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35517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考试时间分钟 总分10分第1部分 选择题(每题分,共50分)答题卡12356780111231416171819202122232425一、单选题(5)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典型音乐,享誉中外。这阐明(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在实践中发明和发展文化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 B C D 2.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白(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明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体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

2、实践同步 D文化发明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3.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方: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对的的是( )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B经济和政治是由劳动者发明的,文化是由知识分子发明的C.经济是基本,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政治由文化、经济所决定,又予以文化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4.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初次使用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构成的“硬实力”相区别的一种概念。一般觉得,“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涉及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体现出来的能力。强调“软实力”是看到了( )A国家军事

3、力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本.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 5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阐明优秀文化可以( ) 增进社会全面进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增进人的全面发展 B. C D 6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也许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阐明( )文化的差别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文化的差别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4、 C.文化的差别是不批准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别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7.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觉得然,相反地会觉得你缺少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由于“谦虚”而丢掉了饭碗。这表白( )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完全不同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结识活动D.思维方式不同,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 8.“徜徉于山林水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与多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活动使人高D.文化可以增进人的全面发展

5、9.虽然此前国内只把春节设为公众节假日,但中国人历来也十分注重清明、端午、中秋节老式惯日,这是由于文化对人具有( )的影响。A深远持久 B.潜移默化 C.积极向上 D.悲观被动 10.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此类诗句之因此代代相传,是由于( ) 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但凡文化,都能增进人的全面发展11.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特点,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吉祥物的头饰从多方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符合北京奥运会将营造一种具有强烈

6、人文色彩的视觉形象系统的规定。吉祥物设计特点告诉我们( )A.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均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性B.文化传播对文化传承起增进作用C.文化只有是世界的才是民族的D.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世界文化的遗产 12. 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多种方式呈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由于( )尊重文化差别是繁华世界文化的前提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都循多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交流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 B. C. D. 3.在都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都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区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老式

7、文化载体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种布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老式文化能提高都市品位老式文化影响都市发展D.老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4.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这表白(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B. . 5两千近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 地区性 16.“素胚勾

8、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民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7.“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妈妈在那头而目前,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体现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表白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表白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种中国的原则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A B . . .琼州胜景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

9、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腾,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A. B. C D. .针对部分媒体“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替代了端庄”的现象,对的的做法应当是( )A.严肃打击,坚决取缔 .文化多元,鼓励支持C.加强管理,对的引导 .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20当诸如哈利波特神秘岛等外国作品接二连三地风行国内时,我们本土原创的未成人文学作品,至今还拿不出一部家喻户晓、人人爱慕的典型之作。

10、其重要因素就在于国内目前的未成年人文艺作品的内容脱离了未成年人的实际,文艺创作的过程脱离了未成年人的主体。这启示我们( )要提高人民的素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B要繁华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的需求C.吸取人类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D.文化创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1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浮现了不平衡现象。某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由于( )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扶持高雅文化艺术、合适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互相依存

11、、共同发展,才干繁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B.C.22. 江苏省将把教育普及率作为各地全面实现小康的核心指标,像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同样,纳入考核体系,建立真正的教育工作目的责任制。上述做法的根据是( )A.发展教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线目的B.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本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教育的发展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3. 道德冲突( )是经济生活日益发展的反映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是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产物 B C D.24.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在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科学素养 B

12、.自然科学素养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夸美纽斯说:“但凡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阐明(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B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C 知识与道德两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知识修养的主线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二、辩析题26.人发明了文化,文化又增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多种文化。10分 27全国文化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免费接待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学习。某校决定组织全体学生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下面是环绕这件事的一段父子对话:子:爸爸,你懂得吗?博物馆、纪念馆对我们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免费开放啦!父:免不免费,没什么意义。子:明天学校就组织我们去参观x纪念馆。父:你还不如在家做几道练习题呢。子:这怎么行?父:没关系,爸爸给你请个假,就说你病了。问题:请你以所学的知识评析其父的言行。10分 三、简答题28.新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