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纵断面拉坡主要考虑因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342007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纵断面拉坡主要考虑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路面纵断面拉坡主要考虑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路面纵断面拉坡主要考虑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纵断面拉坡主要考虑因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纵断面拉坡主要考虑因素:1)最大坡长、最小坡长满足规范要求。2)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满足规范要求。3)凸曲线、凹曲线半径要满足规范要求,4)竖曲线长度要求满足规范要求。5)同向竖曲线之间的直线长度应不小于最小坡长,否则应设为复曲线。反向竖曲线之间的 直线坡最小要满足三秒行程。6)拉坡时还要结合通道设置及桥梁设置满足净空要求。7)拉坡时要考虑排水要求,凹曲线不要设置在挖方路段。 这些都是纵坡设计的注意事项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1)平曲线与竖曲线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这种组合使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将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的中间,即形 成“平包竖”,这是是平、纵面最好

2、的组合。平曲线的终点与竖曲线的顶点(底部)位置错开不超过平曲线 长度的 1/4 时,一般可或获得较为满意的外观,否则会出现视觉效果较差的线形。如果平曲线与竖曲线不能较好的组合,且两者的半径均较小时(一般指平曲线半径小于般最小半径 值),宁可把平曲线、竖曲线错开相当距离,使竖曲线位于平面的直线上,平曲线位于直坡段上;但如果平 曲线与竖曲线半径都很大,则平、竖曲线的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均衡。 平曲线与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则另一方也要与之相适应,不能变化过多。一个平曲线内含有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与此相反的情况,线形看上去都会非常别扭。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时,如果平曲

3、线小于1000m,当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便可 在视觉上获得满意的效果。(3)暗弯、明弯与凸形、凹形竖曲线暗弯与凸形竖曲线、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对于暗与凹、明与凸的组合,坡差 较大时会给人留下舍坦坡、近路不走,而故意爬坡、绕弯的感觉,坡差不大时,矛盾不是很突出。(暗弯:在道路的弯道设计中,除了要考虑诸如曲线半径R、参数A、超高、加宽等因素外,还必须 注意路线内侧是否有树林、房屋、边坡等阻碍司机的视线,这种处于隐藏地段的弯道称为“暗弯”。凡属 暗弯都应该进行视距检查,若不能保证该级公路的最短视距,则应该将阻碍视距的障碍物清除。明弯: 没有障碍物的弯道,视线开阔

4、。暗弯与凸形竖曲线组合,以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组合较为合理,且给人一种平顺舒适的感觉。)(4)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当V40km/h的公路,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如果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设有小半径的平曲线,驾驶员须驶近坡顶才能发现平曲线,会导致急转方向盘而易发行车危险;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设有小半径平曲线,会因汽车高速下坡时急转弯而发生行车危险。 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两者外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前者易使驾驶员操作失误,引发交通事故;后者会使汽车加速而急 转弯,且易使路面排水困难。 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对凸形竖曲线诱导性差,事故率高;对凹形竖曲线路面排水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