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34104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老式民乐发展研究学校:江西财经大学学院:国际学院课程号:08A42上学时间:周一下午五六节课任课教师:李霜学号:01114姓名:刘逸菲目录引言- -中国民族器乐基本简介 2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呈现状 2中国民族器乐的前景展望与建议- 4 -参照文献- -引言有着五千年浩瀚历史的中国老式文化由于其源远流长、辉煌灿烂而备受世人注目,作为中国老式音乐的重要构成部分, 中国民族器乐始终均有着举重轻重的影响地位,它与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并列,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措施、采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发明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性的音乐,其中不仅涉及在历史上产生、相传至今的作品,也涉及现代中国人

2、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特性的音乐作品。”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是国内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今,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洋风”席卷中国文化领域,国内民族器乐发展艰难行进在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生存状态,也正遭遇着巨大考验。中国民族器乐基本简介中国民族器乐随着时代推移新品种不断增多,因而有作分类的必要。追溯最早将乐器予以分类的 ,当始于西周时的八音。其分类法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为根据,周官*春官大师载:皆播之八音金、石、土、革、丝、 木、匏、竹。此分类法虽不尽科学,自周朝至清朝三千近年来,却始终占着老式地位,可

3、见其对中国老式乐器的分类影响甚巨。而今,我们大体将其分为如下几类:成型于商周的打击乐器,如“八音”、鼓、编钟、编磬、锣;成型于汉晋的吹管乐器,如笛、箫、唢呐(波斯传入的乐器)、笙、埙、巴乌;成型于盛唐的弹拨乐器,如琴、瑟、筝、箜篌、阮、琵琶、柳琴、弦子、月琴、扬琴;成型于明清的拉弦乐器,如二胡、板胡、高胡、中胡、京胡、拉阮。民族器乐曲按老式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套曲由多种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联缀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曲,晋北的八大套等。如按乐曲的曲式构造类型分,重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体、联缀体最为多见。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

4、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出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多种体裁和形式,都是老式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呈现状中国民族乐器既有如此渊源的历史和深邃丰富的内涵,按理来说应当从古至今都应深深融入国人的生活里,繁盛不息,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民族器乐却面临着重重困境、发展举步维艰。据多种资料表白,问题大体分如下几种: 、欣赏接受比例偏低一种在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传播系音乐学有关专业

5、的00名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请被调查者选择一项自己最喜好的音乐形式,并简要阐明自己对中国民族器乐的想法。从数据记录来看,选择流行音乐的人数为2,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另一方面为西方典型音乐5人,占26;最后为中国老式音乐4人(民族器乐16人,民歌8人),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调查的对象是具有一定音乐基本,且接受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关课程学习的大学生,若是换做一般大众,成果恐怕更加不容乐观。由此可见,中国民族器乐在当今社会的欣赏受众很少,接受空间狭小。 从器乐学习的角度来看,民族乐器的学习普及获得了历史性奔腾。以古筝学习为例,据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王中山专家简介,20世纪年

6、代中期全国学习古筝的人数约为00多人,目前则已达0万人左右。可以说,当今的民乐学习普及率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然而,从社会发展横向比较来看,民族乐器的学习普及限度远远低于西洋乐器。 、现代传媒生存空间狭小 中国民族器乐在广播、电视、影碟等现代传媒中的生存空间狭小。以武汉地区楚天音乐台(05.8兆赫)、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038兆赫)和湖北交通音乐台(10.8兆赫)三家电台的调查为例3。三台每天合计播送音乐节目的时间为2250分钟,其中流行音乐290分钟,占到播送时间的5%,中国民族器乐仅有255分钟,占到总时间的11.。此外,三台共开办波及老式民乐的节目个,其中7个属于综合性节目,专项性节

7、目仅有个。可见,中国民族器乐的播出时量远低于流行音乐,且品种地位边沿化。在图书音像出版市场中,国内只有香港雨果公司和台湾风潮公司从事老式民乐方面的音像出版,内地无一家以此为主的音像公司。至于乐谱的出版发行,只有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等少数在从事,并且范畴狭窄,数量很少,定价昂贵。 3、教育及创作的孤芳自赏 中国民族器乐无论教学,还是创作,都体现出专业化特性,这也是老式民乐在都市的重要存在方式。开设老式民乐有关课程教学的重要集中在音乐院校、师范院校以及少数其她艺术院校,一般大众没有系统学习的机会。在民族器乐的创作方面,国内外从事民乐作品创作的作曲家,大多余身专业音乐院

8、校,游走于精英音乐阶层。她们的民乐新作基本上只在专业学习者中传播,诸多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作品仅在国外表演市场上演,面向国内一般民众的新作表演基本没有。老式民乐创作似乎是少数专业音乐院校的独家专利,新人新作在国内处在孤芳自赏的境地。 、老式曲目资源开发局限性 中国民族器乐的体裁非常广泛, 曲目资源也很丰富, 但是现世演奏曲目不多。一般大众所懂得的民族器乐曲目无非就是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众多民乐艺术团队表演的作品,亦是千篇一律,缺少独具特色的曲目。事实上,中国民族器乐有着丰厚的曲目资源储存,大量曲目处在待开发状态。以琴曲为例,至清末存见的琴谱曲集有1余种,多种琴曲达300首以

