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348892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178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1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年)广东省林业勘测设计院一九九八年九月目 录前 言第一章 基本情况(1)一、规划范围及区域的基本情况(1)二、广东省红树林现状和分布(3)三、红树林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四、红树林建设存在问题(6)第二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8)一、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2、(8)二、规划依据(9)三、规划期限与规划目标(9)第三章 红树林建设规模与规划安排(10)一、红树林建设规模(10)二、规划安排(10)第四章 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1)一、现有红树林管护规划(11)二、新造红树林规划(11)第五章 科研与科技交流规划(15)一、科研内容和项目(15)二、科技交流规划(15)第六章 红树林建设规划投资估算(16)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二、投资估算(16)三、资金筹措原则及渠道(17)第七章 红树林建设效益与评价(18)一、生态与社会效益(18)二、经济效益(20)第八章 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21)一、加强宣传,提高对红树林建设的认识(21)二、加强领导

3、,落实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21)三、科技兴林,严格把关(21)四、加强林政管理,依法治林(22)五、广开资金渠道,加大对红树林建设及科技的投入 (22)附表1-4(23-29)附件: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1999-2005年)评审意见(30)前 言广东省沿海地区有38个县(市、区)和4个国营林场,海岸线总长5704.0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3041.06公里,岛屿岸线1805.81公里,江河出海口岸线857.17公里。在沿海岸线中,泥岸线长1288.36公里,适宜红树林生长的滩涂长度达493.9公里,面积5.16万公顷,历史上是我省红树林分布地带。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

4、木本植物群落,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海湾、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对红树林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各地忽视了对沿海滩涂红树林的建设和保护、致使红树林人为破坏严重,在滩涂红树林区出现随意采伐、围垦、养殖和无序开发等现象,严重破坏了沿海滩涂地区的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全省红树林面积仅存1.47万公顷(22.1万亩),除湛江市、深圳市福田保护区有较大面积的红树林外,其它地区只有零星分布。红树林大面积的减少,破坏了海湾和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降低其净化环境污染、防浪护堤护岸、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恢复和发展我省红树林,对保护生物

5、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维护海湾和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我省的红树林建设,是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333.33万公顷(五千万亩)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内容之一。1998年3月中旬以来,我省南澳、深圳、珠海、惠东、阳江等地海域先后爆发了大面积的赤潮,造成这些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赤潮发生后,广东省林业厅邀请了华南农业大学、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省林科院等单位的专家进行座谈,探讨赤潮与红树林的关系,专家一致认为:赤潮的发生一红树林及珊瑚资源的严重破坏有密切的关系。为恢复和发展我省红树林,充分发挥红树林及其湿地系统在维

6、护海湾河口地区生态平衡、保护水产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减少赤潮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1998年6月,省林业厅就红树林的建设资金问题,请示了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在征求省财厅、省海洋与水产厅和省环保局的意见后,要求省林业厅对红树林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提出在我省沿海潮间带大面积种植红树林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后再报批。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组织林业第二次创业,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决定和关于巩固绿化成果,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文的精神,广东省林业厅组织编制广东省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广东省林业厅成立了沿海红树

7、林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由副厅长陈俊勤同志任组长,厅助理巡视员兼营林处处长丘国栋同志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厅办公室、营林处、林政处、计财处、科技处和省林业勘测设计院。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营林处,办公室主任由丘国栋同志兼任。省林业勘测设计院成立规划小组,负责规划的具体工作。规划从1998年8月20日开始,到1998年9月底结束,历时一个多月,在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查规划和访问专家的基础上,编制出本规划送审稿。1998年11月13日省林业厅组织了由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海洋与水产厅、省环保局、省林业

8、厅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规划送审稿进行论证评审。经过与会专家的充分讨论和评议,通过了规划,并对规划送审稿提出了补充、修改意见,我们对规划送审稿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形成了本规划。规划工作是在省林业厅沿海红树林建设规划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得到沿海有关市、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使规划工作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规划范围及区域的基本情况广东省红树林在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南自徐闻县的五里镇三塘村(北纬2013),北至饶平县的柘林港(北纬2342),东经10943至11720的沿海县(市、区)均有分布。具体分布

