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师爷盛名出道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336029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师爷盛名出道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绍兴师爷盛名出道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绍兴师爷盛名出道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绍兴师爷盛名出道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绍兴师爷盛名出道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绍兴师爷盛名出道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师爷盛名出道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绍兴师爷盛名出道墟道墟是绍兴的一个小镇,是鲁迅笔下 “ 闰土 ” 的故乡。相传这里是越王句践称炭炼剑之处,故至 今尚有称山、炼剑桥等遗迹,文化底蕴极为丰富。这里还曾 孕育了方志学家章学诚、 著名文学家川岛、 园林学家陈从周、 美猴王六小龄童家族等一大批杰出人才。道墟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在原来的集镇上, 到处可见一座座高大结实的台门建筑,每座台门都是一部内 涵丰富的线装书。今天让我们打开这些尘封的书卷,透过它 来看看师爷文化。相传,道墟原名东乡,元末时,族祖章慎 一与朱元璋各起布衣,提剑三尺,同打天下。灭元之后,章 慎一归家隐居农耕,明太祖欲招之辅政,三次礼聘都谦让

2、不 出。后明太祖率众南下, 但见东乡书声琅琅, 村人耕读立业, 礼仪传家, 便钦赐 “ 有道之墟 ” ,自此东乡易名 道墟。 道墟崇尚耕读源远流长,结果是文人辈出。据不完 全统计:自宋以来,道墟共有文进士 38 人,武进士 8 人; 文举人 37 人,武举人 39 人,荐辟 (府衙推荐的民间优秀人 才)70。按照 “ 学而优则仕 ” 的逻辑,道墟当然也出过不 少官,官职最高者为明嘉庆年间的章敞,时任兵部右侍郎, 相当于中央部级干部。 但追溯道墟历史, 当大官的实在不多。 道墟一方面是人才辈出,一方面又是人才难出,学律入幕顺 理成章地成了道墟这批落

3、第文人的绿色通道。道墟是个地狭人稠的江南水乡,世代在乡的村民十分 贫困,一大批道墟人不得不外出谋生。作为水乡,它赋予人 们的是大胆冒险、 远游四方的秉性。 与其它山区平原作比较, 这里的人们安土观念相对淡薄,他们乐于外出奔波,乐于远 走他乡。 道墟毗邻绍兴,历史上曾是会稽的属地。而师爷是一个地域 性、专业性很强的幕僚群体,家族、地域的认同心理驱使, 使原属绍兴的道墟又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相互关照、 互通信息、相互举荐,在全国打出了 “ 无绍不成衙 ” 的品牌。于是乎,道墟历史上出了不少师爷,仅以章姓为例, 有史可查的便有:章秋白、章墨舫、章鹤汀、章南洲、章学 诚、章

4、敞、章慈、章靖、 章敬、章佳、章槐、章文枢、 章材、 章卓、章檀、章尚和、章折心、章元宸、章守道、章乾、章 元和、章元祖、 章继省、 章梦失、章土壤、章元礼、 章格庵、 章元恺、章斐、章显仁、章锡光、章治等著名师爷,所以道 墟历来有 “ 师爷之乡 ” 之称。 师爷属于那种 “ 处于不显不隐之间 ” 的特殊群 体,之所以对于落第文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真正原因是因为这些落第文人可以通过入幕之路来达到三大目的:1.通过师爷这个平台,达到迂回入仕之目的。章姓 32 名著名师爷中,很多人后来通过 “ 荐辟 ” 重新 “

5、入仕 ” 。被被誉为绍兴 “ 三不朽 ” 的章格庵是名人刘宗周的同学,最后官至南 明太理丞,他走的是先入幕后荐辟再入仕的道路。道墟师爷 阮祖棠,他于光绪三年被聘为江苏刑名师爷后,由于工作兢 兢业业、忠于职守,秉公结清了巨案数百起,深得两江总督 左宗棠的赞许,后推荐出任我国驻日本横滨正领事官之职。事实证明, 科举时代的人们, 他们千军万马抢走 “ 读书入仕 ” 独木桥的时候,墟道文人却另辟蹊径,走 上了一条 “ 先入幕后荐辟再入仕 ” 的迂回曲折 之路,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师爷虽然算不上是一言九鼎的高官,但毕

