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p在黑木耳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34096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amp在黑木耳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ramp在黑木耳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ramp在黑木耳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ramp在黑木耳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ramp在黑木耳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amp在黑木耳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amp在黑木耳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物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RAMP在黑木耳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关键词:黑木耳 品种鉴定 RAMP 遗传稳定性 DNA提取摘要: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ex Hook.) Underwood是我国最先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我国黑木耳产量在全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居第七位,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一些国家,在我国食用菌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培育者权利”保护意识的增加,世界各国都开始制定种苗保护制度,加强本国种质资源的保护。在世界品种资源保护兴起的大环境中,我国也应该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对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开发一种可靠、稳定的食用菌

2、鉴定方法是关键。本论文对吉林省生产中广泛应用的22个黑木耳品种进行鉴定研究,旨在探索黑木耳遗传变异的规律和适合黑木耳品种鉴定的方法、分析生产中菌种名称混乱的原因、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对能够提取高质量黑木耳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由于黑木耳菌丝中含有大量的胶状物质,在DNA提取时常常和DNA结合在一起形成粘稠状悬浮物,影响DNA沉淀。本文对DNA提取时常用的SDS法进行了改进,并与CTAB法、试剂盒法、改进前的SDS法进行比较,发现改进后的方法在提取黑木耳基因组DNA时能够很好的去除菌丝体中的多糖和胶状物质。对这几种方法提取的DNA进行经紫外扫描分析,

3、证明改进后的方法显著的提高了DNA的质量。 其次,对黑木耳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食用菌的菌丝在生产与保存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菌种退化现象,菌种退化是由于菌丝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造成的。为了证明这些潜在的变异是否已经达到了品种级别,本文将同一个黑木耳品种进行连续继代培养12代,然后利用RAMP方法比较第2代和第12代之间的区别。结果发现黑木耳在传代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常规的操作引起的机械损伤并不能导致黑木耳菌株产生品种水平上的变异。 最后,利用RAMP(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对22个在吉林省黑木耳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品种进行了鉴定研究。本文对40对引物进行了筛选,发现其中有21对引物可以区分

4、不同的黑木耳品种,在这21对引物中有9对呈现出了很好的多态性,其中有3对结果比较接近而且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多态性,可以作为黑木耳品种鉴定的有效引物。通过对22个黑木耳品种比较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同种异名现象。尤其是在菌农自己繁育的品种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通过本文的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对黑木耳品种进行鉴定的RAMP标记引物,通过对鉴定结果的分析发现吉林省黑木耳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存在同种异名现象。并进一步证明了黑木耳品种具有较高的传代稳定性,因此生产中产生的同种异名现象更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本文通过对常用DNA提取方法-SDS法进行改进,提高了黑木耳基因组DNA的得率和质量。正文内容 黑木耳Auric

5、ularia auricula(L. ex Hook.) Underwood是我国最先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我国黑木耳产量在全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居第七位,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一些国家,在我国食用菌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培育者权利”保护意识的增加,世界各国都开始制定种苗保护制度,加强本国种质资源的保护。在世界品种资源保护兴起的大环境中,我国也应该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对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开发一种可靠、稳定的食用菌鉴定方法是关键。本论文对吉林省生产中广泛应用的22个黑木耳品种进行鉴定研究,旨在探索黑木耳遗传变异的规律和适合黑木耳品种鉴定的方法、分析生产中菌种名称混

6、乱的原因、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对能够提取高质量黑木耳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由于黑木耳菌丝中含有大量的胶状物质,在DNA提取时常常和DNA结合在一起形成粘稠状悬浮物,影响DNA沉淀。本文对DNA提取时常用的SDS法进行了改进,并与CTAB法、试剂盒法、改进前的SDS法进行比较,发现改进后的方法在提取黑木耳基因组DNA时能够很好的去除菌丝体中的多糖和胶状物质。对这几种方法提取的DNA进行经紫外扫描分析,证明改进后的方法显著的提高了DNA的质量。 其次,对黑木耳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食用菌的菌丝在生产与保存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菌种退化现象,菌种退化是由于菌

7、丝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造成的。为了证明这些潜在的变异是否已经达到了品种级别,本文将同一个黑木耳品种进行连续继代培养12代,然后利用RAMP方法比较第2代和第12代之间的区别。结果发现黑木耳在传代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常规的操作引起的机械损伤并不能导致黑木耳菌株产生品种水平上的变异。 最后,利用RAMP(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对22个在吉林省黑木耳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品种进行了鉴定研究。本文对40对引物进行了筛选,发现其中有21对引物可以区分不同的黑木耳品种,在这21对引物中有9对呈现出了很好的多态性,其中有3对结果比较接近而且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多态性,可以作为黑木耳品种鉴定的有效引物。通过对

8、22个黑木耳品种比较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同种异名现象。尤其是在菌农自己繁育的品种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通过本文的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对黑木耳品种进行鉴定的RAMP标记引物,通过对鉴定结果的分析发现吉林省黑木耳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存在同种异名现象。并进一步证明了黑木耳品种具有较高的传代稳定性,因此生产中产生的同种异名现象更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本文通过对常用DNA提取方法-SDS法进行改进,提高了黑木耳基因组DNA的得率和质量。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ex Hook.) Underwood是我国最先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我国黑木耳产量在全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居第七位,主要出口日本,

