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34322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188 大小:7.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江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第1章 概述1.1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已进入城市化时期,人口的都市化和郊区化现象越来越广泛。交通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交通问题将日趋严重。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动车拥有量相对较低,但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已相当严重。城市交通发展落后于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市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发达国家借助强大的经济实力,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发展中主要体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以实行交通需求管理为目的的发展趋势;以发展轻型快速交通为目标的发展趋势。那么,我国的城市交通该选

2、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市的城市交通又该以什么模式发展?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无论从土地资源、建造材料、投资的节约、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减少都有着绝对优势。实践正在改变对公共交通的观念,几乎所有的国家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明智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主流方向,事实上,上述两种交通发展模式的基础也是发展公共交通。同时因为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物资、能源、财力和人力条件,所以发展城市交通需要相当资源作后盾。很明显,我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尚不发达。既不能发展小汽车交通,也难以像日本那样大力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因此,必须在物质投资容

3、许的条件下,寻求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道路。1.2规划背景市是省第二大城市,是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全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开放带的北大门;市也是省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是京九、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的交叉点,是京九沿线上唯一的水陆交通枢纽;市在20XX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中排名第75位。市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城市人口、土地性质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区域的扩大和城市居住小区的新建和扩建,城市交通需求量将有较大增长。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土地利用布局的调整,使城市交通出行空间距离加大,居民对城市路网结构

4、与城市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机动化交通出行需求显著增强。从目前居民出行结构分析可知,公交出行比例仅为19.4%,居民出行有向个体化交通出行发展的趋势,城市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因此,改善城市交通秩序,不仅要努力提高供给容量,适度限制需求总量,更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交通系统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于土地资源紧、城市人口密集、环境承载能力较薄弱的市来说,无可争议。而当前的发展形式迫切需要把这一举措提升到更高的高度。未来1015年是城市交通结构和模式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小汽车化是城市应当尽力避免出现的结果。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必须在小汽车进入

5、家庭高潮到来之前,确立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将居民出行更多地吸引到公共交通方式上来。20XX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巩固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20XX12月,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的相关措施,这些政策性措施的提出无疑会推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为适应市近几年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变化,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逐步缓解城市道路网压力和改善交通环境,切实贯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城市交通政策,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委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与物流规划研究中

6、心主持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1.3规划围与年限公共交通规划以市建成区为主要规划对象,兼顾郊区乡镇。结合市十一五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市公交专项规划分为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近期规划年限为20XX,远期规划年限为2020年。本报告研究主要容为近期规划。1.4规划意义与任务1.4.1规划意义(1) 缓解交通堵塞,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相对小汽车和自行车,公交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占用道路资源均较少。因此,通过公交线网优化,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增强公交吸引力,从而以占用道路资源少的优势,缓解市因道路资源紧缺、交通需求增长迅速而造成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维持交通供需的相对平衡。(2) 提高公交服务水

7、平,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发展公交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良策,也是体现交通社会公益性的关键。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经济活动的频繁以及市民对出行质量要求的提高,要求必须具备能为市民出行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的城市客运系统。虽然城市居民的支付能力不断增强,但在近期甚至较长时间,能购买小汽车的家庭仍在少数围。因此单纯从广大市民出行意愿上讲,也必须依托公共交通的发展,才能满足大众的出行要求。(3) 改善客运系统结构,推进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合理的客运系统结构,是推行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关键点。如果不能及时按照市民对出行需求的变化,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将诱导出行向不利于

8、城市交通健康发展的小汽车化方向转移。从而导致城市政府在交通系统设施建设和土地布局开发上面临更大的压力,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组织、安全管理上将承受更加严峻的挑战。(4) 引导土地开发,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与发展城市土地发展和功能发展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公共交通对土地发展具有强大的刺激作用,公交线网的布局与建设将影响城市土地发展的空间方向和功能水平。当前,中心区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是造成交通严重拥挤的根源,改变城市空间格局,必须依托于公共交通的发展。以公交线网规划为基础的公交快速客运系统的形成将为这一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5) 保护环境,利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是

9、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市的地理条件和气象特征决定一旦产生空气污染物就难以排除。事实表明汽车尾气是大城市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据有关数据表明:公共汽车在高峰小时每人每公里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分别是小汽车的17.1%、6.7%和17.4%。由此可见,优先发展公交,优化公交线网布局绝非仅仅是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权宜之计,它是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1.4.2规划任务(1) 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构建快捷、安全、经济、舒适的一体化公交系统;(2) 制定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3) 确定公交系统模式、线路网络、网络层次、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等,

10、整合优化城市公交系统;(4) 协调个体与群体出行,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1.5规划依据与原则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道路交通管理条例3关于印发的通知公交管1997231号4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XX规划公交管1997302 号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20046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20067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8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9市统计年鉴200510市统计年鉴2006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12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市城市交通调查等。规划整体上服从如下原则:1系统性:城市交通是复杂动态的系统,公共交

11、通规划必须从系统角度出发,追求整体效益最优化;2综合性:综合考虑客流需求、城市发展、土地发展、经济效益、交通规划与管理等多方面对公交规划的影响及相互作用;3连续性:逐步过渡,保持公交出行与公交系统规划的连续性;4滚动性:公交规划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可操作性,因此,规划的方案需根据实际运营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优化。1.6规划程序主要程序包括:(1) 调查分析:包括对已有资料的收集和组织进行与公交规划相关的交通调查与分析。(2) 需求预测:在对交通调查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出行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运用四阶段法,预测未来公交需求总量与分布。(3) 系统规划:根据道路网络信息数据和公交OD分布

12、数据,运用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进行公交系统规划。(4) 客流分析与评价:对公交客流预测进行分析,并对公交系统方案进行评价。(5) 实施计划:对公交系统建设提出实施办法和建议,建立实施计划。 交通调查与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城市交通发展概况公共交通现状 公共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公共交通需求预测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公交系统布局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实施规划公共交通客流分析与评价公共交通客流预测分析公共交通系统方案评价总体设计工作结构责任分工总体设计目标设计系统分析社会经济分析网络性能分析交通质量分析政策财务分析公交出行调查公交发展战略规划公交系统运营管理规划图1-1 公交规划程序第2章 社会经

13、济与交通概况市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我国著名的瓷都,南与省会、地区相接,西与省、省接壤,北临长江,与省、省隔江相望,是赣北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市集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于一体,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2.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1.1人口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全国56个民族就有39个,根据市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全市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9.78%,少数民族人口占0.22%。少数民族中,百人以上的有11个,千人以上的有3个,即回族3633人、畲族2288人、蒙古族11

14、48人,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37.5%、23.6%和11.8%。在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区,人口占全市的5.65%,占市区总人口的44.52%,如表2-1。表2-1 市20XX全市人口分布万人区域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庐山管理局一市一区九县20XX末总人口26.3423.378.211.25407.04小计26.3432.83407.04总计466.21图2-1 市20XX总人口地区分布图从近几年的人口增长趋势来看,全市人口总量低速增长。根据20XX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20XX全市人口出生率13.84,比上年下降0.06个千分点,降幅比上年低0.1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27,比上年上升0.3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7,比上年下降0.38个千分点。20XX末总人口为466.10万人,全年净增2.87万人。增量比上年减少0.37万人,人口增势继续减缓。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4年以来连续11年保持下降趋势。图2-2 市近年总人口增长趋势图 表2-2 市近年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