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362174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道德与法治1 .人生观决定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方式对待实际生活。2 .功利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是强调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3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4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监察法规。5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6 .骨肉同胞之爱反映了对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7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8 .马克思主义认为,高尚的人生目的总是与奋斗

2、奉献联系在一起。9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到O周岁。10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11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2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追求。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集中体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4 .

3、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15 .敬业的“业”,涵盖了人们所从事的一切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产劳动领域,本质上就是由劳动重要地位决定的。16 .明确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是人生观中的人生目的。17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我们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18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19 .实践是联系理想与现实的桥梁。20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21 .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2 .爱国主

4、义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誉感的统一。23 .我国立法贯彻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24 .表达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25 .法律是随着私有制;国家;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26 .除了国家强制力,在保证法律实施的过程中,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纪律观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7 .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28 .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它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29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要努力

5、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30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1 .人生价值制约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32 .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33 .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34 .有权必有责,是指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35 .政府对需要救济的社会成员提供的救济服务要一律平等,不得区别对待,指的是救济公平中的行政救治公平。36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37 .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一个人能否被社会接纳并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38 .拜金主义是引发自私自利、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39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在精神生活领域“安身立命的根本。40 .大学生素质和本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民族复兴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