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第四章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362715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知识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会计基础知识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会计基础知识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会计基础知识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会计基础知识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知识第四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复式记账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前述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为会计要素进行了分类,为记录经济业务提供了场所。将经济业务记录到相应的账户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基本活动。为了能够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必须运用科学的记账方法。记账方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原理,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采有一定的计量方法。记账方法是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记账方法按记账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一、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中登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收付金额以及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例如,用银行存款50000无购买材料,只在

2、银行存款账户中登记银行存款减少50000元,而对材料的收入业务,则不用在相关的账户中登记。单式记账法手续简便,但账户的设置不完整,无法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账户之间缺乏平衡关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名会计要素的增减情况,不便于检查账户记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不够科学的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在会计实务中,单位已不再采用,只适用于经济业务委简单或很单一的经济个体或家庭。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账方法的缺点。例如

3、,用银行存款50000元购买原材料,一方面要登记银行存款减少50000元,同时也要登记原材料增加50000元。按照复式记账法,这项经济业务应以相等的金额在“银行存款”和“原材料”这两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复式记账法账户设置完整,能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1、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这样,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

4、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为依据建立的一种记账方法,被公认为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过去采用的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如商业企业采用增减记账法,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记账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境内企业从1993年7月1日起一律采用借贷记账法。1998年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准则等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一律采用借贷记账法。目前,我国所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记账都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历经数百年的实践,被全世界的会计工作者普遍接受,是比较成熟、完善、科学的复式记账法。第二节 借贷记账

5、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借”、“贷”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用来表示债权和债务的增减变动。借贷资本家对于收进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债务;对于付出的放款,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债权。当时的“借”、“贷”二字表示债权、债务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活动的内容日益复杂,记账对象也日益扩大到商品和经营损益等方面。在会计账簿中,不仅要记录银钱的借贷,而且要记录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即对非银钱借贷业务,也要求用“借”、“贷”二字记录其增减变动情况,以求账簿记录的统一。这样,“借”、“贷”二字就逐渐失去了最初的含义,而演变成纯粹的记账符号,用来标明记账

6、的方向,以反映资产的存在形态和权益的增减变化,借贷记账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包含记账方法的平衡原理、记账方向的符号和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等几个要素。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符号,是会计上用来表示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的金额应该记入有关账户的左方金额栏还是右方金额栏的符号。记账符号是复式记账法中必要组成部分,确立了记账符号才能定义账户结构。借贷

7、记账法产生于13世纪,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当时的借贷记账法下“借”与“贷”有其一定的含义,但随着经济业务复杂化和借贷记账法的普及,“借”和“贷”便抽象出来,失去其本来的含义,是纯粹的记账符号,仅仅表示一笔经济业务入账时,应记入账户的哪个方向。至于某项资金的增加或减少是记“借方”,还是记“贷方”,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结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和“贷”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决定了不同账户的结构。例如,资产类账户登记借方金额,表示该账户金额的增加,登记贷方金额,表示该账户金额减少。即资产类账户“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负债类账户登记贷方,表示该账户金额增加,登记贷方金额,表示该账户金额减少

8、。即负债类账户“贷”表示增加,“借”表示减少。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账户的左方固定为借方,账户的右方固定为贷方。确定账户结构的目的是分别规定借方、贷方发生额的内容和账户余额的方向,便于有规律地登记账户和结出账户的余额。在借贷记账法下,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决定。这种基本结构一般用“丁字账”形式表示。见图4-1.借方 账户名称(会计名称) 贷方图4-1(一)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借

9、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资产实际金额。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见图4-2。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图4-2 一般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计算公式如下: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增加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减少额)少数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与上式不同。如“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其期初余额在期末余额应在贷方。本期增加额应记入贷方,本期减少应记入借方。这些资产类账户的本期增加额反映的是企业资产净额的减少。(二)权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统称为权益

10、类账户。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恰好相反,权益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即当权益类账户发生增加额时登记在该账户的贷方,发生减少额时登记在该账户的借方,其余额一般出现在账户的贷方。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见图4-3。借方 权益类账户 贷方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图4-3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公式如下:权益类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增加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减少额)(三)收入类账户的基本结构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可以取得各项收入,但同时也必然发生各种成本费用。企业的收入将导致企

11、业利润的增加,最终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相似,即收入类账户中,增加额记在账户贷方,减少额记入借方,平时的余额记在账户的贷方。但与权益类账户不同的是,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取得的经营业绩,不应留存到下一会计期间,应当在当期予以结转,以便下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账户金额能够反映下一会计期间的实际收入情况,期末要将全部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以便结算本期利润。因此,收入类账户一般期末无余额。收入类账户的结构见图4-4。借方 收入益类账户 贷方本期减少或转销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一般无期末余额)图4-4(四)费用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费用

12、是为了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在计算利润时将从收入总额中抵减掉,而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因此,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与收入类账户相反,即借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减少额,平时余额在借方,期末余额转销后一般无余额,如果有余额,则期末余额在借方。费用类账户的结构见图4-5。借方 费用类账户 贷方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或转销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图4-5(五)利润类账户为准确计算当期利润,必须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本年利润”账户贷方登记由收入类账户转来的企业本期内的全部收入数额,借方登记由费用类账户转来的企业本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数额,通过

13、对比即可求得企业的利润或亏损额。发生增加额时登记在贷方,发生减少额时登记在借方,余额在贷方,反映的是利润数额,余额在借方,反映的是亏损数额。利润类账户的结构见图4-6。借方 本年利润账户 贷方由费用类账户转入数由收入类账户转入数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亏损)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利润)图4-6上述各类账户的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以及账户余额的方向,可用图4-7概括如下。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成本)的增加收入的减少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减少收入的增加资产的期末余额负债的期末余额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图4-7(六)

14、账户结构总结1、对每一个账户来说,期初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借方或贷方,反映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期初余额。2、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的性质未变;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方向相反,则说明账户的性质已发生改变。例如,“应收账款”是资产类账户,期初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期初尚未收回账款。仍为资产性质的账户;如果期末余额出现在贷方,说明本期多收了,多收部分就转化成预收账款,变成负债性质的账户了。类似的情况在很多账户都存在,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反映往来账款的账户,应根据它们的期末余额方向来确定其性质,如果是借方余额,就是资产类账户;相反,如果是贷方余额,则是负债类账户。3、对于收入、费用类账户,由于这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在期末结账时都要转入利润类账户,所以一般无期初、期末余额。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借方和贷方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这一规则必须要符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每一种复式记账法都有一定的记账规则,都是建立在会计等式平衡原理基础上,根据资金增减变化的客观规律制定的科学记账规则,以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记账规则是通过编制会计分录表现出来的。由于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