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35843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迁移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迁移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迁移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迁移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迁移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迁移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迁移理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迁移理论一、早期迁移理论1、爱德华李桑代克(美国)著作教育心理学(三卷本)智力测验人类的学习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桑代克的学习联结即联结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试误说一一迷笼实验 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 学的奠基人。2、沃尔夫(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以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了训 练而整体发展起来,因此被称为形式训练说。3、贾德(美国心理学家)学习迁移理论:

2、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理论。原理概括得越好,在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也越好。 .水下击靶实验4、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学习迁移理论:关系转换说。小鸡觅食实验与黑猩猩和一个三岁女孩的实验二、现代迁移理论1、 奥苏贝尔 认知结构理论。有意义的学习迁移。2、J.R.安德森一一产生式迁移理论。适用于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瑞士)1、理论1: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一一发生认识论2、四个概念: 图式:结构或组织 同化:新刺激整合到旧认识结构中 顺应:旧刺激整合到新认识结构中 平衡: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平衡。3、理论2: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二、埃里克

3、森(美籍德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作用。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俄国):教育与发展的问题中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四、高尔顿()1、理论:遗传决定论五、霍尔()理论:复演理论。复演了鱼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用狗实验。二、桑代克(美国) 理论:联结学说。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三、斯金纳理论:强化学说。白鼠实验。四、班杜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早期的认知学习1、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一一完形说。1912年代表人物苛勒、韦特海默、考夫卡。2、托尔曼认知一一目的论。二、现代认

4、知学习观1、布鲁纳的认知一一结构学习论(美国)。学习观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其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美国)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学习过程八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1、激进建构主义。以皮亚杰的理论为基础。代表:冯格拉塞斯 斯特菲。2、社会建构主义。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代表:鲍尔斯菲尔德库伯。3、社会文化倾向。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

5、识观2、学生观3、学习观4、教学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马斯洛、罗杰斯、康布斯1、2、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行为在后天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求知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宕d委 安全需要3、生理需要成就动机理论: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4、阿特金森动机分为:力求成功避免失败成败归因理论:解释为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成因的动机理论。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和努力是人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可控制的;难度和运气是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是人较难控制的。能力与任务难度属稳定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是不稳定因素。5、

6、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班杜拉(美国)1977年提出。6、习得性无力感理论:连续失败而导致无法控制,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耶基斯一一多德森定千律*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1、(瑞士)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道德发展两阶段:10岁前依他人设定标准,称律道德 10岁后依自己判断标准,称为自律道德。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三类: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智力理论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由(美国)卡特尔和霍恩对瑟斯顿的七个因素进行次级因素分析。流体智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依赖天赋。晶体智力说:依赖前者并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能

7、力。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语言智力;逻辑一一数学智力;视觉一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认识自然的智力。智力测验1、比纳一一西蒙智力量表。2、 斯坦福一一比纳智力量表。智商【IQ】二(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DX100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极高智商IQ130分以上;极低智商IQ70分以下;中等智力IQ80120分 智力测验的必备条件:信度一一可靠性或稳定性;效度一一准确程度:常模一一参照标准的分数分布。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学派。代表:冯特和铁钦纳。强调基本任务完成,不重视心理学应用和个别差异。2、机能主义学派。代表:先驱是詹姆斯。安吉尔和卡尔。强调意识活

8、动的中介作用。*机能主义作为一个自觉学派创始于杜威*3、行为主义学派。代表:(旧)华生;(新)斯金纳。强调研究行为,不研究意识。主张实验法,不用内省法。4、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奥地利)弗洛伊德。强调意识和潜意识。5、人本主义学派。代表:马斯洛刨立,罗杰斯。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6、认知学派。代表:奈瑟和西蒙。强调意识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和人的主动性。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论2、儿童中心论。代表:杜威。3、形式教育论。代表:裴斯泰洛齐一一形式教育之父。4、实质教育论。代表:斯宾塞。个人发展的理论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中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西方:奥地利弗洛伊德美国格塞尔霍尔“一两遗传胜过

9、一吨教育”英国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创 始人。2、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中国:荀子性恶论。西方:英国洛克一一白板说;美国华生一一行为主义心理学家。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牙阶段1、中国:孔子。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名句及含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先天本性相差不大,差异后天形成。“有教无类”:注重后天教育工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要有三种途径:亲知、闻知、说知。 道家。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即“复归”。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

10、的一部教育专著。名句及含义:“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政治的关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师道尊严的教学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引导学生,但学生不被教师牵着走;对学生提 出高要求但不要让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不躐等”:主张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2、西方。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也叫雄辩术

11、原理 柏拉图。教育思想:男女享受同等教育。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在1632年出版。主张“把一切 知识教给一切人”。3、(英国)洛克。教育漫画。洛克的“白板说”。主张“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4、(法国)卢梭。爱弥儿。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6、(英国)斯宾塞。教育论。7、(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8、(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9、(德国)福禄贝尔。人的教育10、(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1、(法国)瓦根舍因。倡导“范例教学”。2、(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3、(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4、(美国)布卢姆。倡导“教育目标分类学”。5、(苏联)赞科夫。提出“发展教学论”。6、(美国)布鲁纳。提出“结构教育学”。教育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代表人物是: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