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35033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泥路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书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石槽村1.5公里水泥路建设项目二、项目主管单位:香坊区向阳镇人民政府三、项目建设单位:香坊区向阳镇石槽村村民委员会四、项目负责人:韩卫臣五、项目编制遵循的原则1、在村屯道路建设布局上遵循畅通、实用、突出重点,切实可行的原则。2、在施工进度上,合理安排各项施工任务,积极工作,按期保质完成道路工程建设项目。3、 在工程建设指导上,坚持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并用的原则。六、建设方案1、建设地点:向阳镇石槽村石槽屯、洪业屯2、建设规模:1.5公里3、技术标准:4级公路等级:平原微丘区4级公路路面结构:水泥路面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设计交通流量:

2、102辆/昼夜路基宽度:5.5米路面宽度:3.5米4、建设工期:2016年5月20日至2016年10月1日七、项目投资预算本项目投资预算为86万元,平均每公里 万元八、项目效益估算本项目建成通车后,可从根本上改善石槽村石槽屯、洪业 屯经济贫困落后的面貌,方便村民出行,促进交通运输业 发展,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九、结论村屯公路建设,是香坊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 施,通过对现有村屯道路状况的分析,依据现有经济发展 状况的调查,这2条路的建设是当地村民致富的希望,进行 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建设不仅在城市大

3、举 兴建,也在广大农村地区迅速开展起来,交通便利能够为 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能够加快农村地区的 经济发展速度。近些年,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喜人,但 是从大的范围看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 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才能保证农村地区公路建设稳步向前推进。一、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财务状况及收支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发生转变,公路建设也从以前的国家财政全包干向多 元化资金筹集方向转变,现在农村公路建设的筹集渠道非 常多元化,有国家拨款、社会集资、企业注资等等。而渠 道多元化也带来了财务管理和收支

4、方面的混乱问题,许多 部门对于资金的管理认识不够全面,只对自己的资金负责 而没有全局意识,整个资金的收支情况缺乏一个统一部门 进行协调管理,从而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财务状况和收 支状况混乱问题十分严重。(二)管理监督问题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步骤一般是先由发展改革委员会审批 建设项目的建设计划和申报材料,然后由交通管理部门对 公路的实际建设进行业务方面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公路建 设作为政府行为,建设业主一般都是公路项目的所在地政 府,地方政府在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对设计施工的具体事务 进行负责。虽然从环节运作方面看来,比较有调理,部门 内部都做到了全责分工,但是就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而言, 还是缺乏统一部门

5、进行领导疏通,从而比较容易出现环节 衔接方面的问题,引起沟通不畅,进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 的进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三)材料保管问题对相关人员材料、项目资料的管理保管保存时农村公路建 设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属于基层建设,建 设业主也基本是由各乡镇领导和村委会成员组成,加之基 层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公路建设相关业务较不熟 练,而且在思想认识方面也存在缺陷,并且基层领导及人 员的调动也比较频繁。以上种种原因就造成了材料保管方 面存在着严重问题,如项目资料无故遗失、人事档案无法 查实等等,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二、自然情况石槽村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镇中部,江南中环

6、路 73公里处。哈尔滨市属于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 季受蒙古西北气流控制,同时也受东部鄂霍次克寒流影 响,因此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夏季多受太平洋西伸北 跃西南气流的影响,炎热多雨。春秋两季短促,多风且干 燥。一年中寒暑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4.2T,极端最高温 度为36.7 T,极端最低 温度为-37.7 T ;年平均风速 为 3.6m/s ,年最大风速为26.0m/s ,出现风向为西南西 (SSW )风,年主导风向为S-SSW-SW的风向范围;最大 冻土深度为1.99m ;结冰期150天左右,采暖期180天;年 平均降水量为524.5mm ;年平均蒸发量1586.8mm ;年平 均气压

7、996.9Pa ;最大积雪深度41cm ;年日照时长 2571.1h ;年平均相对湿度约66%。属于寒带施工建设条件。三、社会经济状况该村共有2个自然屯石槽屯、洪业屯,耕地面积 亩, 户数540户,人口 2300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劳动力人,距离市区公里。目前有砂石路8.3公里,无水泥路,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及生活质量,村民对此反应强烈。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该路是石槽村的重要通道,该村是香坊区重要的蔬菜生产 和水稻种植基地,但是每到雨季道路十分泥泞,造成里不 出,外不进的闭塞情况,严重制约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改 变贫困状况,就要创造一个良好地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这 条

