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七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346556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七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设计思路按照教育进度又到了实施“动物”主题的时候,其实对于现在的小班幼儿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早已通过电视、绘本、故事、玩具、游动物园等方式对一些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主题活动中除了可以提供机会让幼儿运用自身的经验,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认知,还能如何推动幼儿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呢?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期,他们对动物的经验较多停留在对名称、明显的外形特征、叫声等外显的特征把握上,因此,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幼儿主动运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来学习的游戏情境。于是,我设计了学习活动“猜动物”。活动中教师仅需要提供一些动物的照片和卡片,设置简单的游戏规则,由幼儿决定

2、玩法。活动玩法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不能直接说出动物的名字”,这就迫使幼儿只能用其他方式来表现动物的特征。通常幼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但如果遇到不会叫(长颈鹿)、或叫声雷同(狮子、老虎)、或动作相仿(马、斑马)的动物,幼儿就不得不再加以辅助说明,即用语言来描述动物的特征,所以游戏情境中教师提供逼真的动物照片或卡片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对于正在猜的幼儿来说,他们听到、看到同伴所表征的特征,首先就会联系自身已有的经验来判断是什么动物:而当同伴的表征同时指向两个或两个以上动物共有的特征时,猜的幼儿就会很着急,因为“猜出动物”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于是他们会主动地想办法参与,通过提问、质疑

3、、帮助等方法丰富表征使自己能尽快猜出动物。同伴之间的互动是直接的、自然的,教师只要在一旁“推波助澜”即可。活动目标1.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征动物的明显特征,并能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2.体验猜想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各种常见动物的照片和卡片(尽可能是动物的照片,卡片上的动物形象不宜是卡通形象)。展示板:前面贴有五张动物照片(兔子、斑马、马、熊猫、狗);后面贴有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卡片。活动过程一、第一轮游戏(一)出示展示板前面贴的五张动物照片(兔子、斑马、马、熊猫、狗)。【设计意图:游戏刚开始,就让幼儿能看到五个动物,幼儿猜动物时除了可以运用自身的已有经验,还可以用排除法、对应法来猜动物,这样的

4、方法或许对幼儿来说更方便。】(二)介绍玩法:让幼儿从五个动物中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不能直接说出动物的名字,要想办法让同伴猜出是什么动物。主要提问:1.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猜出你喜欢的动物呢?2.你还有其他方法让大家来猜吗?3.猜动物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他(她)选的是什么动物吗?【设计意图:选择这五个动物是为了便于幼儿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如幼儿会用“汪汪汪”的叫声来表征狗;双手在头顶做成“耳朵”状,用一蹦一跳的动作来表征兔子;用单腿在前的跑的动作表征马。但是,如果选的是斑马如何用动作表示呢?怎样区分马和斑马呢?也许幼儿会用语言来描述斑马的皮毛颜色黑与白,这恰巧又和熊猫的皮毛颜色相一致

5、,幼儿又会如何表达呢?教师有意识地选择这五个动物就是想为幼儿设置障碍,提高游戏的可玩性和难度。】主要关注:活动中幼儿是否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幼儿是否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表征。教学策略:当有的幼儿一下子想不出表征的方法时,教师可鼓励其他幼儿帮助这名幼儿。【设计意图:这样的策略既缓解了幼儿表征不出时的尴尬,又使游戏能继续进行,还能加强同伴间的互动。】二、第二轮游戏利用展示板后面的动物卡片玩猜动物。玩法:请幼儿到展示板后面,悄悄选定一个动物,然后再到前面来让大家猜(不能直接说出动物的名字,要想办法让同伴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大家猜对了,就把这个动物贴到展示板前面,幼儿集体验证。【设计意图:展示板后面的动物

6、卡片和前面的五个动物形象不重复;当幼儿看不到动物卡片时,他们只能运用自身经验来猜动物,这样就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而且更有神秘感和趣味性。】主要提问:1.现在动物们都躲起来了,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呢?2.如果他(她)做的动作(或说的话)还是没能让你们猜出这是什么动物的话,你们想不想问问他(她)呢?【设计意图:鼓励猜动物的幼儿提问、质疑,增加他们互动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思维方式的机会。】主要关注:1.幼儿运用了哪些已有经验来进行判断和猜想。2.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否存在理解上的误差。教学策略:1.及时肯定能运用不同方式或多种方式表现动物特征的幼儿。2.当幼儿因互动中

7、存在理解上的误差而猜不出来时,教师要采用鼓励和正面引导的方法:(1)及时公布答案,大家共同出主意寻找合适的表征方式。(2)鼓励幼儿追加提示:先不把答案说出来,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继续猜?(3)鼓励猜动物的幼儿使用各种方法猜出动物。三、延伸游戏幼儿可以自己想一种动物(卡片上没有的),让大家来猜。主要提问:这次要增加难度了,请想一种卡片上没有的动物,然后想办法让大家猜出来,行不行呀?【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多次游戏之后。有的幼儿喜欢或了解的动物卡片上没有,通过延伸游戏能进一步满足幼儿的个体需要,以及创造各种表征方式。】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二)设计意图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感

8、知面料的特点,二是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触摸感觉。幼儿对服装面料没有相关经验,更缺乏较为细致的触摸、感知,特别是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幼儿的着装也逐渐增厚,这正是一个可利用教育资源。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感知服装面料的特性,并由面料扩展到对其他事物、概念的认识。在寻找、发现的同时,有意让幼儿接触、观察、比较,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活动目标1、感知服装不同面料的特点。2、有较敏感的触摸感觉。活动准备1、家长和幼儿一起到商场摸各种服装,感知服装面料的不同。2、用棉、皮、毛制成的服装设置展览会。过程建议1、参观展览,感知服装面料的不同。大家自由参观,教师引导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掂一掂,发现其不同。2、感知、触

