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1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359867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1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1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1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1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1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 -13( 总分: 10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 总题数: 38,分数: 100.00)1. 当信息系统交付使用后,若要增加一些新的业务功能,则需要对系统进行 。(分数: 2.50 )A. 纠错性维护B. 适应性维护C. 完善性维护VD. 预防性维护解析: 解析 软件维护是信息系统维护工作的重点,按照维护性质可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 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4 种类型。其中完善性维护指在应用系统使用期间,为不断改善、加强系统的功能和 性能以满足新的业务需求所进行的维护工作。适应性维护是指为了让应用软件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 的

2、维护工作。2. 以下关于信息系统可维护程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 2.50 )A. 程序中有无注释不影响程序的可维护程度B. 执行效率高的程序容易维护C. 模块间的耦合度越高,程序越容易维护D. 系统文档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程度 V解析: 解析 信息系统可维护程度取决于多个方面,主要有系统的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程序 的编码风格、 注释等对于提高软件的可理解性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系统文档中包括了系统需求、 系统目标、 软件架构、程序设计策略和程序实现思路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完整、细化程度也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可维护 程度。文档编写越规范、越完整、越细致,越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理解性。

3、只有正确地理解才能进行正确 的修改。模块化是一种可提高软件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系统开发中,应做到模块内部耦合度高,而模块间 耦合度低,这样将有利于提高软件质量和可维护程度。而系统执行效率的高低通常不是影响系统可维护程 度的因素。3. 系统可维护性主要通过 来衡量。(分数: 2.50 )A. 平均无故障时间B. 系统故障率C. 平均修复时间 VD.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解析: 解析 可维护性是指为满足用户新要求,或运行中发现错误后,对系统进行修改、诊断并在规定时 间内可被修复到规定运行水平的能力。可维护性用系统发生一次失败后,系统返回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来 度量,通常采用平均修复时间来表示。平均无故障时

4、间、平均故障率和平均失效间隔时间等用来衡量系统 的可靠性。4. 以下关于维护工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分数: 2.50 )A. 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开始于系统投入使用之际B. 只有系统出现故障时或需要扩充功能时才进行维护VC. 质量保证审查是做好维护工作的重要措施D. 软件维护工作需要系统开发文档的支持解析: 解析 信息系统在完成系统实施、投入运行之后,就进入了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维护工作是系统 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针对系统的不同部分 (如设备、 硬件、程序和数据等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维护, 如每日检查、定期维护、事后维护或建立预防性维护设施等。质量保证审查对于获取和维持系统各阶段的

5、质量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审查可以检测系统在开发和维护阶段发生的质量变化,也可及时纠正出现的问 题,从而延长系统的有效生命周期。5. 一般的软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写代码、软件维护等多个阶段,其中 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分数: 2.50 )A. 需求分析B. 软件设计C. 编写代码D. 软件维护V解析: 解析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项目应包括哪些阶段及这些阶段的顺序如何。一般 的软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写代码和软件维护等多个阶段,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 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软件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由于多方面原因,软件不能继续适应用户

6、的要求。 要延续软件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6. 系统维护项目有软件维护、硬件维护和设施维护等。各项维护重点不同,那么系统维护重点是。(分数: 2.50 )A. 软件维护 VB. 硬件维护C. 设施维护D. 环境维护解析: 解析 系统维护项目如下。(1)硬件维护:对硬件系统的日常维修和故障处理。(2)软件维护:在软件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软件当中存在的缺陷、扩充新的功能、满足新的要求、延长软 件生命而进行的修改工作。(3)设施维护:规范系统监视的流程, IT 人员自发地维护系统运行,主动地为其他部分,乃至外界客户服 务。系统维护的重点是系统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7. 由于系统转换成功与否

7、非常重要,所以 和配套制度要在转换之前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分数: 2.50 )A. 转换时间点B. 具体操作步骤C. 转换工作执行计划D. 技术应急方案 V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系统试运行和转换的基本知识。由于系统转换成功与否非常重要,所以技 术应急方案和配套制度要在转换之前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8. 信息系统建成后,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评价的要求与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可以从 3 个 方面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这些评价一般不包括 。(分数: 2.50 )A. 技术性能评价B. 管理效益评价C. 经济效益评价D. 社会效益评价 V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

8、知识。 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评价的要求与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可从技术性能评价、管理效益评 价和经济效益评价等 3 个方面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不包括社会效益评价。9. 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评价的要求及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可以从 3 方面进行信息系统评 价,下面不属于这 3 个方面的是 。(分数: 2.50 )A. 技术性能评价B. 管理效益评价C. 经济效益评价D. 系统易用性评价 V解析: 解析 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 系统评价的要求与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 可从技术性能评价、 管理效益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 3 个方面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系统易用性不能单独作为一个方面

