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第一人称“我”在叙述上的得与失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351354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第一人称“我”在叙述上的得与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第一人称“我”在叙述上的得与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第一人称“我”在叙述上的得与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第一人称“我”在叙述上的得与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第一人称“我”在叙述上的得与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第一人称“我在表达上的得与失摘要:第一人称“我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下简称?磨坊?中的表达有得也有失。一方面,“我的表达实现了作者的风俗书写意图,同时结合小说大局部的第三人称表达而呈现出一种含混的主题风格,即历时主题、命运悲剧主题和性格悲剧主题的相互交织;另一方面,造成的小说结构不完整和“我极易被读者无视这两大缺陷也是十清楚显的。关键词:第一人称“我由来得与失一部小说就是一部表达,为了在表达时控制和影响读者,作家必须使用各种技巧。在各种技巧里面,就包含了人称这一表达视角的使用。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中指出,第一人称是拉丁词汇,原指古代剧场中演员们所戴的面具。从这个词

2、衍生出“剧中人物这一术语,用来指代在剧中出演角色的一系列演员,最后派生出英文单词“人某一特殊的个人。在近代文学的探讨里,“第一人称常用于指在一首叙事诗或一部小说里讲述故事的第一人称表达者,或一首抒情诗里的说话人。a乔治爱略特?磨坊?开篇有一个第一人称表达者“我,但这个“我却并没有贯穿始终,“我在?磨坊?里就像是一个局外人,从未卷入故事之中。这是一种十分有特色的表达方式,但历来对?磨坊?的研究却罕有论述,因此,笔者打算对这部作品中的这种表达做一些简单的探讨,分析一下它的得与失。一、第一人称“我在表达上的得首先,“我的表达完成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实现。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曾说:“作家的判断总是存在的

3、,对那些知道怎样发现这种判断的人来讲,它的痕迹总是明显的纵使作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他的伪装,他绝不可能使自己消失。b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文中的风俗书写是贯穿始终的,比方多德森和塔利弗家族的传统、流行的衣帽发式等。乔治爱略特有意将这部小说写成一部风俗史在小说里活动着的人物,包括主人公麦琪,都只能被放置在第二层的位置上。在这一层之上,小说需要一个全知叙事的最高层表达者。而第一人称“我既没有个人特征,也没有进入人物的活动中,并且“我的视线是横亘在读者和事件之间的,这完全符合作者写作意图的需要。第一人称“我的表达实现了乔治爱略特借以一个史家的眼光对圣奥格镇这一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及将来的演变作一个整

4、体的考察,以把这部小说写成一部风俗史的目的。其次,“我的表达造成一种时间上的含混,凸显了小说的历时主题。联系小说中“我描述的所有时间片段来看,我们发现,表达者“我在时间上纠缠不清。“我力图超越时间,好似置身于时间之中,又好似置身于时间之外,又仿佛时时刻刻在以一种超越的眼光在看一整个时间段。比方第一章“道尔考特磨坊门外的两段描写:我沿着河岸散步,倾听卑微宁静的水声,如同在倾听一个慈祥的聋子发出来的声音。这时候,在我看来,这条小河就像是我的活伴侣。我还记得那些枝条垂到河里的大柳树,我还记得那座石桥。c望着柔嫩的青苔,望着涨满水的小河和茁壮的草,我不禁爱上了水,而且羡慕那些在绢柳丛里的白鸭子,它们把

5、头深深地埋在水里,忘了它们在岸上的那副傻相。d在英文版的?磨坊?里,这两段话使用的都是一般现在时的时态,但却是在描述不同的时间段。我们仔细阅读会发现:“卑微宁静的水声转至“涨满水的小河。换言之,小河的水原来不是满的,现在却涨满了水,这里显示的就是两个不同的时间段,且在这两个时间里,小河的水深是不同的。对此,我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个疑惑:到底哪一个场景是现在发生的?这种时间上的含混表达了一种时间的变迁,即历时性。还有一个细节是关于塔利弗太太的扇形帽子:我可想不出扇形帽子是在多少年以前流行的那些帽子一定又快要流行了。在塔利弗太太將近四十岁的时候,这种帽子在圣奥格是算新式的,是件时髦的东西。e第一人