9、摸、比较。(1)不同面料的比较感知:在三个盒子里分别放人棉、皮、毛三种不同的面料,请幼儿触摸后猜猜里面是什么?为什么?(2)与周围各种物体的对比感知:摸摸自己的脸、教室的墙,说说对比感觉的不同(墙硬、皮肉柔软)。3、了解面料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1)思考讨论: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面料做衣服?(季节、喜好、人的身体不同部位、环境、工作等)(2)启发孩子讲述自己穿过的衣服。延伸提示游戏:请你帮帮我。冬天来了穿什么?夏天到了穿什么?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三)一、活动目标:1、在情景故事中懂得做事时有时要轻轻的,尽量不妨碍别人。2、培养幼儿大胆表现的能力。二、活动课时:三、活动准备:1、排练情景故

10、事;2、画纸、油画棒每人一份四、活动重难点:重点:教育孩子要有意识的轻轻做事。难点:情景表演。五、活动过程:1、观看故事第一段这是谁的家?(红红的家)今天我带来了“轻轻”的故事。幼儿观看故事。家里都有谁?妈妈做了什么事情?妈妈是怎么做的?红红和妈妈都起床了,爸爸为什么还睡得那么香呢?红红和妈妈为什么轻轻地做事呢?我们一起接着看。2、观看第二段幼儿观看第二段,教师加上旁白:一天早晨,爸爸下班回家睡觉,妈妈就轻轻起床了,她轻轻穿衣,轻轻地穿鞋,轻轻地跑过去叫醒红红。爸爸为什么还在睡觉?妈妈和红红为什么要轻轻地做事“小结:原来红红和妈妈轻轻地做事,是为了不影响爸爸睡觉。3、欣赏歌曲(小猫,你别吵改编

11、),参与表演我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幼儿欣赏歌曲。我相信孩子们也会像故事中的妈妈和红红一样关心爸爸,现在,我来做妈妈,你们做红红。师幼边唱歌曲边表演。4、通过讨论进一步让幼儿理解做事有时要轻轻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场合做事要轻轻地,不影响别人,那么你知道作哪些事要轻轻的?幼儿自由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5、拓展讨论你们说了许多做事要轻轻的,那么是不是没一件事情都要轻轻的呢?幼儿讨论后,各自讲述自己的想法。对了,做事要看场合,有时要轻轻的,那么怎样让别人知道呢?6、设计标记请和好朋友讲讲你想怎样提醒大家做事要轻轻的?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现在请你们在画纸上设计自己的标记。幼

12、儿设计、制作。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四)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让幼儿探索,学会打开几种食品包装,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2、继续深化“自己动手”的思想意识,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优良品质。3、继续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学习新词“剥”(bo)。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重点与难点:掌握一些剥食品包装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依赖别人,会自己动手剥。活动准备:1、幼儿准备:每人一份含有各种包装的糖果、一次性口杯;每组一份可供选择的动物贴纸。2、教师准备:幻灯仪器、“生日歌”音乐磁带、录音机、“祝你生日快乐”歌表演V

13、CD、狗宝宝家图片、狗宝宝毛绒玩具一只、装有各种包装的食品篮。活动过程:(一)“狗宝宝过生日”引入,带出活跃热烈的气氛。1、播放生日歌,引发幼儿的兴趣。2、出示狗宝宝,引入游戏的主题。(二)通过“狗宝宝送礼物”的游戏环节,在尝试中知道不同包装的开启方式。1、出示礼盒,摸礼物。教师出示礼盒,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摸礼物,激发其积极参与的欲望。2、说说礼物,尝礼物。通过提问,让幼儿说说他(她)得到的礼物,引导发现包装的不同。通过尝试,让幼儿自己打开礼物品尝,探索不同的开启方式。3、讨论尝试结果,知道开启方式。通过讨论,让幼儿说说怎么打开礼物,从中学习科学的开启方式。教师结合顺口溜加深印象。通过比

14、较,让幼儿感受较好的开启方法,从中学习较难的技能。教师结合讲解示范正确引导。教师小结,引出学习新词“剥”(bo)。(三)通过“帮狗宝宝剥糖果”的游戏环节,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规则:帮狗宝宝招待小动物,帮忙剥开糖果贴上(请谁吃的)小动物头像。要求幼儿数数剥了几颗糖。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教师总结幼儿的表现,继续深化“自己动手”的思想意识。(四)通过歌表演“猪你生日快乐”,体验活动的乐趣。师生共同参与歌表演,表演结束,与狗宝宝道别,活动自然结束。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五)活动目标1、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名字。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进一步熟悉

15、同伴。活动准备1、PPT:班级幼儿照片2、屏风一个活动过程一、游戏:芝麻开门教师边念儿歌边走到屏风后面当儿歌念到“请问你是谁?”掀开屏幕指向_幼儿,请这个幼儿大声地说“我是_”二、游戏:谁不见了?请几名幼儿站在前面,坐在下面的全体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迅速让一名幼儿躲到屏风后面。请大家迅速猜出站在前面的哪个小朋友不见了三、PPT:我们班的孩子提问:照片上的孩子是谁?他是我们班级的孩子吗?(引导幼儿关心这几天没来幼儿园的孩子,并熟悉他的名字)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教案(六)活动名称:京剧四大行当活动目标:巩固幼儿对四大行当特征的了解,并能根据特征进行分类,激发幼儿对京剧表演的兴趣。活动准备:图片、黑板、京剧道具、磁带活动环节: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游戏:猜猜他是谁你们想玩游戏吗?让我们能一下就猜出他是谁?(教师小结)2、现在老师要难点的来考考你们,行不行?二、尝试分类巩固认识1、你们认识他们吗?是谁,属于什么行当?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