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思考题-重点及答案纯属个人总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348036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思考题-重点及答案纯属个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思考题-重点及答案纯属个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思考题-重点及答案纯属个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思考题-重点及答案纯属个人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思考题-重点及答案纯属个人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思考题-重点及答案纯属个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思考题-重点及答案纯属个人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 .组织、器官、系统概念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不同组织有机组合构成器官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2. 标准的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3. 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一些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学业运输到达靶细胞发挥其作用称为远距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广泛又称为全

2、身性 体液调节,有些激素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局限,又称为局部 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1 .人体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感觉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4. 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被覆上皮:1. 单层扁平上皮 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有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为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衬于心、 血管和淋巴管腔面者称内皮,分布在心包膜、胸膜和腹膜表面者称间皮。主要功能为润滑、减少摩擦,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等。2. 单层立方上皮由

3、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 处。有分泌和吸收功能。3. 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呈长椭圆形并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分布于胆囊、胃、肠粘膜和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等处。大多有吸收和分泌功能。在肠粘膜的柱状细胞之间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以润滑和保护上皮。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梭形、锥形、柱状和杯状细胞组成,以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纤毛。因其上皮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等,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侧面观貌似复层,实为单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粘膜。 有保护和分泌功能。5. 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

4、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故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凡在最表层形成角质层者,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不形成角 化层者,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粘膜。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6. 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容积的大小而改变。主要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5. 结缔组织包括哪些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6.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点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可呈圆形、锥体形、星形、梨形等。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分支多,分支上

5、可见大量的树突棘。轴突的形态细长,分支少,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如何形成静息电位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在安静状态时,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的非门控的钾通道持续开放而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同时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液,因而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K+外流,导致膜内正电荷减少,而膜外正电荷增多,这就形成了以内负外正为特征的膜电位。膜电位所产生的电驱动力会阻止K+继续外流,最后当两个方向的力量达到平衡时的膜电位就是静息电位。(K+外

6、流)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膜电位首先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起膜电导的变化,先是钠电导迅速增加,大量Na+内流导致快速去极,此后钠电导减小,钾电导增加,大量K+外流导致快速复极。3. 极化、去极化、复极化、阈电位等的概念静息状态下膜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膜电位负值增大的过程称为超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 程称为去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第四章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骨的结构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支配。2. 人体骨的数量2067. 试述成人的骨与骨连结有哪些特点是与直立、行走、劳动相适应的?

7、 面颅退居较小比例,脑颅发达。 上肢骨骼轻巧灵活,下肢骨骼粗壮,关节牢固 胸廓横径大于矢状径,上宽下窄 足弓的形成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 血液2.血型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动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二、问答题3. 交叉配血试验及其结果分析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实验,称为交叉配血主侧;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做配合实验,称为 交叉配血次侧。 如果交叉配血试验的两侧都没有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以进行输血,如果主侧 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起凝集反应,而次侧有凝集反

8、应(这种情况见于将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或 AB型受血者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则只能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少量、缓慢输血,并注意密 切观察,如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体循环、肺循环、微循环、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正常值当心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射入主动脉,再经主动脉的各级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与组织和 细胞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成为静脉血,再经过各级静脉回流,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返回右心房, 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也称大循环。自体循环回右心房的静脉血进入右心室后,从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

9、,并在此进行气体交换,成为氧饱和的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肺循环,也称小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在心舒末期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心率是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正常范围为每分钟 60100次。收缩压为100120mmHg收缩压为6080mmHg.二、问答题2. 心传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的节律性舒缩。心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等。5. 试述心脏的位

10、置、各瓣膜的名称及作用。心位于胸腔的中纵膈内,外面裹以心包。心前方正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对第 58胸椎,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心尖朝向左前下方,游离,由左心室构成,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 cm处。右房室口处有三片略呈三角形的瓣膜,称为三尖瓣(前瓣),每片瓣膜通过腱索和乳头肌相连。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关联,可防止血液向心房逆流,从而保证了心室的射血功能。右房室口左上方有肺动脉口,口周围有肺动脉瓣,阻止血液逆流入心室。左房室口处有二尖瓣(后瓣),通过腱索连于乳头肌。左心室内有主动脉口。口周围有主动脉瓣,防止血液向左心室逆流。6. 心

11、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是什么?P波: 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P波波形小而圆钝。历时 0.080.11s,波幅不超过0.25mV.QRS波群:代表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正常QRS波群历时约0.060.10s,代表心室肌兴奋扩布所需 的的时间。T波:反映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波幅一般为0.10.8mV.在R波较高的导联中T波不应低于R波的1/10。T波历时0.050.25s。T波的方向与 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同。U波:是T波后可能出现的一个低而宽的波,方向与T波一致。U波的意义与成因均不十分清楚。PR间期: 是指从P波起点到QRS波七点之间的时程,为 0.120.20s。PR

12、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由心房、方式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故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在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延长。PR段: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 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代表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和房室束传导形 成的电位变化。QT间期: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过程;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所经历的时间。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呈反变关系。ST段:指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之间的时段,它代表心室各部分细胞均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个部分之间 没有电位差存在,曲线位于基线水平。第七章呼吸系统一、名词解释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

13、为 肺活量。二、问答题1 .肺通气的原动力和直接动力是什么?呼吸运动 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5.呼吸系统结构和上下呼吸道的区分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6.试述胸内负压的形成原因及意义。胸膜腔负压的形成是因为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并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生长速度比肺快,从出生后第一次呼吸开始,肺便被充气而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而胸廓则因为肺的牵拉容积小于其自然容积,因而,在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始终受到肺和胸廓两个弹性体所产生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回缩力的作用,肺的弹性回缩力的方 向向

14、内,而胸廓的弹性回缩力的方向向外,其结果使胸膜腔内的压力成为负压。生理意义: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并随胸廓的运动而张缩,保证肺通气和肺换气顺利进行。2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胸腔淋巴液和静脉血回流。8. 呼吸运动形式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其特点是呼吸运动较为平稳均匀,每分钟呼吸频率约为1218次,吸气是主动过程,呼气是被动过程。机体活动时,吸入气中C02含量增加或 O2含量减少时,呼吸将加深、加快,这种形式的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或深呼吸,这时除膈肌和肋肌间外肌收缩外,胸锁乳突肌、胸肌和背肌等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廓进一步扩大,吸气运动增强,吸入更多的气体。用力呼

15、吸时,除吸 气肌舒张外,还有腹壁肌、肋间内肌等辅助呼气肌主动收缩,此时呼气动作也是主动过程。肋间内肌收缩时使胸 腔的前后、左右径进一步缩小,呼气运动增强,呼出更多的气体。腹肌收缩使胸腔容积缩小,协助呼气。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如果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肋间外肌的活动,则胸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胸式呼吸。如果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膈肌的活动,腹壁的起落比较明显,称为腹式呼吸。通常成人呼吸运动呈现腹式和胸式的混合式呼吸,在婴儿(胸廓的发育相对迟缓)、胸膜炎、胸腔积液等使胸部活动受限时以腹式呼吸为主。在肥胖、 妊娠后期、腹腔巨大肿块、严重腹水等情况下,膈肌运动受阻,则以胸式呼吸为主。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问答题1 .消化系统有哪些功能?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为一条粗细不等的管道。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又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机体的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