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351540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 前 言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但它的内容以及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都更偏向为一门临床课。重点内容包括: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在本阶段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学习诊

2、断学的要求:学会问诊、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熟悉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熟悉心电图各波段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培养有高素质的高级护理人才。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3、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62学时,其中总论3学时,症状学11学时,检体诊断22学时,实验诊断18学时,心电图检查8学时。四 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文彬,6版,2004年。 正文绪 论一 教学目的诊断学是阐述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是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因此临床思维方

4、法的培养及临床技能的训练是诊断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二 教学要求(一)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地位与作用。(二)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三)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二 教学内容(一)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二)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问诊、常见症状与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通过病史采集与书写,进行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第一篇 问 诊一 教学目的 在了解病史采集与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二)了解特殊情况的

5、问诊技巧。(三)了解病史采集和问诊的重要性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三 教学内容(一)问诊的重要性。(二)问诊的方法和技巧。(三)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四)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发 热一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发热的病因、分类、热型及临床意义,熟悉发热的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发生机理。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发热的病因与分类。(二)熟悉发热的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发生机理。(三)熟悉临床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三 教学内容(一)发热的定义及体温的生理变异。(二)发热的机制:外热源性致热源;内热源性致热源;非致热源性发热。(

6、三)发热的病因与分类: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四)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1 临床常见热型的特点及意义: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2 发热常见的伴随症状及其相应的可能病因。3 发热的问诊要点。 水 肿一 教学目的 在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全身性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及水肿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二 教学要求(一)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二)掌握全身性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三)熟悉水肿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三 教学内容(一)水肿的发生机制。(二)全身性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三) 局部水肿的病因。(四)水肿伴随症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五) 水肿

7、问诊要点。 咳嗽、咳痰一 教学目的 学习咳嗽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和伴随症状与病因的关系,重点掌握痰的性质和量与咳嗽咳痰病因的关系,初步了解咳嗽、咳痰的发生机制。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咳嗽的常见病因。(二)掌握痰的性质和量与咳嗽咳痰病因的关系。(三)熟悉咳嗽的临床特点和伴随症状与病因的关系。(四)了解咳嗽、咳痰的发生机制。三 教学内容(一)咳嗽的常见病因。(二)咳嗽的临床表现、性质与病因的关系。1 咳嗽。2 咳嗽时间和节律与病因的关系。3 咳嗽音色与病因的关系。4 痰的性质和量与咳嗽咳痰病因的关系。(三)咳嗽与咳痰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四)咳嗽与咳痰的问诊要点。咯 血一 教学目的 在学习咯

8、血病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咯血的病因。(二)掌握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三 教学内容:(一)咯血的定义。(二)引起咯血的常见病因: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其他。(三)患者年龄、咯血量、咯血的颜色和性状与病因的关系。(四)咯血的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五)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诊断。发 绀一 教学目的 学习发绀的病因分类及各类紫绀的临床特点,一般了解紫绀伴随症状。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发绀的病因分类及各类紫绀的临床特点。(二)了解紫绀伴随症状。三 教学内容(一)紫绀的定义、动脉血氧饱和度与紫绀的关系。(二)紫绀分类及各类紫绀的临床表现特点。(三)紫

9、绀伴随症状与病因的关系。(四)紫绀的问诊要点。 呼吸困难一 教学目的 学习呼吸困难的病因、问诊要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肺源性呼吸困难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鉴别。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呼吸困难的病因。(二)掌握肺源性呼吸困难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鉴别。(三)了解呼吸困难伴随症状对病因诊断的帮助。(四)熟悉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三 教学内容(一)呼吸困难的定义。(二)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三)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分类及临床特点。(四)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五)引起呼吸困难的常见药物及化学物质。(六)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七)呼吸困难伴随症状及其对病因诊断的帮助。(八)呼吸困难的问

10、诊要点 呕 血一 教学目的 重点掌握引起呕血的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一般了解呕血的问诊要点。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引起呕血的常见病因。(二)熟悉呕血的临床表现。(三)了解呕血的问诊要点。三 教学内容(一)呕血的定义。(二)呕血的常见病因(三)呕血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与病因的关系。(四)呕血的常见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五)呕血的问诊要点 便 血一 教学目的在熟悉便血的常见病因的基础上,掌握便血颜色与出血部位的关系。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便血的常见病因。(二)了解便血颜色与出血部位的关系。三 教学内容(一)便血的定义。(二)便血的常见病因:上消化道疾病、小肠疾病、结肠疾病、直肠肛管疾病、全身

11、性疾病。(三)便血的临床表现:便血量与全身症状的关系;便血颜色与全身部位的关系;用隐血试验结果判断便血时应注意的问题。(四)便血的伴随症状及其与病因的关系。(五)便血的问诊要点 黄 疸一 教学目的 在重点掌握黄疸的病因学分类的基础上,掌握各类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了解黄疸伴随症状对病因诊断的意义。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黄疸的病因学分类,及各类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二)了解黄疸伴随症状对病因诊断的意义。三 教学内容(一)黄疸的定义。(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三)黄疸的分类。(四)不同类型黄疸其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特点的鉴别: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

12、性非溶血性黄疸。(五)黄疸伴随症状对病因的诊断意义。(六)黄疸的问诊要点。 意识障碍一 教学目的在熟悉意识障碍病因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二)熟悉意识障碍的病因。三 教学内容(一)意识障碍的病因:重症急性感染;颅脑非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外源性中毒;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二)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嗜睡 意识模糊 昏睡 昏迷及程度判定 谵妄(四)意识障碍伴随症状的临床意义。(五)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 第二篇 体 格 检 查第一章 基本检查法一 教学目的在熟

13、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的基础上,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二)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三 教学内容(一)视诊:全身视诊、局部视诊。(二)触诊: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触诊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三)叩诊:间接叩诊法、直接叩诊法、叩诊音。(四)听诊:用听诊器听诊的方法(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五)嗅诊:方法及嗅诊的意义。第二章 一般检查一 教学目的 在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正常状态与异常体征的基础上,

14、熟悉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正常状态与异常体征。(二)熟悉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三 教学内容(一)全身状态检查。1 性别。2 年龄。3 生命征。体温:测量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体温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呼吸、脉搏、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4 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的判定方法与临床意义。5 意识状态6 语调与语态7 面容与表情及其与疾病的关系。8 体位与疾病的关系。9 姿势、步态与疾病的关系。(二)皮肤1 颜色的辩认及临床意义。2 湿度与疾病的关系。3 弹性与疾病的关系。4 常见皮疹的辩认: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5 脱屑与疾病的关系。6 皮下出血。7 蜘蛛痣与肝掌及其临床意义。8 水肿:辩认方法及其程度。9 皮下结节的临床意义。10 瘢痕的临床意义。11 毛发颜色、分布、多少和变化对临床诊断的参考意义。(三)淋巴结浅表淋巴结的分布及检查方法、顺序,局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与特点。第三章 头 部一 教学目的 在了解头颅、眼、耳、鼻、口的检查方法及其正常状态的基础上,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二)了解头颅、眼、耳、鼻、口的检查方法及其正常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