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中要做到“三少”与“四多”师幼互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342094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幼互动中要做到“三少”与“四多”师幼互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师幼互动中要做到“三少”与“四多”师幼互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师幼互动中要做到“三少”与“四多”师幼互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幼互动中要做到“三少”与“四多”师幼互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幼互动中要做到“三少”与“四多”师幼互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幼互动中要做到“三少”与“四多”-师幼互动-幼儿教育论文- 师幼 互动 中要做到“三少与“四多 从幼儿早晨入园到黄昏离园,从活动设计到活动组织、秩序维持,从集体教育到个别指导到纠纷调节,从幼儿的一日三餐到安顿幼儿午睡起床后的穿戴整理,从巡视幼儿的游戏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等,事无巨细,但凡与幼儿有关的,教师都必须关注,都需要用语言向幼儿发出指令、叙述思想、传达信息。而幼儿那么根据教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回应。这样的师幼互动是无处不在的。教师的语言在师幼互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引起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决定互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应注意语言运用的“三少和“四多。一、“三少一

2、少用指令性语言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时,要向幼儿叙述明确的规那么意识,强调幼儿的行为和活动要合乎规那么,并发起大量的以约束纪律和维护规那么的互动内容。教师向幼儿发出指令,告诉其“该怎样、“不该怎样,语言上经常提出“不能、“不要的话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左右和支配。教师往往把握不好这种指令性语言的“度,使指令性语言变成了“监控幼儿的行为,使得幼儿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示,师幼互动关系受到影响。二少用批评性语言为了维持良好的常规秩序,教师常常关注的是对幼儿某种不当行为的纠正与制止,并经常会说出批评或责怪幼儿的话语,有时会由于不同原因指责或埋怨孩子。这种责备不仅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而且也损害了教师的自

3、身形象。幼儿因为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责备而导致情绪消极,一些幼儿甚至会做出逃避或抵触行为,同教师唱反调,从而影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如果教师能够细心察看幼儿的非语言反馈,如眼神、面部表情或神态,能够用幼儿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们,批评有建设性、客观的、适度的,幼儿是能够接受的。三少用控制性语言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幼儿随时会把他们的新发现告诉教师,如果教师只用“是吗、“知道了、“哦等语言作出淡漠的答复,幼儿的发现活动就会因教师“语言的控制而淡化。相反,如果教师作出积极的回应:“真的?你是怎样发现的?“哦,你还看到了什么?这些吸引幼儿的语言,就会激起幼儿对所发现的新现象做出更加主动、深入的察看与探究。在

4、语言活动中,最常见的是,教师尤其喜欢使用故事后的语言用语,如:“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说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封闭性语言,以此来控制整个活动不偏离教师的“预设。这些控制性语言的使用无助幼儿的健康成长,相反控制了幼儿的思想和学习过程,使幼儿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跃的发散思维就会被教师的语言所禁锢,师幼之间就很难有积极的互动,从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二、“四多一多用提问性语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养成幼儿倾听的习惯,开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性语言是一种发生频率很高的教学语言。它需要幼儿

5、认真倾听,仔细理解教师语言的含义,并根据教师的要求作出相应的答复。提问性语言能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但要注意提问性语言的类型对师幼互动的影响。一般来说,教师主要使用四种类型的提问性语言:是否式、选择式、引导式和预设式。是否式、选择式提问语言比拟封闭,答案控制在“好不好、“对不对。引导式和预设式提问语言那么比拟开放,能给幼儿思考的余地。如“为什么会下雨呢、“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球为什么会滚动呢,等等。后两种提问灵活,问题紧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需要认真倾听老师的问题,才能做出思考性的答复。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启发幼儿思考,使幼儿能作出不同创意的答复,甚至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样的提问性语言运用,有利

6、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多项选择择后两种提问性语言。二多用激励性语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以关心、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和激励他们大胆探索和叙述。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激励是教师鼓励幼儿不断上进、鼓励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常用的一种办法。教师应发明积极的语言环境,在言语信息中传递对幼儿的激励,如“你好棒、“你真能干、“你做得真好、“加油、“你想到了吗,肯定幼儿的成绩,对幼儿予以鼓励。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给幼儿以鼓舞,使幼儿产生想说、敢说、爱说的愿望。三多

7、用启发性语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组织一日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察看能力和口语叙述能力。如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些动物、植物、实验材料、玩具、图片等,向幼儿发出启发性语言,如“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那么根据教师的问题去寻找心目中的答案。然后,根据幼儿反应结果,教师继续发出启发性问题,如“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这样,幼儿的好奇心就会产生,他们就会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这样的师幼互动就会有效地开

8、展。四多用平等性语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支持、激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师与幼儿互动,反映的是教师作为支持者也是平等的交流者。有效的师幼互动,需要师幼在语言上的平等。平等的语言如“我能够帮忙你吗、“我们一起分享吧。环境能够营造宽松和谐氛围,能对幼儿学习产生一种支持力量。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不能总站着居高临下地跟幼儿讲话,一定要蹲下来,与幼儿平视,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幼儿相处,平等地讨论问题,把幼儿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平等的语言,让幼儿近距离和老师接触,使得幼儿更信任教师,师幼互动关系更加亲密。如对美术作品的评价,虽然教师心目中已经有了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或

9、看法,但是教师应成认师幼双方都有说话的权利,不能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对话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平等的对话使师幼双方能根据自己对作品传达的信息的体验与理解,充沛发挥想象力、发明力,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各种思维的融合,会发出师幼双方意想不到的新意。此外,尤其要重视教师与幼儿之间积极、充沛的情感交流。教师不仅需要与幼儿有认知上的交流,更需要情感上和心灵上的互动。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根底是教师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幼儿。幼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诉说着自己的想法、愿望和态度。教师应理解幼儿所处的情景,洞悉幼儿的一言一行,尊重他们的想法。在积极的情感气氛中,教师会更加真诚、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话语,幼儿会更加亲近教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师幼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编辑:cic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