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案Word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350320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教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经济学基础教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经济学基础教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经济学基础教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经济学基础教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教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教案Word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经济学基础简明教程教案(三年制高职)教师:杜俊创班级:16经济管理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经济学基础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培养学生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经济学基础具体教学目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要求与课时分配(一)教学要求1、在教学目标上,西方经济学以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以掌握经济理论为基础。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西方经济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构建体系,并建立

2、动态更新机制。3、在教学方法上,西方经济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讲解。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参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讲授与多媒体结合。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主要研究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2、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资源配置与充分利用问题。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难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

3、方法(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二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线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均衡分析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四、经济模型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一、微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需求和供给,然后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最后从量上分析价格、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程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掌握供求规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价格形

4、成的条件、过程、变动及其对经济的调节,能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2、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3、均衡价格的含义、决定及变动4、供求定理5、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6、需求价格弹性难点:1、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与需求(或供给)变动的区别2、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的应用(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需求理论一、需求的概念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三、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第二节 供给理论一、供给的概念二、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函数三、供给表、供给曲线及供给规律四、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第三节 均衡价格 一、弹性的

5、概念:。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四节 弹性理论及应用 一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二供给弹性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说明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等基本概念,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能够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把握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4、消费者均衡的公式 5

6、、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6、消费可能线的含义7、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难点:消费者均衡(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效用理论一、效用与效用函数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三、消费者均衡四、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一、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二、 无差异表和无差异曲线三、 预算线四、消费者均衡第三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一.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二恩格尔-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第四章生产者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这种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是一种实物关系。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产、生产函数、脊线、生产扩展线等基本概念,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变动规

7、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真正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意义、规模报酬和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3、规模报酬的含义与原因4、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 5、等成本线的含义 6、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公式与图形难点: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3、规模经济(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产函数一、厂商二、生产函数第二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三入使用量的合理区域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一、 等产量线二、 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与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三、射线、

8、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域第四节 规模经济一模收益的含义二、规模收益的变动第五节 规模报酬一、等成本线二、最佳要素组合三、扩展线第五章成本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仍然是分析生产者的行为,所分析的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成本是用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收益是用货币来表示产量。所以,这章所分析的是用货币表示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有关成本、收益和利润的基本概念;区分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不同含义;了解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划分标准;理解成本、收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掌握并运用利润最大化原则说明厂商在生产经营中如何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2、短期

9、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3、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4、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5、机会成本的含义难点:1、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2、长期平均成本的形成过程(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成本概念一、 市场结构二、厂商收益与利润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和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一、 瞬时均衡二、 短期均衡三、 短期供给曲线四、完全竞争行业(市场)短期均衡第四节 企业收益与利润最大化一、行业长期均衡和厂商长期均衡二、长期供给曲线第六章市场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分析厂商在不同市场上的行为,即在不同的市场

10、上厂商如何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决定来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市场结构及厂商均衡理论,掌握四种市场的含义与特点,掌握各种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和收益规律及曲线,熟练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特点和成因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3、产品差别的含义4、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的方式难点:各种市场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分析(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一、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二、完全垄断的成因三、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一、短期

11、均衡二、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三、关于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一、 实行差别定价的条件二别定价的类型三、实行差别定价的意义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一、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及分类 二独立行为的寡头垄断模型 三、勾结性的寡头垄断模型 第七章分配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即收入分配的决定。分配问题也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以及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 能够运用基尼系数说明收入分配的状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2、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3、生

12、产要素价格的决定4、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难点: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2、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引致需求与要素使用原则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种要素(如劳动)可变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多种要素可变(假定劳动和资本可变)四、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五、要素价格的决定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一、 工资的决定二均衡地租的决定四、 资本市场与利息的决定五、 利润的决定五、产量分配定理第八章市场失灵和政府(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理解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外部性以及垄断等的存在,

13、都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有必要运用微观经济政策来解决某些市场失灵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微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2、公共物品的特征3、反托拉斯法4、自然垄断5、治理外部性问题的措施6、科斯定理难点:市场失灵的原因(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公共物品1、微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二、公共物品的特征第二节 垄断及其政府管制一、反托拉斯法二、自然垄断第三节 外部性问题一、 外部效应三、 治理外部性问题的措施第四节 收入分配均等化政策一、科斯定理二、市场失灵的原因三、收入分配的均等政策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国民收入核算是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前提条件。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理解

14、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总量指标,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指标,即国内生产净值、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并弄清这些总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宏观经济循环模型及其恒等关系,为学习下一章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打下基础。(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2、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4、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难 点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二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四、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第二节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一、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第三节 国民收入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及修正一、国民收入生产总值指标的计算及其缺陷二、国民收入生产总值指标的修正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章,所论述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与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