9、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一些国家,在我国食用菌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培育者权利”保护意识的增加,世界各国都开始制定种苗保护制度,加强本国种质资源的保护。在世界品种资源保护兴起的大环境中,我国也应该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对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开发一种可靠、稳定的食用菌鉴定方法是关键。本论文对吉林省生产中广泛应用的22个黑木耳品种进行鉴定研究,旨在探索黑木耳遗传变异的规律和适合黑木耳品种鉴定的方法、分析生产中菌种名称混乱的原因、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对能够提取高质量黑木耳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由于黑木耳菌丝中含有大量的胶状物质,在DN

10、A提取时常常和DNA结合在一起形成粘稠状悬浮物,影响DNA沉淀。本文对DNA提取时常用的SDS法进行了改进,并与CTAB法、试剂盒法、改进前的SDS法进行比较,发现改进后的方法在提取黑木耳基因组DNA时能够很好的去除菌丝体中的多糖和胶状物质。对这几种方法提取的DNA进行经紫外扫描分析,证明改进后的方法显著的提高了DNA的质量。 其次,对黑木耳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食用菌的菌丝在生产与保存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菌种退化现象,菌种退化是由于菌丝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造成的。为了证明这些潜在的变异是否已经达到了品种级别,本文将同一个黑木耳品种进行连续继代培养12代,然后利用RAMP方法比较第2代和第12

11、代之间的区别。结果发现黑木耳在传代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常规的操作引起的机械损伤并不能导致黑木耳菌株产生品种水平上的变异。 最后,利用RAMP(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对22个在吉林省黑木耳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品种进行了鉴定研究。本文对40对引物进行了筛选,发现其中有21对引物可以区分不同的黑木耳品种,在这21对引物中有9对呈现出了很好的多态性,其中有3对结果比较接近而且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多态性,可以作为黑木耳品种鉴定的有效引物。通过对22个黑木耳品种比较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同种异名现象。尤其是在菌农自己繁育的品种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通过本文的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对黑木耳品种进行鉴定的RAMP标记

12、引物,通过对鉴定结果的分析发现吉林省黑木耳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存在同种异名现象。并进一步证明了黑木耳品种具有较高的传代稳定性,因此生产中产生的同种异名现象更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本文通过对常用DNA提取方法-SDS法进行改进,提高了黑木耳基因组DNA的得率和质量。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ex Hook.) Underwood是我国最先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我国黑木耳产量在全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居第七位,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一些国家,在我国食用菌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培育者权利”保护意识的增加,世界各国都开始制定种苗保护制度,加强本国种质资源的保护。在世界品种

13、资源保护兴起的大环境中,我国也应该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对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开发一种可靠、稳定的食用菌鉴定方法是关键。本论文对吉林省生产中广泛应用的22个黑木耳品种进行鉴定研究,旨在探索黑木耳遗传变异的规律和适合黑木耳品种鉴定的方法、分析生产中菌种名称混乱的原因、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对能够提取高质量黑木耳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由于黑木耳菌丝中含有大量的胶状物质,在DNA提取时常常和DNA结合在一起形成粘稠状悬浮物,影响DNA沉淀。本文对DNA提取时常用的SDS法进行了改进,并与CTAB法、试剂盒法、改进前的SDS法进行比较,发

14、现改进后的方法在提取黑木耳基因组DNA时能够很好的去除菌丝体中的多糖和胶状物质。对这几种方法提取的DNA进行经紫外扫描分析,证明改进后的方法显著的提高了DNA的质量。 其次,对黑木耳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食用菌的菌丝在生产与保存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菌种退化现象,菌种退化是由于菌丝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造成的。为了证明这些潜在的变异是否已经达到了品种级别,本文将同一个黑木耳品种进行连续继代培养12代,然后利用RAMP方法比较第2代和第12代之间的区别。结果发现黑木耳在传代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常规的操作引起的机械损伤并不能导致黑木耳菌株产生品种水平上的变异。 最后,利用RAMP(随机扩增微卫星多

15、态性)标记对22个在吉林省黑木耳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品种进行了鉴定研究。本文对40对引物进行了筛选,发现其中有21对引物可以区分不同的黑木耳品种,在这21对引物中有9对呈现出了很好的多态性,其中有3对结果比较接近而且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多态性,可以作为黑木耳品种鉴定的有效引物。通过对22个黑木耳品种比较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同种异名现象。尤其是在菌农自己繁育的品种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通过本文的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对黑木耳品种进行鉴定的RAMP标记引物,通过对鉴定结果的分析发现吉林省黑木耳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存在同种异名现象。并进一步证明了黑木耳品种具有较高的传代稳定性,因此生产中产生的同种异名现象更可能是人为

16、因素造成的。本文通过对常用DNA提取方法-SDS法进行改进,提高了黑木耳基因组DNA的得率和质量。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ex Hook.) Underwood是我国最先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我国黑木耳产量在全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居第七位,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一些国家,在我国食用菌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培育者权利”保护意识的增加,世界各国都开始制定种苗保护制度,加强本国种质资源的保护。在世界品种资源保护兴起的大环境中,我国也应该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对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开发一种可靠、稳定的食用菌鉴定方法是关键。本论文对吉林省生产中广泛应用的22个黑木耳品种进行鉴定研究,旨在探索黑木耳遗传变异的规律和适合黑木耳品种鉴定的方法、分析生产中菌种名称混乱的原因、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对能够提取高质量黑木耳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由于黑木耳菌丝中含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