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宋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35279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宋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宋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宋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宋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宋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县依沭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沫”者,故迹漫为污 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顷。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 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 所省万计,神宗称善。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 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 后皆施用。加

2、史馆检讨。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 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 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 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 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 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 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 向背为使 契丹图抄

3、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 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旧出处,传于世。(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一沈括)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 士/权三司使B.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 /权三司使C.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 士/权三司使D.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

4、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 士/权三司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期, 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甲,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B. 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唐、宋时 期,则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C. 加,加官,宋朝常在兼职之外给予额外,加官”,以提升其待遇品级或作为荣誉象征以示优 宠,与下文“权三司使”中的“权”意思相同。D. 天章阁,宋朝阁名,真宗时营建,以奉真宗御集御书。在天章阁接见大臣,向大臣问御边 大略、军政要事,成

5、为对大臣们最高规格的待遇。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沈括精通水利,为民造福。他在担任沐阳主簿期间,不仅疏浚了水流,而且得到上等田地 七千顷。B. 沈括精于改革,成效显著。他改革郊祭之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大力改革天文历法,一 直沿用至今。C. 沈括长于外交,有理有节。在处理边界问题上,他通过查阅档案,确认了边界,让辽国使 者感到理屈。D. 沈括学问广博,富有成就。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他没有不通晓的, 都有著作论述。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 ”

6、(4 分)(2)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 (4 分)14. 沈括在出使辽国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请简要概括。 (3分)10. D (正确标点为: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 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11. C (“权”是临时代理的意思,和“加”意思不同)12. B (“一直沿用至今”不当。原文只是说“后皆施用”,不代表有沿用至今的意思)13. (1)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 “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 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共 4分。“以”“召对”“本末”“几”各1分)(2)现在你们北

7、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役使自己的百姓,不是对我们宋朝 不利。(共 4分。“大信”“威”“用”“非”各1分)14. 预先找出相关书信档案数十件,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契丹每有问题提出,沈括就让手下 吏员列举档案条文作答。不惧威胁,以国之道义、民之根本为理由,申明寸土不让。在沈 括一行力争下,辽国最终有所退让,紧张的宋辽关系得以暂时缓解。(共3分,每点 1分)【参考译文】 沈括,字存中,因为父荫得官为沭阳主簿。沭阳县靠着沐水,是职方氏所写的“浸曰沂、沭” 的地方。早先的河道漫衍为停滞不流的沼泽,沈括重新修筑两条堤防,疏浚水流为一百条 水渠九个水坝,用来分导和节制沫水的主流和支流,得到上等

8、好田地七千顷。 考中进士后,沈括被派去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担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按照旧 制,每三年一次郊丘祭祀天地的制度,有关部门按照典籍记载进行,收藏起典籍的副本, 官吏们因袭来谋取私利。沈括考订南郊大礼的礼制沿革,写成一部书叫南郊式。皇帝 就下诏叫他掌管郊祀的事务,按照新的仪式举行祭礼,所节省的费用数以万计,神宗十分 满意。升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间庸俗商贩,对于 天文现象、天体图象和天文仪器,大多浑然不懂。沈括开始设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 招来卫朴修造新历法,向全国各地募集上献太史占书,参杂使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部分, 这些办法后来都被采用

9、施行。加官为史馆检讨。辽国的萧禧来处理河东黄嵬一带地界划分问题,留在馆舍不肯辞去,说:“一定要请求得到 后才回去。皇帝派沈括前往问候致意。沈括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得到当年商定疆界 的文书,文件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作为边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距三十里远,上表论 述了这事。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 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命令沈括把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这才感到理屈。皇帝赏赐 给沈括白银一千两,让他出使。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和他商谈,沈括找到争 论地界的各种文书档案几十件,预先叫吏员们记熟,杨益戎有问题提出,就回头叫吏员列 举所得档案回

10、答。另一天再问,也是这样。杨益戒无法对答,傲慢地说:“几里土地都不忍 心,难道忍心轻率地断绝友好关系吗?”沈括回答说:“军队以正义为强大,以理屈为衰弱。 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役使人民,不是对我们宋朝不利。”总 共会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无法改变沈括的主张,就放弃黄鬼而请求天池。沈括就回朝,在 路上画了契丹的山川险要平坦的地形及道路坦直曲折的状况,记下风俗的纯朴和庞杂的情 形,以及各地人心的向背,作使契丹图抄上。被授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沈括学识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的 都有著作论述。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写成笔谈一书,记载了许多朝 廷中的典故、事实,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流传于世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