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33759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班别: 姓名: 成绩:一、基础(26分)1根据课文或提示默写古诗。(20分,每空1分)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其五)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其一)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行路难中表现出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思的名句是:“ , !”默写龚自珍己亥杂诗全诗

2、。 , 。 , 。默写王安石登飞来峰全诗。 ,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每个词语1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此地适与余近( )3下列文言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物的好坏而喜,不因自己的得失而悲。)C.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D.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译文: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高如兽

3、颈上的毛约一寸左右。)二、阅读(7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20题。 小石潭记(21分)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4、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C不可久居/潭中鱼可百许头 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C乃记之而去/屠乃奔倚其下D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7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

5、佁然不动”是静,“_ _”是动。(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8文中用“_ _”写溪流的形状,用“_ _”写溪水的情态,用“ ”写岸势。(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9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小石潭四周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3分)10. 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3分) 岳阳楼记(18分)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

6、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7、!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2分)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予观夫巴陵胜状B、朝晖夕阴/朝而往,暮而归 C、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D、属予作文以记之/以中有足乐者1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忧谗畏饥/乐以忘忧13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胜状:胜景,好景色。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8、,感极而悲者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5选文第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16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 醉翁亭记(18分)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

9、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

10、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太守之乐其乐/如鸣珮环,心乐之B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C而乐亦无穷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朝而往,暮而归/而不知人之乐B往来而不绝者/猿则百叫无绝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射者中,弈者胜/予观夫巴陵胜状B酿泉为酒/山峦为晴雪所洗C宴酣之乐/而乐亦无穷也D云归而岩穴暝/吾谁与归20把文中

11、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21在第3段中,作者描绘了出游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 ”“ ”。(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2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里的“醉”有何深意,结合文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 满井游记袁宏道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

12、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23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分)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C. 罍而歌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13、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26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小题3分)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27“游人虽未盛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