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359618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人分两种心态,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责任者心态是什么?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主动的。很显著的表现是什么呢?遇到任何困难都会想办法处理,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从自身找愿意,往往找到几种方法以后,就很容易突破了。受害者心态是什么?沮丧的,唉声叹气的,悲观的,被动的。很显著的表现是什么呢?遇到任何事情,全部把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怪同事,怪公司,怪这怪那,甚至会怪地球。 从来不知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人行道上有个洞,你掉进去了,怪谁?没有人来处理,怎么办?最后,是不是乖乖的爬出来了。下次是不是有意的绕过去呢?那么问题来了责任者可能也会掉到洞里去,他会分析自身原因。是

2、不是走路没太注意啊?是不是自己不小心?下次要不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受害者也会掉到洞里去,他会去抨击别人、这是谁弄的洞?谁这么缺德啊?这个地区的官都吃干饭的啊?这个做法不行啊?这个地球没法玩了当然,受害者不反省自身的话,还会掉进洞里去。因为,他至始至终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观念,始终是别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做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当你接到客户或别人的电话时,责任者一般的处理方式:“好的,我知道了,二点钟前我会告诉你结果!”“先生,您贵姓,你讲的这个事我记下来了,这个事情我确实不太清楚,没办法马上回复你,但我会立刻找负责这一块的专业的人联系你,请您稍等5分钟。

3、”;而受害者一般的处理方式:“这个不是我职责范围的事,你找小刘吧。”“现在吃饭时间,上班后再帮你处理吧。”“这是品质部的事,你找品质部吧。”。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责任者心态的人,因为他总会给你提供结果。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态。那是在国企上班的时候。每天忙的要死,还拿不了多少工资。本来干劲很足的,结果,拼命的干又拿不到回报。算了,就混日子吧。结果就迟到早退,也没获得好的东西。后来换了一个公司以后,也是使劲的执行,一直获得领导的赞美。自己的付出,也很快就得到了升职。升职以后干劲更加足了。进入了良性循环。也就说,两种心态会来回切换,一旦某个正向的行为得到认可,会越干越有劲。当正向的行为长时间得不到回应的

4、时候。可能会导致责任者心态变成受害者心态。所以,在企业管理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鼓励责任者心态的人,让他们获得肯定认可。然后,调节受害者心态的人,让他们明白改变自身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做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回到我们销售中。很多新手或者没有悟到销售真谛的人。心里想的是如何搞定这个客户。这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如果,你换一个思路,时刻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想想,作为责任者。我能给对方提供什么,至于成与不成就是后话了,起码摆一个姿势在那里。跟着学习的老师,几乎都说过一句话:时刻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想想能为对方带来什么价值。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高手,都说了这句话,

5、不得不信。站在对方立场去想,这个也即是责任者心态。接触过一些大佬。感觉就是不一样,给人感觉,就是一直在找对方的需求,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对于追随者,会更加认可。以前的文章写过,人习惯于考虑自己,这个是天性。因为大脑不习惯站在别人的立场。这些需要训练,用的多了,就会很熟练的转换立场。我们在不同的框架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转换一个场景,需要切换一个身份。在身份的不断的切换中,慢慢就适应了这种变化。是什么身份,做什么事。为什么?还是回到了前面提到的公式- 行为 +框架=结果。因为我们想要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且是好的结果。那么就要从两个大变量,六个小变量中寻求突破。两个大变量-行为 框架六个小变量- 信念 ,价值观,能力, 时间,空间,角度。每一个变动一下,最后的结果都会变化。至于结果会变得怎么样?只能一个变量一个变量试。或者保持一个大变量不变,改变其他的变量,进行测试。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把其中一个改变,其他都按住。学过函数的朋友应该能看懂。没有学过的也没事。直接改变环境,能改变自己的结果。或者直接改变行为,也能改变结果。但是,环境的作用会更加大一些,因为环境影响人。我们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责任者心态能够获取更多的机会。时刻想着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哪怕什么都没有,起码能给对方传递正能量哦。心态转变以后,你的收获,超出你的想象。不信,你试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