6、竟接近权力中 心。与一般人相比,他们的能量不能低估。通过师爷这个职 位,完全可以做点好事、 大事、善事,进而展示自己的才华。 师爷章秋白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民国二年他在陕西任政 务厅长时,凭着他的权力, 竟一改全省遍种罂粟的恶劣习俗, 从而使“ 陕棉” 扬名海内外,这是一个伟大的创 举。虽然章秋白不是一省首脑,但凭着智囊的身份与一身正 气,照样能为陕西人民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章学诚跟随湖广总督毕秋帆任幕僚,他利用这个机会,注重于方志的撰写和研究工作,最后使他成为一代史学大师。3.通过师爷这个平台,达到谋生致富甚至敛财之目的。 师爷虽然权力不是很大,但因为他是具体

7、的执行者,很多事 情离不开他;师爷们圆滑聪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他可以 使你成事,也可以使你败事。因此,上至官吏,下至百姓, 大家对师爷还是敬畏三分。在这种状况下,他们除了丰厚的 正当收入之外, “ 灰色收入 ” 也实在不少, 他们 或许达不到 “ 三年知府官,十万雪花银 ” 这样 的标准, 但综合收入也颇为丰厚。 更有个别心术不正的师爷, 他们利用师爷这个特殊的岗位,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同样, 道墟的文人们通过师爷这个平台达到了谋生致富甚至敛财 的目的。于是乎,入幕做师爷,成了道墟文人一个追求的目标。 然而师爷们虽有实惠,却没有好名声,他们大都在

8、家乡构建 了一座座高大巍峨的台门来光宗耀祖,以求得心理平衡。这 样在道墟集镇上,一座座台门应运而生。据老人们回忆,道 墟台门有 100 余座,虽然有的是旗杆台门,主人是当官的, 但大部分是师爷台门,即使是旗杆台门,其当官的主人也往 往是先师爷后荐辟入仕的。道墟众多的师爷台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师爷文化。因 为要当一个称职的师爷要求很高, 如刑事师爷, 要熟悉刑律、 精通法律;钱谷师爷必须精通财政知识;而负责起草奏疏的 折奏师爷,不但要有文才,而且更需具备以实带虚、辨事论 理之水平。总之,一个称职的师爷,除个人品德之外,还必 须具备随机应变、灵活善变的思维方法、深厚的文字功底和 一些必备的专业知识

9、。而学幕又没有专门的学堂,其主要途 径是靠长辈言传身教、师傅带徒那种口口相传的方式。这种 授徒的途径往往是在师爷台门里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就这样, 道墟众多的台门,成了孕育道墟师爷的摇篮。师爷毕竟是幕 僚,他不是有权有势的官职,充其量不过是当官者的参谋和 帮佣,与主人是雇佣关系。尽管师爷很聪慧,很有水平,但 他的职能只局限于敲敲边鼓,出出点子,他们终究不能叱咤 风云,一言九鼎。他们与一个大时代的政治风云若即若离, 师爷最好,也不过是替为官者捉刀代笔的幕后人物,他们不 可能出名,为官者也不允许他们出名,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愿 意出名。俗谚说: “ 无慌不成状 ” 、 ̶

10、0; 官断十条路 ” 。在师爷的人生经历中,多多少少牵带 着一些不可告人和违心的事情。师爷实在活得不是很潇洒, 他们有太多的无奈与苦衷,他们既要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样, 处处存一份小心;又要老是揣摩上司的心理而投其所好,还 要打起一副精神来应付政坛上的朝云暮雨。他们与为官者虽 然挨得近在咫尺,然而自己的个性又不敢张扬。他们的智商 那么高,而待人处事又必须仰上司之鼻息。久而久之,他们 的心态肯定会失衡,怎么办 ? 他们只能移情别恋,只好“ 堤内损失堤外补 ” ,于是他们或处心积虑, 或 违背良心,开始不动声色地敛聚钱财,趁任职期间,暗暗筹 划在道墟老家营造一座深

