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 第四节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35722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 第四节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 第四节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 第四节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 第四节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第四节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2016湖南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年11月初以来,受污染排放量大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持续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宫正宇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采访时介绍,在东北三省本轮重污染过程中,吉林省的重度和重度以上污染频次较多,分别占污染天数的40%和28%;辽宁省污染程度较重,其中沈阳市11月8日的PM2.5最大日均浓度达到了890g/m3。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1月1日到3日,黑龙江秸秆焚烧火点最多,东三省共702处,黑龙江占79%。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黑龙江、辽宁、吉林36个地级以上城市

2、中,除吉林省延吉市、辽宁省葫芦岛市外,其他34个城市均出现了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当中,11月8日污染最重,影响了近50万km2,占东北三省国土面积的63%。(1)此次东北雾霾发生的气象条件主要有哪些?答:气温低,逆温显著;天气晴朗,风力小。(2)燃煤取暖和燃烧秸秆是此次东北雾霾发生的主要人为因素。据此,你能为政府治理雾霾提供几条可行的建议吗?答:推广煤的清洁技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研究成本低、污染小的秸秆利用技术。解析:第(1)题,雾霾发生的气候主要条件是逆温、静风、干燥。东北地区冬春季节天气晴朗,风力小,是导致雾霾多发的主要天气条件。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燃煤取暖和燃

3、烧秸秆是此次冬季霾发生的主要人为因素,采取措施是推广煤的清洁技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研究成本低、污染小的秸秆利用技术。2(2016四川双流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5月14日第32期腾讯网健康焦点导语:近年来,问题大米事件频频被曝光,尤其是“镉大米”事件让人们对食品安全状况变得越来越担忧。2014年4月24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工业园周围稻谷、稻田土壤及地表水样本的重金属超标严重。其中,超标最严重的稻米样本中的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近21倍。人们如果长期食用“镉”超标的大米,会导致镉中毒,从而严重损害人们的健康。大米污染不仅是食品

4、安全问题,更大程度上是环境污染尤其是土壤污染问题。分析大米污染的原因,针对大米被污染的问题管理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答:原因: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污染土壤和灌溉水源。措施:尽快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治理;有色金属企业应严格做到达标排放;强化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土壤深度污染地区先治理再种植,污染较小地区可以进行土壤改良,或者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解析:从材料看出,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工业园周围出现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可知是工业排放导致水源和土壤受到污染,所以采取措施要从工业污染的排放着手。3(2016山西名校联考押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西藏偏远

5、农牧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过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除了一些废旧衣物以外,均可以自然循环和消耗,几乎不存在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种类越来越多(见下图),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西藏偏远农牧区生活垃圾污染加剧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答:原因:西藏偏远农牧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农牧民环保意识淡薄;政府对环境卫生投入少(或政府对农牧区环境污染问题监管力度不够或相关体制落后于生产生活的发展);驴友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措施:加强农牧区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解析:西藏偏远农牧区由于地处偏远,农民环保意识差,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现在驴友大量涌入西藏偏远地区,也是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