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35877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4)班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铜仁市第六小学 张发秀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 26人。他们大多数孩子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分别为:有困难,我不怕、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做聪明的消费者、公共生活讲

2、道德、大自然发怒的时候。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指导思想 1、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意识的教育。 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前进的意志教育。 4、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和关

3、爱他人的道德规范教育。 5、培养学生的消费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金钱观。四、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 2 、教育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 3、教育学生要懂得与人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爱他人。 4、教育学生发现自然规律,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5、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奋斗。 五、教学原则 1、品德与社会课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2、观点正确,说理明白,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接受。 3、加强针

4、对性,讲求实效。 4、坚持正面教育。 5、以情感人、情理交融。 6、坚持启发式。 7、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六、教学措施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

5、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选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七、学困生帮扶措施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

6、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 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

7、于接受。马克思曾说:爱需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需要用心灵来塑造。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因而,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教师要创造、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困难,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的磨

8、练及痛苦的洗礼。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深处,无不渴望被赞赏。”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平等的待遇。 八、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开展一次“我的成长经历”交流会。 2、开展一次超市购物活动。 3、收集公共生活中一些社会道德的实例,开一次“公共道德靠大家”的主题班会。九、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第三周 教学第一单元第四周第六周 教学第二单元第七周第十三周 教学第三单元第十四周第十六周 教学第四单元第十七周第十九周 复习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