6、称“我是直接进行评论的。这里显示的时间也是比较含混的,我们只知道一个时间,就是“塔利弗太太将近四十岁的时候,但她将近四十岁的时候具体是哪一年,我们却无从得知。同时,“在多少年以前流行的“一定又快要流行了,表达了一种时间循环的倾向。扇形帽子是风俗史的表达之一,看似稳定、平面、静态的风俗,实际上是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的。而从“我评论扇形帽子的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风俗已经面临着一种逐渐蔓延开来的新式经济的冲击,显得脆弱而易碎。这也是历时主题的表达之一。最后,在“我的宏观视野下,小说呈现出一种命运悲剧主题。纵观整部小说,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小说里整体描写弗洛斯河的地方是比较少的,主要集中在

7、小说的第一章,而这恰恰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表达视角来写的。河流是一个经典的隐喻,它象征着“生命的河流。乔治艾略特在描写她小说的男女主人公汤姆和麦琪时,那么是讲述了他们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她是把一个人的一生当成一条河流来写的这个第一人称表达者就有一种全局的眼光,他看到的是人的整个一生。在小说的第一章里,表达者“我只是说了一个梦,但其实整个故事在“我眼里是已经完成了的。跟随这种超然的全局的眼光,我们会忍不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发出一种慨叹,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同时还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人就像蝼蚁一样,一直在做无谓的挣扎。我们从中体会到人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这样一种超越时间的宏观视

8、角就表达了一种命运悲剧主题。如果换作是第三人称的表达,我们就不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第三人称被詹姆斯称之为“反映者,是高度擦亮的镜子,用以折射复杂的心理体验。f假设跟随第三人称的表达,我们会更注意人物的性格,这会使得小说更像是一个性格悲剧。关于第一人称“我在表达上的得,总体来看,除了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外,就是形成了一种含混的主题风格。因为小说的主体局部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写成的,深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深入到了性格悲剧层面;同时从最高层表达者“我的宏观视野来看,又像是一个命运悲剧。此外,通过“我的表达还造成了一种时间上的含混,凸显了小说的历时主题。或许,在那种追求形式美的人看来,这是一种缺陷,但就我们

9、人本身的复杂性而言,这种含混的主题风格也不失为作品的一大特色。二、第一人称“我在表达上的失此前,我们谈到“我在表达上的得,但客观而言,这个第一人称表达者在小说中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我在表达上的丧失,造成了小说整体结构上的不完整。在正式讲述麦琪的故事之前,第一人称表达者“我是一直存在的:“啊,我的胳膊果真麻木了,我刚刚是把胳膊肘压在椅子的扶手上,梦见我站在道尔考特磨坊门前的桥上,它就像好多年前的二月里的一个下午一样。在我打盹以前,我正要把我梦见的那个下午,塔利弗夫妇俩坐在左边会客室里熊熊的炉火边所谈的话讲给您听。g但到小说的结尾,这个“我就完全消失了,结束于第三人称的表达:“他们至死不

10、别离。h关于“我在表达上的丧失,不管是作者真的忘了“我的存在,还是一种刻意的安排,就小说的艺术形式而言,造成结构上的不完整这一缺陷是不可否认的。其次,第一人称“我在阅读中容易被读者无视。20世纪英国小说家福特馬多克斯福特曾说:“你必须永远关注着你的读者。这就包括了全部的技巧。i显然,乔治艾略特是没有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的。因为表达者“我在小说中所占的篇幅非常少,而且忽隐忽现,到最后直接消失了,那么它本身及它所具有的价值就极易被读者无视。同时,也可能会有一局部读者关注到这个第一人称表达者“我的丧失,随之产生疑问,却得不到答案。就小说结构和读者阅读角度而言,第一人称表达者“我在小说中的缺点是非

11、常明显的。总而言之,完美的作品是不存在的。在乔治艾略特的?磨坊?里,第一人称表达视角的使用是一大亮点,也是一大缺陷。“我并没有贯穿始终,造成了小说结构的不完整,同时在阅读中极易被读者无视。但“我的表达又出色地完成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实现,形成的含混主题风格也使作品本身变得更加富有内涵。因此,在认同第一人称“我在表达上存在缺陷的根底之上,其在表达上的得上接第58页是值得肯定的。美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吴松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435页。美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复印版,付礼军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第160页,第95页。英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版,第3页,第4页,第6页,第5页,第475页。参考文献:【1】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M.吴松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2】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复印版M.付礼军译,广西:桂林人民出版社,1987.【3】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M.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