9、上,可是目前反反复复演奏的仍然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寥寥数首。20世纪70年代末起,国内耗时30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民间音乐采风收集整顿工作,完毕涉及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等在内的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全套共0部,急救保存了大量贵重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料,发掘了丰富的曲目资源,遗憾的是,其中绝大多数只是流于一纸符号。这样的现实导致老式民乐曲目的狭窄老化,无法适应现代听众的审美习惯和多元化欣赏口味,在无形中打击了大众对民族器乐艺术关注和欣赏的积极性,丢失了大批受众。5、民乐表演的商业化和西洋化近年来,诸多音乐工作者都在用多种形式进行尝试和摸索,以期可以重现中国民族

10、音乐昔日的辉煌。“女子十二乐坊”的浮现,就是尝试中的一种,但是也备受争议。应当说,“女子十二乐坊”在某种限度上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为中国民乐注入了某种活力,重新吸引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女子十二乐坊”却过于注重表演形式以及纯正的商业运作。每一次的表演总是“形式不小于内容”,观众在“大饱眼福”之后仅仅记住了那些悬在腰际的胡琴和炫目的表演,至于听到了什么恐怕没有人可以想起了。此外,由于现今西洋音乐在世界范畴内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中国老式民族乐器的演奏被逐渐西洋化。像中国的民族乐器交响乐团,将西洋的管弦乐器的演奏措施揉杂于甚至替代于老式的有民族特色的管弦乐器的

11、演奏措施,也将西洋音乐的内涵意境融入中国老式民乐。这也就使得中国老式民族器乐的过度西洋化,从而迷失了自我意义。上个世纪30年代,“瞎子阿炳”华彦钧为生活所迫流浪卖艺,可是一曲二泉映月却引来多少知音!其中的其弓法和指法,琴筒置放坐位置,其角度与琴弓形成的最佳着力部位,指法把位的选择,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像二胡这件乐器的老式坐式演奏,是由乐器构造和演奏规定的细腻复杂技巧决定的,其弓法(涉及分弓、连弓、连断弓、颤弓、顿弓、跳弓、飞弓以及持续推拉弓等)和指法(涉及按音、揉弦即吟音、泛音、颤音、滑音、拨弦等)都是通过历史演变与沉积才最后形成拟定的,这也就成了这门民乐的灵魂与精髓。而如果将其商业化、西洋化

12、,必然丢失其真我,而失去它的意义与欣赏观众中国民族器乐的前景展望与建议 从上个世纪0年代开始,彭修文先生等老一辈民族音乐家历经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使得中国民族音乐焕发了新的光彩!在这年当中,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曾经发明了无数辉煌,谱写了无数动人的乐章!将军令、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良宵、瑶族舞曲、丰收锣鼓、月儿高、秦兵马俑、北京喜讯到边寨等曲目的不朽旋律,早已融化在民乐人的生命和血液之中。如今,如潮的掌声徐徐远去,光辉与繁盛的昔景也不复存在,也我们必须对的面对中国民乐整体在低谷中徘徊的现状。 保护民乐艺人在民间街头表演很有必要,这将增进民乐在民间群众间的影响与流传,使得民众更好的结识理解到民族器乐

13、,这是千百年来民族器乐得以流传与亲近民众最有效的措施。同步,我们应当让中国的民乐回归大众,要多开展有小巧灵活,贴近大众的特点的小型民乐表演,在发掘民乐的灵魂与精髓的同步融入现代元素,并对表演进行重新包装中国的民族音乐向来是紧扣时代脉膊,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创新的,并且契合了一种时代人们的审美走向和规定。中国的民乐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和极其独特的个性,这些都是国内老式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有些民间乐种和老式曲目在形式、构造、音响,乃至思想性、体现力等方面,都已经与现代人的意识和审美情趣拉开了距离。我们在继承的同步,就有必要在老式中融入现代意识,使民乐不再成为古老的代名词。中国

14、的民族音乐犹如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同样,博大精深而又善于随时吸取外来元素的精髓以不断丰富自身;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民族音乐又极富个性,那就是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我们都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中国的民族乐器很奇特,每一件乐器的特有音色会立即唤起人们特殊的情感呼应和心灵共鸣。因此,中国民乐的改革和创新绝对不能丢掉老式,不能丢下老式的本质的演奏措施和其文化内涵,民乐的形式再怎么变,民族神韵、纯正的民乐文化所蕴藏的那种独特体现力和鲜明个性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否则民族的元素会沦为“摆设”,甚至走入低俗的误区。 如果这样的尝试可以逐渐发展而形成规模,那么接受中国民族音乐熏陶的群体就会更加庞大,那么我们国家的各个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从音乐中体验的民族感情将会有更为深刻的结识,并以此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因此对民族音乐进行改革使其获得更好发展的意义不仅仅在音乐自身,这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对于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参照文献【】百度百科:中国民族音乐【】百度百科:民乐【】百度文库:中国老式民乐繁华与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中国艺术报:让中国的民族音乐回归大众对中国民乐将来发展的思考【5】周云:中国民乐发展调查【6】光明日报:从新民乐发展看文化创新【7】丁艳:中国民族器乐生存现状调查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