9、,它只是 技术性能评价中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部分。10.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不包括 。(分数: 2.50 )A. 投入产出分析法B. 成本效益分析法C. 系统工程方法VD. 价值工程方法解析:解析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经济学中衡量某一个经济系统效益的重要方法,分析手段主要采用投入产 出表,该方法适用于从系统角度对系统做经济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用一定的价格分析测算系统的效 益和成本,从而计算系统的净收益,以判断该系统在经济上的合理性;价值工程方法中的基本方式可以简 单表述为一种产品的价值等于其功能与成本之比。信息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必须使得方程式中的功能和 费用达到最佳配合比例。系统工程方法

10、为迷惑选项。11. 表决法属于信息系统评价方法中 中的一种。(分数: 2.50 )A. 专家评估法 VB. 技术经济评估法C. 模型评估法D. 系统分析法解析: 解析 系统评价方法分为专家评估法、技术经济评估法、模型评估法和系统分析法。 其中,专家评估法又分为德尔斐法、评分法、表决法和检查表法;技术经济评估法可分为净现值法、利润 指数法、 内部报酬率法和索别尔曼法; 模型评估法可分为系统动力学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计量经济模型、 经济控制论模型和成本效益分析:系统分析方法可分为决策分析、风险分析、灵敏度分析、可行性分析和 可靠性分析。12.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

11、和价值工程方法。(分数: 2.50 )A. 净现值法B. 投入产出分析法 VC. 盈亏平衡法D. 利润指数法解析: 解析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和价值工程法。成本 效益分析法即用一定的价格分析测算系统的效益和成本,从而计算系统的净收益,以判断该系统在经济上 的合理性。投入产出法主要采用投入产出表。根据系统的实际资源分配和流向,列出系统的所有投入和产出,并制成二维表的形式。价值工程法的基本方式可以简单表述为一种产品的价值(V)等于其功能(F)与成本(C)之比。13. 系统评价方法主要有 4 大类,德尔菲法 (Delphi) 是属于 。(分数: 2.50 )

12、A. 专家评估法 VB. 技术经济评估法C. 模型评估法D. 系统分析法解析: 解析 系统评价方法分为专家评估法、技术经济评估法、模型评估法和系统分析法。 其中,专家评估法又分为德尔菲法、评分法、表决法和检查表法;技术经济评估法可分为净现值法、利润 指数法、内部报酬率法和索别尔曼法; 模型评估法可分为系统动力学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计量经济模型、 经济控制论模型和成本效益分析;系统分析方法可分为决策分析、风险分析、灵敏度分析、可行性分析和 可靠性分析。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 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

13、问题的看法。14. 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 。(分数: 2.50 )A. 主存储器B. 磁盘C. CPU VD. 输入/输出设备解析:15. 以下关于CPU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 2.50 )A. CPU产生每条指令的操作信号并将操作信号送往相应的部件进行控制B. 程序控制器PC除了存放指令地址外,也可以临时存储算术/逻辑运算结果VC. CPU中的控制器决定计算机运行过程的自动化D. 指令译码器是CPU控制器中的部件解析:16. 中央处理器包括 。(分数: 2.50 )A. 运算器和控制器 VB. 累加器和控制器C. 运算器和寄存器组D. 运算和控制系统解析:17. 控制器是计算

14、机的控制部件,以下不属于控制器功能的是 。(分数: 2.50 )A. 取指令B. 分析译码C. 存储数据 VD. 执行指令解析:18. 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是 。(分数: 2.50 )A. 模/ 数转换器B. 数据C. 程序 VD. 输出设备解析:19. 以下关于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和 RISC(Reduced InstructionSet Computer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分数: 2.50 )A. 在CISC中,其复杂指令都采用硬布线逻辑来执行VB. 采用CISC技术的CPU其芯片设计复

15、杂度更高C. 在RISC中,更适合采用硬布线逻辑执行指令D. 采用RISC技术,指令系统中的指令种类和寻址方式更少解析:20. 以下关于RISC芯片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 2.50 )A. 指令数量较多,采用变长格式设计,支持多种寻址方式B. 指令数量较少,采用定长格式设计,支持多种寻址方式C. 指令数量较多,采用变长格式设计,采用硬布线逻辑控制为主D. 指令数量较少,采用定长格式设计,采用硬布线逻辑控制为主V解析:21. 程序查询方式的缺点是 。(分数: 2.50 )A. 程序长B. CPU工作效率低VC. 外设工作效率低D. I/O 速度慢解析:22. 采用精简指令系统的目的是 。(分数: 2.50 )A. 提高计算机功能B. 增加字长C. 提高内存利用率D. 提高计算机速度 V解析:23. 以下关于 Cache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 2.50 )A. 在容量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