为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积极宣传者。环保意识正成为每个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所以让学生注重社会、设计公益海报、展开公益活动,成为本课教材的重点。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公益海报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对广告艺术的现实表现力。 水平目标:发挥学生的艺术

2、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使用所学知识、技能创造生动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海报。 情感目标:使学生形成注重人类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点,使他们具有爱心。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益海报设计的创意 难点:公益海报创意思路的突破 3、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纸、笔、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新课导入 1、幸福生活和灾难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这些图片要向我们表达些什么? 由学生感知,揭示课题:让世界更美好公益海报设计。 预设学生答案:珍惜现在 保护未来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只有懂得注重人类社会,行动起来,我们的世界才能更美好 师总结:好,大家

3、说的都非常好,我们都要用实际行动来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我们应该做哪些努力呢? 预设学生答案:1)注重人类社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2)培养爱心;3)实行宣传,提醒身边的人不要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二、新课讲授 1、教师:如果把刚才这段广告的内容用绘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叫什么画? 公益海报(宣传画、招贴画、海报) 看图提问:下列海报哪些是属于公益海报? 引出公益海报的概念:公益海报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服务于公众(公共)利益的广告宣传。 (公益海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吗?为谁服务?注重什么问题? 那当今社会都存有哪些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去注重、去呼吁人们引起重视呢?) 2、海报的组成要素: 欣赏几

4、张海报设计,总结海报设计的组成要素 主题:主题突出 文字:凸显主题,主图 图形:强烈的视觉形象 色彩:能衬出主题 3、海报的创意: 创作一幅成功的公益海报关键是什么?创意 1)、海报创意的分析:(出示创意海报) 2)、海报创意表现形式:对比,夸张,拟人,借喻/联想,反常规思维,元素替代 4.制作步骤: 1、选择主题 、选择主图形象 、图形创意处理 、编排(图形与文字) 、搭配色彩 、制作 三、实践体验 1.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2、练习:让学生尝试创意的乐趣,请自选主题,发散思维,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一幅(环保)公益招贴画的创意草稿或用讲解的形式来说说你的创意构思 。 (从主题、选择形象、色彩、

5、构图、文字编排上来说明) 3、学生思考期间播放同龄人作品,以开拓思维。 4、总结 板书: 让世界更美好 表现形式 要素:主题 对比 文字 借喻/联想 图形 创意 拟人 色彩 元素替代 夸张 反常规思维等 教学反思: 教学总是在持续改进中得到提升的,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本课最大的成功点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上。以往的美术作业大多是采取“单兵作战”的形式,这对于美术基础较好的同学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则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即使他们主观上很想努力拿A等,但客观上因为基本功不扎实、或者表现技法的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作业质量的低下。所以,在作业的安排

6、上,我选择了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这也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学习中,合作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课题的确定、方案的制订、手段的选择,以及结果的呈现方式,都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因此,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团队的智慧。 其次,在作业的质量上有显着的提升。从设计到构图,从造型到色彩,不乏出彩的作品;表现手法上也有所突破,虽然绝大部分同学仍然采用了最传统的手绘方式来进行表现,但还是有同学大胆地选择粘贴、摄影和拓印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7、独特的创意,尽管效果并不都尽如人意,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好。通过合作绘制海报这一过程,使学生对海报的基本结构与创作方法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对于海报的设计内涵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最后,学生的自我满足与成就感。课程结束之后,绝大部分的作品都出现在了教室宣传栏中。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的作品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骄傲,那是成功的喜悦。当自己的作品能被大家所认同,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感到由衷的欢喜与满足。学生是需要肯定的,而宣传栏中的展示恰恰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最好肯定。 不足之处: 教学语言偏向平淡,这一直是自己的一个软肋。由于性格的关系,我不善于鼓动与煽

8、情。其实有时候想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煽情”。或许,用“煽情”这个词似乎有些俗气,但此“煽情”非彼“煽情”。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如同演员和导演的关系,有时导演要为演员说戏,以获得表演的成功,而课堂上教师的“煽情”,就是要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走进文本之中,去感悟其中的内容,获得精神、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吸收新的知识。因此,教师的“煽”就是起到“导”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课时安排上,考虑得不够细致。由于课时较短,留给学生设计构思的时间偏少,这也影响了学生作品的质量。首先是制作海报环节。由于学生之间的绘画水平有差异,作画时间也长短不一。一节课的时间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要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难度较大。很多同学只是画了一半,更有的才刚刚画完底稿。即使在课堂上完成的作品,“赶”的痕迹较多,效果上自然也打了折扣。而课后完成的作品,由于受时间、工具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上交的作品质量也难以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