9、的市(县、区)有:潮州市的饶平,汕头市的澄海、南澳、潮阳、达濠、升平、龙湖,揭阳市的惠来,汕尾市的城区、海丰、陆丰,惠州市的惠东、大亚湾,东莞市,深圳市的特区、宝安、龙岗,广州市的番禺,珠海市的淇澳、斗门,中山市,江门市的新会、台山、恩平,阳江市的阳东、阳西、江城、海陵,茂名市的电白、水东,湛江市的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吴川、麻章、坡头、东海等。涉及14个(地)市,38个县(市、区)。广东省红树林建设规划区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区内有广梅汕、京九、广湛铁路贯穿东西南北。有广深汕、佛开高速公路,各县(市)均有国道经过,省(地)市级公路密布,乡道四通八达,构成陆路交通网络;内河交通:千吨以下航道有

10、广州至江门、东莞、惠州等;海运交通有万吨以上的船只来往广州至汕头、深圳、珠海、湛江、香港、澳门和世界各地的航道。广州、汕头、深圳、珠海、湛江等港口成为我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进出口岸 。区内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有珠江、韩江三角洲平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为红树林的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广东省红树林分布区地处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23,年降雨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平均每年有45次台风、热带风暴袭击,台风、热带风暴、赤潮等自然灾害频繁。区内的地势多为平原和台地,其中有东江、西江、北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有韩江、榕江、练江下游的潮汕平原。台地多分布在阳江市以

11、西至雷州半岛。广东省的海岸曲折多弯,海岸线长达5704.0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3041.06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805.81公里,江河出海口岸线857.17公里。共计有92条大小河流流入海洋,其中较大的有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榕江、练江、漠阳江、鉴江、雷州青年运河等。红树林地区的土壤多为滨海沙土和滨海盐土。其中滨海砂土多为高潮和潮水沟浸渍或风渍而成,适宜人工栽植木麻黄树;滨海盐土多为浅海沉积或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淤泥深厚,土壤肥沃,适宜红树林木生长。广东省红树林在世界红树林的区系中,属东方群系,种类丰富。据调查统计,广东省红树林的树种有15科24种,其中粤东岸段有7科8种,粤西岸段

12、有15科24种。主要树种有白骨壤(At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秋茄树(Kandelia candel)、角果木(Ceriops taga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 conjugat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等。广东省天然红树林主要类型有: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秋茄林、木榄林、海漆林。人工红树林主要类型有:

13、木榄林、红海榄林、秋茄林、海桑林、无瓣海桑林(引种)等。 二、广东省红树林现状和分布据调查统计,广东省沿海现有滩涂面积8.6万公顷,其中适宜红树林生长的滩涂面积5.16万公顷。现有红树林面积1.47万公顷,尚有宜林滩涂3.69万公顷,现阶段能(规划)种植的有2.0万公顷,因水深暂未能(规划)种植的有1.69万公顷。在现有红树林面积(14700公顷)中,湛江市有12439公顷,占全省的84.6%;茂名市680公顷,占4.6%;阳江市620公顷,占4.2%;深圳市330公顷,占2.2%;江门市290公顷,占2.0%,其他(地)市仅为零星分布。(详见附表1) 三、红树林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广东省沿海

14、地区面临海洋,海岸线长,是我国受台风、热带风暴侵袭最频繁的一个省份,每年510月都有台风、热带风暴入侵,平均每年45次登陆,热带风暴往往带来海潮、暴雨,严重地威胁着我省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我省沿海地区海水污染严重,产生藻类爆发性繁殖,致使赤潮时有发生,对水产养殖业危害极大。如9615号台风,全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0多亿元。1998年57月间发生的赤潮,全省直接经济损失数以亿元计。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常绿植物群落,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有效抵御、减轻海潮、风浪等自然灾害和保护沿海湿地生物多样

15、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搞好本省红树林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一)红树林能有效抵御和降低自然灾害对堤围的为害。由于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而且盘根交错,能牢固地扎根于海滩淤泥上,形成一道与海岸线相平行的天然屏障,因此,具有防浪护堤、护岸功能。据测定,复盖度大于40%、宽度100米左右、高2.54米的红树林带,消浪系数可达80%以上。因此,科学合理地营造完整的红树林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海潮、风浪的冲击,有效地保护堤围的安全,从而达到保护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例如廉江市高桥镇红寨围,一九四七年筑建,围垦内有六千多亩农田,五十多年来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狂风恶浪的袭击,但堤围仍安然无恙。原因就在于堤外有几千亩红树林保护。(二)红树林能不断扩大滩涂和陆地面积。大多数的红树林种类具有发达的根系。庞大的支柱根相互交错,有的种还有板状根或气根,能固结土壤,促进淤泥沉积,不断扩大滩涂面积,随着滩涂面积的增加,陆地将不断向海洋扩展,因此,红树林直接参与“造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