11、宅大院,以便将来安度晚年。道墟师爷大部分是好的, 他们虽然处世精明、 专于心计, 但能凭借幕府这个地位,参与政事,既为主子出谋划策,又 为人民做点善事、好事。 即使到了老年,隐退故里,晚年 还能发挥余热。特别是一些道德文章俱佳的师爷,他们在故 乡人们的心目中,德高望重,至今还留下了不少佳话美谈。 名师爷章鹤汀退归家乡后,专门启动了一项全国性的文化工 程,修撰章氏宗谱 。 名师爷章秋白晚年在家乡,积德行善,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民国十九年,道墟发生蝗灾,他四处奔波,竭力救援;为了 联络方便,他出钱为家乡购置了第一部电话机,还集资成立 了保卫团,以防盗匪。民国廿三年,道墟大旱,他又引进抽 水机打水灌

12、溉,从而缓解了旱情;凡是地方上发生纠纷,他 都会出面进行调解,平息事端。当然,也有个别师爷与封建官场诸种恶习勾连一起,成 为官衙的鹰犬,助纣为虐,鱼肉百姓。他们凭借自己的一支 刀笔、一张利嘴,毁信弃义、交私从恶,自毁声誉。如章介 眉这类恶师爷 (道墟观察第东市人 ),他是残杀革命志士秋瑾、 王金发的刽子手, 这类师爷虽然不多, 但其影响却十分恶劣。 并且由于这类师爷的存在,使得师爷们的名声大打折扣。也 许,深邃曲折的台门正是这个群体曲折复杂心理的真实写照。 道墟师爷是一群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的产生既是道墟山水 孕育的产物,也是特定时代所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都是智 商很高的文人, 由于生不逢辰,

13、 走上了一条特殊的谋生之道; 他们中间有的处浊流而独善其身;有的则是身不由己,同流 合污;也有的是臭味相投,助纣为虐。对于师爷这个群体, 其实很难用简单的 “ 好坏 ” 来予以评价,他们实 在是中国文化人的另类。“ 绍兴师爷盛名出道墟 ” 。根据查阅民国十 三年的绍兴县志及章氏家谱 ,调查访问了多名师爷 世家后裔,所见所闻,辑录成文,供识者参阅。道墟镇位于宁绍平原中段,距绍兴城区约 30 公里,离 宁波 54 公里,背靠越王句践炼剑时称炭之称山, 三面是江、 河、湖叉,闻名浙东的泾口白塔洋就在离这个镇不远处。该 镇历属会稽绍兴县, 1954 年行

14、政区域调整时划入今上虞市。道墟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镇所在地就有37 所官府台门、 35 所幕府台门。官府台门设有旗杆,官职 越大,旗杆越高,幕府台门则不能设旗杆。科举时代,有据可查者:文科中举进士以上的有 34 人, 大都官至知县、知府一级,也有 17 人为京官者,如章庆龄 是清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章学诚是乾隆皇朝国子监祭酒;章 敞为明永乐年间礼部侍郎;章信宗是永乐御史大夫;章 为 明景太皇朝太仆少卿。考取举人的有 37 人,他们中也有做 高官的,如章守诚屡屡升迁,明万历年间官至内阁参政,进 入军机处。武科中举者也有 39 人,其中举人 28 人,进士以 上 11 人。他们的官职也很高

15、,如章仁让为明万历都司;章 际会为明天启多处守备;章宏为明天启参将;章国武为明天 启都督。以上累计,文武举人、进士共 110 人。道墟师爷群体中,绝大多数是爱国爱民者,他们视民 众为父母, 忠于刑律, 决不草菅人命, 为民众办实事、 好事。他们的功绩传颂至今。如章秋白,弱冠至保定读律, 清光绪十七年至二十五年就河间幕府、直隶臬幕期间夜批案 牍。民国初年在冯国璋军署为幕,平江阴郭团兵变,采取 剿抚兼用,只惩其首,战功显赫,得奖“ 文虎章” , 后去陕西省署为幕,力主严禁种植罂粟,奖种棉花,至今陕 西省仍延之。由于“ 师爷 ” 在官场是客位,必须听从主 子行事,因此道墟也有不少师爷错投其主,不愿为非作歹, 与主子闹僵的搁笔师爷,宁愿在乡里设课馆教授后生,守贫 一生者也有二三十人。当然道墟 “ 师爷 ” 群体中也有极个别败类, 如章 介眉助纣为虐, 杀害秋瑾烈士, 因而也为民众 (包括道墟民众 ) 所切齿痛恨,遭到人们口诛笔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