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桥之美》课堂教学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35609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桥之美》课堂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桥之美》课堂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桥之美》课堂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桥之美》课堂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桥之美》课堂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桥之美课堂教学反思 人教版?桥之美课堂教学反思一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整合设计中,有一项为哪一项“桥的教学系列:?中国石拱桥、?桥之美以及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两篇文章,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从知识到审美,从课内到课外,再用课外的事例来检验课内知识,这样,对桥的文化更加深了理解。?桥之美是带表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中国石拱桥这篇标准的表明文不同。?中国石拱桥从桥梁专家的角度表明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开展等,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桥之美从画家的角度开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作目的不同,采用的写法也不同。这篇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

2、住表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盛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当初选这篇文章作重点研讨,一是这篇文章语言很优美,师生都很喜爱。二是桥在从化并不少见,驰名的桥有街口大桥、神岗大桥、流溪河彩虹桥等,容易引导学生去发现、观赏“桥之美。因而,准备阶段,我除了上网下载风雨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图片外,还专门带领数码相机去拍一些从化有名的桥。最有收获的是在离街口城区不远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发现一大群白鹭在湖面活动。以前在从化电视上看见山塘水库有很多白鹭,已深为从化自然环境的优越感到自豪,想不到这么近的地方也有白鹭,景色这么美。白鹭悠闲地在

3、觅食、栖息、飞翔,那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灵感一来,觉得白鹭在我的图片中应占很重要的地位,桥有了白鹭就会更有生命力,我可把它引申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事实上在课堂里也这样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化的青云公园情人桥、街口大桥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很有亲切感,因而对“桥之美的理解也发挥得非常好。本课教学成功之处:1.准备充沛,制作的图片吸引学生,比单纯由文字去说效果更好。2.师生配合较好,放得开,拓展延伸不离文本。3.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特长去设计,展示师生的特色。4.教师“导的技能有

4、了进步。缺乏之处:1.朗读活动还不够充沛。2.能让学生说的最好不直接由教师推出答案(担忧时间问题)。3.教师的普通话还需改良。人教版?桥之美课堂教学反思二一、教学构想、?桥之美收录在人教版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的第三单元里,这一单元是表明文单元。但是,?桥这篇课文与一般的标准性表明文不太一样,它的语言生动形象,带有一定的文学性。因此,在教读这篇课文之前,我详细地分析了单元教学要点,决定对这一单元进行单元文体教学。、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对表明文已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般表明文的特征和一些常用的表明办法,对表明文语言准确、周密、平实的特点也有所体会。因此,对这节课,我首先给的定义就是:

5、它不是一篇一般的事物表明文,它是一篇带有美学观赏意味的小品文。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与标准表明文的语言作比照;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贯通“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二、教学收获、成功之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审美经验出发,认识桥之美,进而观赏美,感悟美。据此,我为课堂设计了四个环节:复习导入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文本解读、拓展延伸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堂小结。其中重点是第二个环节“文本解读。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下列四个步骤:画家

6、眼里的“桥之美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赏析、品味“桥之美我看“桥之美“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有一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过程。首先,画家眼里的“桥之美主要立足于课本,要求学生在快速跳读课文后,能迅速找出作者的观点。由这一局部,自然导出一些审美的根本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我制作了一张幻灯片小桥流水人家,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获得感性、易于接受的审美感受。其次,在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中,我从网上寻找了许多关于桥的精美的图片,更结合课本中的内容给这些图片“归类分工,让同学在欣赏这些美丽的画面的过程中,真实的感受美,自然而然的收到美的熏陶。这一局部,也是为第三个环节“赏

7、析品味桥之美做准备。第三,在品味“桥之美中,经过了刚刚两个环节,学生对桥的美已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有些学生大胆举手,发表出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能够正确叙述自己,有自己的审美理解,就表明了学生是真正的读进去了课文,我的教学目的正在于此。拓展延伸局部是我设计的一个较为出彩的地方。这个环节,让学生从身边日常事物出发,寻找生活中的美。我想,语文教学,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语文的美丽,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相信,我的学生,经过这样一堂课,或多或少的,对美,对生活,会有一些新的体悟。、缺乏之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缺乏的地方。比方,在第三个环节“品味、赏析桥之美中,

8、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看到这些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我的本意是想让同学就文本来谈对桥之美的认识,因此,就文中提到的几种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类型的桥,我在课件中准备了相应的文字,并配好了插图,但实际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在谈感受时大都脱离了文本,仅仅是就自己有限的感受,谈有限的认识。而当同学的发言跟我的预期构想不一致时,我马上就慌了,准备好的课件也忘了拿出来展示。时间安顿的缺陷。由于上一局部讨论时间过多,导致整个教学环节的脱钩, 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第四个环节“我看桥之美没有时间进行下去。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课前对学情的估计缺乏有关。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没有做足工夫,指导不够深入,再

9、加上学生的审美经验的确有限,因此,虽然少数同学有精彩的发言,但整体上,课堂发言的氛围不够热烈。同时,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准确,有一个教学环节也没有深入进行下去,这时,我有点情急心慌,来不及应变,这也反映出我教学经验的缺乏,对课堂把握还不够得心应手。三、教学总结总结这节课,有得有失。其一,发现了自己的优点,那就是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比拟深入,能够深层次地开掘课文内部隐含着的信息。第二,自觉担任了学生的“领路人的角色。我一向认为,学习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语文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同时,通过这堂课,我更认识到了自己的缺乏。尤其是在对课堂的整体调控上,还短少经验,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缺乏之处更要努力改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