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07.1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34166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07.1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07.1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07.1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07.1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07.1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07.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07.1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瓦房店市教师进修学校 肖爱军一、信息素养的涵义:1、美国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委员会上提出来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 1987年,信息学专家帕特里亚?布里维克(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正式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为:“要成为一个具有信息

2、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从此,这一概念迅速跨越了图书情报界而扩展到教育界及至社会各界,并引起了广泛关注。1992年,道伊尔(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表述,“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这一定义使信息素养的内涵更加具体化。从根本

3、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学会了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组织知识,如何去寻找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所以他们知道怎样学习。他们是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在为新的需要寻找着新的信息。2、我国对于信息素养的阐述:1999年,王吉庆教授的信息素养论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信息素养理论。书中指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钟志贤教授提出信息素养表现为8个方面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

4、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2002年,祝智庭教授对信息素养做出如下定义: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并且进一步提出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四个不同层次:基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特殊信息素养、科研信息素养。南京师大学者张义兵认为:从技术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能力。南京师大李艺教授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对信息活

5、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如何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把信息素养分解为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六个部分。2003年4月,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勇于创新、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从上述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

6、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包括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现在的具体含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二、信息素养的相关理论2、课程标准中信息素养的描述:“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

7、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主动防范不良信息,抵制不良信息行为,确保身心健康,初步形成

8、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1、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

9、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4、针对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各位教育专家制定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4)能过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

10、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5、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5)创造信息

11、: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三、分析信息素养的层面概括地说,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

12、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和信息道德。信息素养不仅仅指诸如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等信息技能,而且包括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会中合理生活和学习的责任,将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信息意识教育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信息化,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主动地吸收信息营养,树立全新的时空观念,强化未来

13、意识,使自身达到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化。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培养的有效手段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获取信息的兴趣和创建信息的欲望等信息意识。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信息在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要求他们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到应用信息技术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让他们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信息需求的意念和利用信息技术探索信息的欲望。例如在“认识计算机”一课中,可以设计了如下比赛情境:1)我和计算机比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结果:人机相当;两位数乘两位数及两位数

14、以上乘法。结果: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几乎不变,但人的计算速度越来越慢。2)我和计算机比查询:利用厚厚的一本学生档案资料进行人工查询某生信息。结果:花费了很多时间。利用计算机软件中的“查找”功能查询某生信息。结果:计算机查询速度快、准确。通过比赛结果,使学生真实地感觉到了计算机的威力,从而明白了为什么要使用计算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还看到过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情况,学生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最终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主流的信息技术,并让学生逐步形成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物的意识,增强学生形成信息需求的意念。2、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

15、、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1)通过基本技能学习,加强学生的信息处理基本技能。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信息教育的起点。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要掌握以下三个基本技能:学会输入、学会编辑、学会上网,而每一个方面都有阶梯式的培养目标。学会输入:初级目标是掌握中英文及各种符号的输入,终极目标是达到盲打,熟练使用键盘和鼠标。学会编辑:初级目标是能按正确的格式完成各种图文并茂的文章。终极目标是能制作出复杂版面的电子小报,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学会上网:初级目标是能通过网络浏览器自由上网浏览各种信息,并知道一些常用的网站。终极目标是能利用网络,通过多种方法快速解决各种问题,懂得熟练运用网络进行查找、交流等操作,更好的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通过这些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整理的优势,使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具体,并逐渐变为自己处理信息的最常用工具。2)在“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快速、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中,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如何利用信息的海洋来丰富自己的学问,提高自己的学识,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快速、准确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方便之路,宽带架设了信息高速公路,小学生在网络的学习中要避免进行网络原理类的学习,应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