8、路,也可吸引外商到这来投资办企业,加快当地经济的 发展,既发展了农业生产,又富裕了农民,为该村尽快脱 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利条件。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这条路是香坊区公路发展规划的村级公路,它的建成将加 快全区村村通水泥路的步伐。修建这条路,一直是该村党 组织和广大群众的迫切希望和奋斗目标,农民和村委会修 理的积极性很高。也是区委、区政府、镇党委、政府的愿 望。区镇两级对公路项目的设计、施工进行具体管理,采 用招投标的办法,招有施工资质和经验的施工队进行施 工,只要筹集资金的办法恰当,合理安排工期,本项目工 程保质保量的竣工是完全可行的。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

9、车为标准车型。除受限 路段外,农村公路设计速度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有关 规定执行,受限路段的设计速度推荐按不低于10km/h控 制。不同路段交通量变化较大时可采用不同标准分段实 施,不同设计速度的路段应设置过度段,变更点应选择在 驾驶员能够明显判断路况发生变化的地点,并设置警示标 志。一条路线宜采用同一净高,一般不宜小于4.5.m。经技术经 济论证可以适当降低,但应满足当地农村公路的运输需 求。一、路线的一般规定1、路线设计应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条件, 根据工程造价、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 经济论证,合理运用技术指标,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 方面要素,保证线形连续、均

10、衡,行车安全。2、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少拆房屋、少动迁公 用事业管线;充分利用旧路,安全利用原有桥隧,避免大 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方面农民出 行,服务城镇化;注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相 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3、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沼泽等地质不良地 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必须穿越时应缩小穿越 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二、路基宽度要求(包括车道和路肩宽度)应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规定,其中受限路段双车道路宽度应不小于5m,单车道路 面宽度应不小于3m。采用单车道路面的,单侧路肩宽度应 不小于0.75m。单车道公

11、路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 车道应设在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车辆的有 利地点,路基宽度不宜小于 6.5m ,有效长度不应小于 20m。连续的长陡坡下坡路段,危及行车安全处应设置避 险车道。受限路段一般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10% ,海拔2000m以 上或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当采用最大纵坡 时,其最大坡长应不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受限路段设有超高的平曲线,其合成坡度值不宜超过11% (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除外)。受限路段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最小圆曲线半径、最小 坡长、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等技术指 标,经技术经济论证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出

12、现不利因素的 组合,并设置交通安全设施,保证行车安全。当受限路段采用回头曲线时,其技术指标宜参照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JTJ-97 )有关规定,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 定,并应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和必要的限速标志。三、路基路面的一般规定1、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地 形、地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尤其应重视 排水与防护设施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 经济合理。2、因受自然、经济和其他条件限制不能一次到位的路面工 程,应按照总体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先通后畅,使前期 工程在后期能充分利用。3、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路段,应做好调查研究,结合 当地实践经验进行个别设

13、计。四、建设标准路基宜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建筑,一般路段路肩边缘应高 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0.5m以上,确保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沿河及受水侵淹的路段路基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 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m安全高度。其中四级 公路设计洪水频率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路基压实。当采用砖块、片(块)石、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连锁块路面时,路基压实度可适当降 低。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或因缺乏压实机械及 未做分层碾压导致压实度不足的填方路段,应暂缓实施路 面工程或采取简易路面过度,待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后再铺 筑新路面。路基防护应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及地产材料等情况针对易 塌

14、方的高边坡、不稳定的高路堤、受冲刷较大的沿河路段 等重点路基部位,采用护岸、挡土墙、石砌护坡、石笼、 抛石等工程防护和种植灌木等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 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地形特别险峻、工程量巨大、易发生塌方的改建路段,在 满足机动车通行的前提下,可维持原路基和防护的稳定状 态,同时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路面类型应根据 交通量、自然和社会环境、地产材料和建设资金状况等因 素合理选用。1、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2、一般地区可采用沥青贯入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 治、石块、混凝土块、砖块等类型路面。3、分期修

15、建的工程可采用砂石、贫混凝土砂砾等类型路面。4、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泥石流路段上可修建过水路面。5、山势险峻、急弯、陡坡路段应采用摩阻系数较大的路面,潮湿和过湿路段不应采用砖铺路面。6、积雪冰冻地区,公路等级较低的路段不宜采用沥青路面 和水泥路面,宜修建砂石路面。应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合理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各结构层厚 度,有条件时按规范计算确定;受条件限制的,可适当降 低,但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最小厚度。各类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结构层结构层类型施工最小厚度(cm )铺装路面沥青混凝土3.0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厚18.0简易铺装路面沥青石屑1.5沥青碎石2.5沥青贯入式4.0沥青砂1.0沥青表面处治1.0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6未铺装路面砂石路面10砖块路面12水泥混凝土块路面10块石路面15基层水泥稳定类15石灰稳定类15工业废渣类15柔性基层8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农村公路,如载重车辆较多的矿区 公路等应结合实际交通量及交通组成情况进行专项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应结合沿线气象、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 条件,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设施,并与沿线桥 涵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