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36504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学 校东兴中学主备人 刘剑飞 陈可媛 陈 瑜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是作者儿童时代生活的恋歌。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的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制度表示不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有些难解的词语。教 法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学 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教 具多媒体课件学 具教科书、学案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课 时两课时课 型新授课其 它第一课时程序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个人补充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罗大佑),导入新课: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

3、优美的乐章,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板书课题及作者)(出示幻灯片1) 欣赏歌曲,准备学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学案导学1.了解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出示幻灯片2-13)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14)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并注意字形:确凿菜畦q蟋蟀shui缠络lu觅食竹筛h 宿儒s 渊博yun鼎沸dng珊瑚shn锡箔b倜傥脑髓蝉蜕攒cun盔甲k东方朔shu敛lin阅读注解及搜集的相关资料。读出词语辨析字形检查学生预习,整理资料的

4、能力。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和与本文有关的一些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层次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前奏,通过 预习课文,梳理生字词与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熟悉课文。 为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15)知识与能力: 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聚焦多媒体屏幕,读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便于更好的完成本节

5、学习任务。整体感知1 1、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出示幻灯片16)学生依据老师多媒体出示的提示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把握。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初读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或录音的范读,再自己初步读,从而

6、了解课文内容, 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探究奠定基础。交流探究交流探究(百草园的生活)1.阅读18段,读后请同学们以“一个的童年”说一段话或给这几个段加一个小标题。(出示幻灯片17、18)明确:(学生畅所欲言:金色的童年,快乐的童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2、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出示幻灯片19)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3、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明确:(1)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

7、,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让学生分别找出写形、声、色、味,写春、夏、秋景的相关内容)(出示幻灯片20、21)(2)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出示幻灯片22)(3)运用

8、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出示幻灯片23)(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出示幻灯片24)(5)善

9、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拓展延伸: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教师示例:(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出示幻灯片25-27)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其余的同学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出示幻灯片28)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

10、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5、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出示幻灯片29-31)明确: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拓展延伸: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 总结:(出示幻灯片32)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

11、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6、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出示幻灯片33)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从“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小组活动,共同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调动积累,完

12、成对重点段的赏析和理解。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写作意图。品读过渡段的内容和在文章在所起到的作用。对重点语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先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再合作探究,在汇报合作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交流辩论、达成一致,既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说、辨、析等能力,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空间与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促进了品读效果,积累了语言。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寻疑、品味、成诵等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重点。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

13、,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结作业出示基础题随堂测试及下节课学案。 (出示幻灯片34) 学生谈本课收获老师补充。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教学内容,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作用。第二课时导入新课百草园给鲁迅无限的乐趣,鲁迅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因而他就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这节课我们首先看看他在这里怎样生活。(出示幻灯片35-40)回顾上节内容。 为本节蓄势。阅读分析课文(三味书屋的生活) 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1.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出示幻灯片41)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出示幻灯片42)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3.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 (出示幻灯片43)(1)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2)折腊梅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