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3454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9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标准课 程 设 计设计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专业班级: 应化1301班姓 名: 王伟学 号: U201310289指导老师: 王华军时 间: 2016年8月目 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 5 1.1 设计题目 5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51.3 技术参数 5 2.设计方案简介 53.课程设计说明书 631 确定设计方案 63.1.1确定自来水进出口温度 63.1.2确定换热器类型 63.1.3 流程安排 73.2 确定物性数据 733计算传热系数 8 3.3.1热流量 83.3.2 平均传热温度差 83.3.3 传热面积 83.3.4 冷却水用量 84.工艺结构尺寸 9 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2、 9 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9 4.3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9 4.4 壳体内径 10 4.5 折流板 10 4.6 接管 11 4.6.1 壳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6.2 管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7 壁厚的确定和封头 124.7.1 壁厚 124.7.2 椭圆形封头 12 4.8 管板 124.8.1 管板的结构尺寸 134.8.2 管板尺寸 135.换热器核算 13 5.1热流量衡算 13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13 5.1.2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4 5.1.3 传热系数K 15 5.1.4 传热面积裕度 16 5.2 壁温衡算 16 5.3 流动阻力衡算17

3、 5.3.1 管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5.3.2 壳程流动阻力衡算 176.设计结果汇总 197设计评述208.致谢 219.工艺流程图 2210.符号说明 2211.参考资料 24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设计1.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处理能力:15+0.1*1*89=23.9 万吨/年煤油操作条件:(1) 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40;(2)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和出口温度由条件衡算;(3) 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4) 每年按360天算,每天运行24小时。1.3技术参数煤油定性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825Kg/m3;粘度: 7.15*

4、10-4Pa.s;比热容:2.22KJ/(Kg.);导热系数:0.14W/(m.)。2.设计方案简介本设计任务是利用自来水给煤油降温。利用热传递过程中对流传热原则,制成换热器,以供生产需要。下图(图1)是工业生产中用到的列管式换热器。选择换热器时,要遵循经济,传热效果优,方便清洗,复合实际需要等原则。换热器分为几大类: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不同的换热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而列管式换热器在生产中被广泛利用。它的结构简单、坚固、制造较容易、处理能力大、适应性大、操作弹性较大。尤其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中

5、使用更为普遍。所以首选列管式换热器作为设计基础。3.课程设计说明书 3. 1 确定设计方案(1)确定自来水进出口温度 自来水的进口温度一般为室温,设计进口温度为25。在设计出口温度是参考一下标准: 冷却水出口温度不超过60,以避免换热器严重结垢, 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不应高于工作物流的出口温度。因此设计冷却剂出口温度为35。(2)确定换热器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如下: 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自来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35。该换热器用自来水进行冷却,由于Tm-tm=(140+40)/2-(35+25)/2=6050,所需换热器的管壁温度与壳体温度相差较大,故从安全、经济、方便的角

6、度考虑采用带有补偿圈的管板式换热器。(3)流程安排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另外,这样的选择可以使煤油通过壳体壁面向空气中散热,提高冷却效果。3.2 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的气体及低粘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其进出口温度平均值。 煤油定性温度:(140+40)/2=90,自来水定性温度:(35+25)/2=30 在定性温度下,分别查取煤油和自来水的物性参数如下:煤油在9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o=825 kg/m3定压比热容 cp,o=2.22kJ/(kg)导热系数o=0.14 W/(m)粘度 o=0.000715Pas冷却水在30

7、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i=995.7kg/m3定压比热容 cp,i=4.174kJ/(kg)导热系数i=0.6176 W/(m)粘度 i=0.000801 Pas3.3 计算传热系数1.热流量:以煤油为计算标准算他所需要被提走的热量:Q=qct=2.3910833024x2.22x(140-35)=7.034x106KJ/h=1953.8KW2.平均传热温差: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传热温差,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逆流时: 煤 油:14040, 自来水:3525,从而,tm=105-15ln(10515)=46.25,此时,P=40-25140-25=0.13, R=140-,3540-25=7.

8、00,由公式易算得=0.840.8,符合要求。3.传热面积: 取传热系数为450 W/(m2),则由公式可得传热面积为Ap=1953.810345046.25=93.88m24.冷却水用量: 忽略热损失,由公式易得,冷却水用量为: Q=1953.84.174(35-25)=46.81Kg/s=168516Kg/h。4.工艺结构尺寸 已知两流体允许压降均不大于35KPa,与煤油相比,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较大。由于循环冷却水易结垢,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考虑到散热降温方面的因素,应该让循环自来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列管式换热器内的适宜流速范围则初步选择2

9、52.5mm的碳钢管,管内径di=25-2.5x2=20mm,管内流速取ui=1.2m/s。 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ns=qv4di2ui = 46.81/995.70.7850.0221.2 =124.8125 根按单管程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L= Apdons = 93.883.140.025125=9.58m。若按照单管程设计,则管长过长,不宜使用,故采用多管程设计。取传热管长为5m,则换热器管程数应为Np=2,传热管总数为Nt=125x2=250根。4.3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最常用的如下图(a)(b)(c)(d)所示,包括正三角形排列(排列角为300)、同心

10、圆排列、正方形排列(排列角为900)、转角正方形排列(排列角为450)。当管程为多程时,则需采取组合排列,如下右图。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换热管中心距查表如下(mm):则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束为n=1.1NT=1.1250=17.3918。4.4 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设计,取管板利用率为=0.7,则壳体内径为D=1.05tNT=1.05322500.7=634.9mm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700mm。4.5折流板 折流板间距多为100mm,150mm,200 mm,300mm,450 mm,600 mm,800 mm,1000 mm。 折流板厚度与壳

11、体直径和折流板间距有关,如下表(mm):支承板厚度一般不应小于上表数据,支承板不允许的最大间距参考下表:经选择,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25%700mm=175mm。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B=0.3700mm=210mm,可取B=200mm,因而查表可得,折流板厚度为5mm,支承板厚度为8mm,支承板允许不支承最大间距为1800mm。折流板数为Nb=5000200-1=24块。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4.6 接管4.6.1壳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取接管内煤油流速为u=1m/s,则接管内径为D1=4Vu1 = 430176.8/(3600825)3.141 = 0.1138m=113.8mm。4.6.2管程流体进出口时接管:取接管内冷却水流速 u21.5m/s,则接管内径为 D2 = 4Vu2 = 4168516/(3600995.7)3.141.5 = 0.1998m=199.8mm。4.7壁厚的确定和封头 4.7.1壁厚 查资料易知,圆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