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34428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想的社会与生存姿态 比较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 梳理、掌握和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 体会儒家道家不同的理想境界,把握每篇文言文的思想观点及其意义、价值。 3. 鉴赏诸子散文风格特点的异同,借鉴诸子散文在刻画形象、具体说理方面的写作方法。 4.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领略先秦儒家道家的智慧。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孟子、庄子,了解儒家道家思想。 指导学生掌握和积累文章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指导学生掌握和

2、借鉴诸子散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就有亚圣;有论语,就有孟子。“孔孟之道”不仅成了儒学的代名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旗帜。而庄子,可能是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的人物,他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语)。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庄子以其思想、哲学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后世。今天,让我们带着“在你们心里什么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生存之道才是理想的?”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这三位先贤的文章。 知人论世 1.知人孔孟庄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

3、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

4、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2.论世写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

5、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国君都在野心勃勃地谋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他们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

6、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询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他的“仁政”“王道”主张。这就是齐桓晋文之事的背景。 庄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是历史上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沧桑巨变,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和前途充满了迷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危险,疲困不堪)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接近,贪图)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顺从自然之中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保全天性),可以养亲(修炼精神),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精准阅读 读文正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ln) 饥谨(jn) 曾皙(x) 哂(shn

7、) 舞雩(y) 铿尔(kng) 小相(xing) 沂(y) 冠者(gun) 喟(ku) 俟(s) 撰(zhun) 摄(sh) 比及(b) 毋(w) 冉有(rn) 齐桓晋文之事 觳觫(h s) 便嬖(pin b) 放辟(fng p) 蓄妻子(x) 庠序(xing) 孝悌(t) 颁白(bn) 褊小(bin) 邪侈(xi ch) 彼恶知之(w) 胡龁(h) 忖度(cn du) 庖丁解牛 庖丁(po) 膝之所踦(y) 砉然(x) 騞然(hu) 盖至此(h) 批大郤(x) 导大窾(kun) 技经肯綮(qng) 大軱(g) 发于硎(xng) 有间(jin) 謋然(hu) 角色朗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8、坐 (1)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六组,分别担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和孔子,剩余一组学生进行观察评价。进入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上台表演。表演时可将每个角色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出来,用白话文的方式叙述。 表演过后,第六组同学对前五组同学的表现分别做出评价,从内容和表演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如翻译是否到位准确,表演时每个角色的情绪是否到位等。 (2)针对刚刚的表演自由讨论:四个人的性格分别有哪些特征?说出理由?按照他们发言的顺序评价。学生回答后老师给予肯定表扬。 子路: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 理由: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远大,才能卓绝,直率、信心十足性格

9、。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而对”这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 冉有: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理由:冉有是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的。此前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一个小国,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理由: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后才述志的。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话语,为避

10、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特点。 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 理由:在老师问到别的同学的志向时,他正在弹瑟。当老师问到他时,他“鼓瑟希”“舍瑟而作”,表现其从容有礼。前边三人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大事,唯独他讲得是玩乐,表现其淡泊功名。 知识积累 通假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鼓瑟希,铿尔 通“稀” 稀疏。 莫春者,春服既成 通“暮” 暮春,阴历三月 唯求则非邦也与 通“欤” 语气词,不译 齐桓晋文之事 无以,则王乎 通“已”

11、 停止 王说 通“悦” 高兴 为长者折枝 通“肢” 肢体 邢于寡妻 通“型” 做榜样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 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盖亦反其本矣 通“盍”;通“返” 何不;回、归 是罔民也 通“网” 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庖丁解牛 砉然向然 通“响” 响声 技盖至此乎 通“盍” 何,怎样 技经肯綮之未尝 通“枝” 指支脉 善刀而藏之 通“缮” 修缮 批大郤 通“隙” 空隙 古今异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 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齐桓晋文之事 吾何爱一牛 古:吝啬 今:爱

12、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用来推及到 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妻子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中原一带 今:中国 庖丁解牛 所见无非全牛 古:没有不是 今:只,不外乎 依乎天理 古: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天然的道理 每至于族 古: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今: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 词类活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会同,端章甫。 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 鼓瑟希,铿尔 名词作动词,弹奏。 三子者出,曾皙后 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浴乎沂,风乎舞雩 名词作动词,吹风 齐桓晋文之事 无以,则王乎王 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明

13、足以察秋毫之末 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意动,对感到奇怪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 朝秦楚朝 使动,使来朝见 刑于寡妻刑 (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危士臣危 使动,使受到危害 轻暖不足于体与 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庖丁解牛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足之所履 名词作动词,踏 以无厚入有间 形容词作名词,薄的刀子 特殊句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吾不知也)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状语后置(以师旅加之,因以饥馑之) 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之不见保 被动句(见:表示被动) 臣未之闻也之 宾语前置(臣未闻之也) 莫之能御也之 宾语前置(莫能御之也) 牛何之 宾语前置(牛之何) 王坐于堂上 状语后置(王于堂上坐) 构怨于诸侯 状语后置(于诸侯构怨) 是乃仁术也 判断句 庖丁解牛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技经肯繁之未尝。 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宾语前置(以是),介宾短语后置(于硎新发) 研读文本 学生小组合作,整合搜集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